中小企业求新求变 成中国经济“活力细胞”
1999年,曹玉美赶上了国企下岗潮,从效益不好的国企出来又在另一家公司做过行政,然后,她决定“下海”,干起了自己喜欢的花草行业,因为微薄的薪水不足以支持买房、买车、孩子教育等诸多的生活支出。
如今,她真的不用再为这些事情发愁了。曹玉美的北京花儿朵朵花仙子农业有限公司已经拥有员工100余人,每年的产值达1500万,产品行销海外,甚至连券商也进场了——如果一切顺利,也许就在明年春天,花儿朵朵将成为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园艺企业。
花儿朵朵不过是中国小企业中的沧海一粟,曹玉美艰辛且坚韧的创业经历浓缩了一个时代。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时代给予了曹玉美们机会,而他们亦挺起了这个时代。
他们没有大企业家的风光、没有国企的傲慢、没有大品牌的知名度,得不到银行优惠利率贷款,拿不出足够的钱搞研发,甚至没有个体户的自由自在……尽管艰辛,但他们依然乐观,满怀责任,艰苦创业,不离不弃,默默耕耘自己那方小天地,有的在技术上突破领先,有些做成行业领头羊,并撑起中国经济半边天——他们就是中国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在这些企业背后,都有个精彩故事,它们构成中国经济活力源泉。
中国经济的活力细胞
1999年,当曹玉美把修剪得漂漂亮亮的鲜花排在北京南城草桥一个农家院里接受准客户挑剔的眼光时,陈加栋在厦门创立了好兆头品牌,专业生产整体橱柜。
创业初期,陈加栋也是无数个默默无闻、满怀梦想的创业者之一。然而,到好兆头创立了好几年之后,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高温和城镇化改造加快,陈加栋才认为他选了一个不错的行业。经过14年,这家名为厦门欧迈家居有限公司的企业,在全国已经开了300多家专卖店,行业竞争力排在了前六名。
中国已经有超过1100万户像花儿朵朵和欧迈这样的中小企业。全国工商联曾经在2011年做过的一次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中小企业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中,私营企业845.5万户,个体工商户总数已达3453万户。
过去的二三十年中,中国的中小企业突飞猛进。私营业主比1988年增加了90多倍,注册资金增长2200多倍,从业人员增加了54倍。个体工商户比1980年增加了18倍,注册资金增长2900多倍,从业人员增长20倍。
近两年这些数据仍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它们成为经济活力的源泉。国家工商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私营企业1085万户,增长12.2%;个体工商户4059万户,增长8%。
如果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联想、华为为代表的大型民营企业是横行于经济这片汪洋大海中的鲸鱼,是森林中的“乔木”,那么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则是不可缺少的虾兵蟹将,是森林体系中的“灌木”,如果按照北大王建国教授的说法,把无数的小摊小贩视为“青苔经济”的话,那么这些“灌木”和“青苔”,维系着海洋和森林的生态平衡。
从世界范围看,正是这些“虾兵蟹将”的经营状况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活力。活力来源于中小企业对于市场和商机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这是民营资本天生的本领。 而这有利于推动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曹玉美创业的时候31岁,她当时甚至觉得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循着自己的兴趣,尽量寻找别人还没有做的生意。她发自内心地爱花,当她走遍市场也没有发现可用于家庭栽种的花种时,她决定做这个生意,而且一发不可收,如今她那里家用花卉和家用蔬菜的种子已有800多种。
她的生意也做到了欧美地区,产品在同行中价格最高却销量最大,更神奇的是,完全依靠口碑营销,企业中甚至都没有一个专职的销售。
工商联的调研显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出口贸易总额占比从2000年的5.3%上升到2010年的30.5%,10年年均增速达到43.15%。许多中小企业在保持现有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低廉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
民富之源
2001年,曹玉美的创业之路迎来了第一次挑战——位于草桥的平房和大院子要拆迁了,她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了十几万,在京南的新发地重新盖起了厂房和宿舍,公司逐渐步上了正轨。曹玉美以为自己生意就这样了,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想法。
2010年,曹玉美偶然报名参加华夏银行(600015)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的“华夏之星”公益活动,这是她第一次在电视上和小企业一起PK,众多专家对她的企业评头论足,华夏银行的一位高层直指她的问题,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不贷款是不正常的。而在此之前,曹玉美从来都没有贷过款,仅依靠自有资金滚动经营了整整十年。
之后,曹玉美开始和银行打交道,在银行资金的支持下,曹玉美的生意有了跳跃式发展——2011年她在北京东部的通州地区获批一块580多亩地的农业园区,取名为万花园,不仅仅经营园艺生意,而且开创了集参观旅游、园艺培训、主题餐厅为一体的综合多元化经营模式。
如今,曹玉美再也不需要像14年前那样为家庭的支出发愁了,她成了先富起来的一群人。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小企业是富民惠民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的密集程度往往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高度相关;中小企业越发达的地区,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就越高。如今位于中国民富之区前两位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均是中小企业的繁盛之地。
全国工商联在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在普遍提高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增加了投资者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财产性收入,培育和壮大了中等收入者群体。以全国1000多万中小企业主和3000多万个体工商户进行测算,中小企业辐射的中等收入家庭人口至少达到1.2亿,如果算上高层管理人员则更多。
曹玉美在通州建立了新园区之后,企业职工增加到了100余人。她对记者说,很多员工都是在通州就近招聘的,大部分只要骑自行车就可以上班。
事实上,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对于中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GDP、税收以及外汇,更重要的是就业。
国家工商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超过1.8亿,“十一五”期间累计吸纳就业6000万人,年均增加1200万人。
就业容量随着中小企业户数的不断增加而扩大,为大量城镇无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国企分流人员等群体及时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作为餐饮业这一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老板,厦门筷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立斌显然有发言权。曾立斌从原本的出口贸易生意半路出家踏入餐饮界,如今已经拥有17个品牌连锁,除了拥有音乐厨房、老港记等自营餐厅之外,他还把满记、面包新语等知名品牌引入厦门。
每一家餐厅开业都会带来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就业岗位。曾立斌的计划是未来在更多城市的大型购物中心里建立eating mall(餐饮综合体),这些都将为当地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活力来自创新
当曹玉美开始创业之时,陕西天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勇刚刚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五年后,他走上了和曹玉美一样的道路。但与曹玉美的生存性创业不同,他所代表的是高新技术创业。
方勇带着梦想而来,从小就爱鼓弄发明的他,大学时代就立志要做一款千家万户都会使用的科技产品。
2004年,方勇放弃了一家高科技公司总经理的职位、放弃高薪、放弃去美国工作的机会,带着全部的积蓄,离开北京前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与两个同样热爱研发的朋友合伙成立了天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