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内参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号外号外】昔阳老乡们 你们一定想不到昔阳县竟然是这样的。。。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商人网   发布者:晋商网编辑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4年10月16日 12:36


 

晋商名人展

 

中国晋商俱乐部发起理事、重庆山西商会会长陈明亮

 

昔阳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在建国后,昔阳县的大寨村曾是全国学习模仿的典型经济发展较快的村庄。中国晋商俱乐部发起理事、重庆山西商会会长陈明亮就是从昔阳县走出的一位杰出的晋商代表。陈明亮是陈永贵之子。陈永贵为大寨的发展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心血,而陈明亮谨遵父亲的教导,也为大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上的昔阳名人

 

张公铎

张公铎(?—945年),太原乐平(今山西昔阳)人,自幼涉猎文史,后为官政清严明,百姓深受其惠。后蜀主初置义胜、定远诸军时,公铎任都知兵马使。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蜀主与东川兵战于弥牟镇。指挥使毛重威、李瑭皆被东川兵所杀,而赵连隐等反复失利,畏惧不前。时公铎居阵后,后主令其麾兵而进。公铎率众大呼杀敌,所部士卒无不以一当百。东川兵受到出其不意的攻击,蹂躏披靡,自相践踏,死者数千人。董璋之战后蜀转败为胜,张公铎起了决定作用,不久迁升捧圣摧鹤都指挥使。明德元年(公元934年),公铎与其他王臣同受顾命,后主践阼加封其为检校太尉,不久又领保密军节度使兼平章事。广政四年(公元941年),公铎被罢军职。八年卒。卒之日,后主哭曰:“严而不猛,清而不隘,惟张公而巳。”

 

杨云翼

杨云翼(1170—1229年),字子美,出身于宦门大家,祖籍赞皇檀山,自六代祖乔迁乐平(今昔阳)川口村。金明昌五年(公元1195年)应试获经义科第一,且中词赋乙科,特授承务郎,应奉翰林文字。嗣后经章宗、卫绍王(完颜永济)、宣宗、哀宗四朝,历任陕西东路兵马都总判官,太常寺丞兼翰林修撰,提点司天台,礼部郎中、侍郎。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杨云翼迁翰林讲学士兼修国史和知集贤院事且兼前职。兴定二年官拜吏部尚书,十一月又改任御史中丞。哀宗即位后,首命摄太常卿,拜翰林学士,随后又复任礼部尚书,出将入相凡三四十年,于正大五年(公元1229年)卒,享年五十九岁。

云翼天性雅重,为官刚正不阿,遇事敢言,议论得体,于士林中颇负声望。他不避权贵,敢揭上司之弊,是朝中进谏最力的大臣。杨云翼的治国才干为四朝皇帝所赏识,许多疑难大事都召他商榷解决,而他的见解也往往显示出独特的非凡见识。杨云翼不仅在士林中是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在文苑中也大有名气,时人有“南朱北杨”之赞誉。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广泛,词赋熟练,精数学,通天文,懂医术,是金代杰出的医学家和历算家。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正是因为重臣张行简推荐他的数学才能,才被授于提点司天台兼翰林院修撰的。司天监编制出《太一新术》后,由杨云翼修订,他删去了二十余条,历算家都十分赞许。

杨云翼平生著作繁多,除有若干文集外,他还曾参与国史修纂,《大金礼仪》校编,《通鉴》续编等。此外,杨云翼还著有《五星聚井辩》、《悬索赋》、《勾股机要》、《象数杂说》等学术书籍。

 

乔宇

乔宇(1463——1531)字希大,乐平(今昔阳)横山人。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中进士,二十二年授礼部主事,弘治初年调吏部,先任郎中,又迁太常卿。武宗即位,遣其祭祀中镇、西海,沿途亲历军民忧患,归朝后条陈“恤边民,厚边军,广储蓄,省科派,慎守令,重祀典”共六计上奏,均被采纳。仕林称其有良吏之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乔宇迁光禄卿,又升户部右、左侍郎。时值刘瑾专权,多数大臣攀藤附桂,与之结党。乔宇恬然自守,独不染指。五年刘瑾事败,党羽尽被弹劾,乔宇受到重用,于六年授南京礼部尚书,十年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其间他条陈宿弊,更改旧章,常以明室振兴为己任,其雄才抱负始得施展。

乔宇一生好学,为文深沉浓郁,意境坦荡,为诗隽雄豪放,浑然自得,时称北方文苑之魁。其文稿尚有《乔庄简公文集》、《游嵩集》等刊留至今。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乔宇因患痰疾于十二月十六日卒。寿六十八岁。

 

赵绂

赵绂号怀东,乐平(今昔阳)皋落人,生于嘉靖丙寅(公元1566年)。他自幼丧父,继又失兄,从小便肩挑着事孀抚孤的家庭重担。他虽居家贫寒而志向不俗,读书奋发颖悟。万历丁酉(公元1597年)乡荐高魁,甲辰(公元1604年)捷南宫,中进士,丁未(公元1607年)赴都谒选,授直隶庐龙知县。他为政有方,治绩称最,因而癸丑(公元1613年)迁升南京陕西道监察御史,天启辛酉(公元1621年)升通政司右参议,丁卯(公元1627年)转授通政,是年2月13日为九卿科道会推,奉旨任兵部左侍郎。

时值魏忠贤专权,凡官至卿贰者俱先赴其私邸拜谒酬谢方敢就任。赵绂性格刚直,不为势焰所糜,独不过门拜谢。此举使魏忠贤怀恨在心,婉转遗其赴瑞藩之汉中,并四次差派心腹密探,沿途密辑赵绂行踪,企图报复中伤,赖朝阁众大臣竭力排解,魏忠贤的阴谋未能得逞。之后,魏党更变本加厉捏造是非,诬言赵绂所任枢贰未经会推,继而采取架空伎俩,以同党田吉任兵部侍郎,旋开兵部尚书,致赵绂于空有其名。

熹宗偃驾后,魏党被信王缉拿,魏忠贤油店自缢,赵绂自汉中归任。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赵绂因病告退,旋“沐恩”加正卿衔,欲病痊后大用其才,时年已63岁。离京还乡时,百官奉敕于东华门赐酒饯行。赵绂自是感恩不尽。

癸酉(公元1633年),农民起义军进入乐平。赵绂为了维护风雨飘摇中的明王朝,采取种种手段负隅顽抗,最后失败被缚,在绝望中跳崖自尽。为表彰其“忠义”,明末太常寺卿撰有《赵大司马仗节小传》。

 

李跃渊
 
李跃渊字海门,号见龙,山西乐平县(今昔阳县)人。弱冠时即勤学弓马,奋发上进。嘉庆已卯(公元1819年)领乡芥到山西抚标效力。他弓马娴熟,臂力过人,深得上司垂青,被委任为左营千总。已丑(公元1829年)举进士,奉旨任营守备,并念其家计艰难,准予归里省亲。期间他钻研兵法,博览诸家兵书,为兴帮强兵刻苦用功。戊戍年间(公元1838年)李跃渊赴部供职,被选授浙江处州镇镇标左营守备。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为国家门户要地。但清政权腐朽糜烂,只知升平歌舞,军备早已废驰。李跃渊赴任后,大略从长,抚慰士卒,严管粮饷,整顿军纪,征战能力得以提高,已亥(公元1839年)冬受委代理龙泉汍游击。期间他大抓操演,严整军风,对犯科士卒严以惩处,宽以体恤,深得军心。

庚子(公元1840年)春,李跃渊受委丽水营都司。是年五月(农历),英国舰队入侵广东,受到中国边军与水师的奋力抵抗,而后北上攻陷定海。李跃渊奉檄随征收复定海。所部于石浦防守数月后归镇海大营。辛丑(公元1841年)正月,李跃渊奉命赴招宝山查验大炮,不慎被轧伤足趾骨,血流不止,痛彻肺腑,但他为了激扬军威,硬是言笑欢谈举止自若,为守军将士树立了一个铮铮铁骨的中国军人英雄榜样。

同年八月,英国又向道头进攻。李跃渊率部入道头布置防守。英军探知道头守备森严,转攻晓峰岭。李跃渊随即被调往晓峰岭前当锐中。鏖战昼夜不停,李跃渊同士卒们昼夜坚守在阵地上。送饭的军卒劝他稍事小息,吃些东西。他说:“这正是将士杀敌正果时,哪顾得上吃!”他的行动使戍守将士深受感动。大家协力拼命,俘获了许多英军,敌人不敢继续再向晓峰岭逼进。时值阴雨连天,中国守军火药竭尽,增援部队遥无信息。十七日,英军大批后续部队赶到,向沿岸防地发起强攻。竹山阵地被首先突破。处州镇总兵遣使持节特调李跃渊向突入清军守地的英军冲击。李跃渊当即率众突杀,刃敌数十人,但终因力量悬殊而被困绝。一颗子弹射进了他的臂部,他毅然挥刀刮臂去弹,继续指挥若定,率众与敌殊死拼搏。接着他的胸部又被子弹创伤,昏倒在血泊中。他稍为清醒,便又奋力站起指挥,直到又连续数处负伤,淌尽了最后一滴血。

李跃渊壮烈牺牲了。处州镇总兵郑国鸿也在这场悲壮的反侵略斗争中为国捐躯。道光皇帝为了表彰李跃渊在戍疆守士战斗中的忠勇精神,下诏赠封他为昭武尉,祭葬恤荫。

 

李希莲
 
李希莲,字亦青,乐平(今昔阳)李家沟人。咸丰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性节俭,官京曹三十年,车马羸敝,不顾讪讥。英、法兵入都,曹司多走避,希莲昕夕诣署无间。以忤肃顺,乞假归。同治元年,起原官。时军兴饷绌,希莲条陈开源节流数端,恭亲王奕韪之。云南报销案发,同僚有褫职遣戍者,希莲独无所染。光绪中,出为江西广饶道,除滥税,复徵额。擢山东盐运使,调长芦。累迁贵州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戊戌政变,希莲颇忧大乱将起,与总督陶模议筹建陪都。及两宫西幸,入始服其先见云。

希莲官陕未得半载,终因积劳成疾,身陨陕中,留有“福星青天”之誉。他为官于清廷没落之际,多事之秋,处自墨吏之群,却兢兢业业,清廉俭朴,洁身自好,虽历官丰腴之地而囊橐如洗。其薪俸除捐予朝廷及公益事业外,所余则周济戚族寅朋,希图以己之廉洁奉公正贪污营私之风气。无奈清王朝已是病入膏肓,希莲的耿耿忠心也无补于事了。

 

李用清
 
李用清(1829——1899)字登斋,号菊圃,乐平(今昔阳)杜庄村人。他七岁读书,励志文行,不泥章句。十六岁补诸生,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举于乡,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七年授翰林院编修,九年充国史馆协修、英武殿协修,十年补国史馆纂修,不久迁总纂。他所编史籍“体究因得”,“通达吏治,洞悉民生”。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三晋大旱,李用清奉调山西襄办赈荒。他不辞劳苦,冒寒暑,历州县,目睹饥殍饿尸盈野,人民流离失所,写成《大荒记》十条。具述饿荒惨状,读来令人潸然落泪。

五年赈务竣,广西边防吃紧,张靖达奏请李用清襄办,事毕,又委其署理广东海防。他赴任后,以“固众志,杜侵欺”为计,受到朝廷器重。七年授惠州知府。当时惠州地面社会秩序十分混乱,赌盗风行,命案堆积,且往往一案数十人命;李用清不滥施严刑,采取“严勒诛条,宽予新路,动以性情”的疏导方针,惠州大治。八年,因其在国史馆纂书时尽力尽责,被提升为贵西兵备道,九年迁贵州布政使,十年署理贵州巡抚。官黔期间,他“兴农利,破除积弊”,政声斐然,库帑仓储都大有所增。

晚清之际,官场风气糜烂,官吏皆以刮割民膏为要务。李用清独不同流合污。他先后用自己的俸禄在黔陕买谷1600余石,充入仓储以御饥荒。光绪二十年,外夷入侵,海氛入靖。李用清忧国忧民酿成杂疾缠身,又导致痢疾复发,于二十四年卒于书院。

他一生勤于政事,遨于学海,所留著作颇多,计有《山西办赈牍》四卷,《贵州批信稿》十五卷,《官黔公牍》三十三卷,《梅何追草堂奏疏》二十五卷。经后人刊行的有《课士录》十六卷,《李菊圃先生遗文》等。

 

李鸣凤

李鸣凤(约1824—1880年)字梧岗,号一凡,乐平(今昔阳)城内人,与李用清、李希莲齐名,被晋人呼为“乐平三李”。

李鸣凤自幼孤贫无所依靠,又最喜读书,往往在旧纸中得单词只字而爱不释手。16岁始入私塾,后来渐与户部郎中宋中泰来往。宋中泰深惜奇才,遂出己之藏书以授鸣风。李鸣凤自是得以博览群籍,饱学经纶。他读书入神之际,家中无粮也不顾。李鸣凤20岁考中秀才,凭食廪膳而与李用清、李希莲旅居并门,同学于晋阳书院。每次考试,三人次第循环榜首,无人超出其右,自此声名大振。咸丰己未(公元1859年)李鸣凤中举,次年联捷进士,得知县。但因家贫,盘缠无着落,难以赴任,不得已申请改任西河教授(学官),在汾州府榆梁主讲与云龙书院。

汾州府下属一州七县,距府学最远者有200里之遥。每当岁试,当局为省盘缠计,生员赶不到者则除名,动辄数十人。李鸣凤爱才惜士,甚为忧虑,故在其任内,废除了这一陋规,无人再被登名于革除榜上。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李鸣凤协办服务,事竣叙奖,晋五品衔。他对此十分不安,认为国家满目疮痍,父老流离失所,我辈若借此荣身,问心有愧。于是一直迥翔于榆梁西河一带凡二十年,官微禄簿,自谓“得买山钱足矣。”

李鸣凤年少时好游览,常有登尧封探禹穴,遍历祖国名山大川之想,然而并非一介穷儒力所能及,于是只能邀志同道合者光顾家乡的山水。足迹所至,必以诗寄兴。在吟山咏水的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怀才不遇和忧国忧民之情。如在《登蒙山四首》中写道:“三十年来尘世恶,上方清梦又重圆”。一个“恶”字简捷明了地概括了三十年之所见。诗人愤世嫉俗之情跃然纸上。

李鸣凤所处之时代,不仅鸦片烟从外国大量输入,流水般地换走中国的黄金白银,而且内地亦大面积改粮种烟。光绪三年大旱,库无粮粟积存,饿莩盈野,死者枕籍。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指出系种烟之害。李鸣凤写了《咏烟草》八首。他在小序中叹道:“闻之棉花流传东土,天下仰衣被之功;芙蓉来自西方,万姓罹茹荼之害。始犹购自外洋,今且种遍内地。沈溺之害无庸屡述矣!夫砒霜之不可沾,白刃之不可蹈,人尽知之。鸦片烟之毒不减白刃砒霜,而顾嗜之而一知者何耶……烟毒之害人烈矣!”同时在他的诗中形象地描绘了吸烟之害:“清灯一盏照横尸,云雾满家信口吹”,“精髓抽完枯似柳,轻风吹倒不能支”,“饮鸩终究灾来扰,茹苦须知味不馨”等,都是他谆谆告诫人们不要吸食鸦片的名句。

李鸣凤年五十六而卒于汾州学署。所著有《莫如勤斋》、《听泉山馆》、《清荫轩诸吟》、《草借园文集》、《观树亭》等书传世。

 

陈永贵(原国务院副总理)

陈永贵(1915年2月14日-1986年3月26日),男,汉族,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镇石山村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5年-198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出身贫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陈永贵接替主动让贤的所在村原书记贾进才出任中国共产党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的支部书记,在环境非常恶劣的的大寨村,他带领农民艰苦创业,从山下用扁担挑土上山造田,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事迹被中央政府肯定,毛泽东号召全国要“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因此成为全国的榜样。改革开放以后,他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之后在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1986年3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按其遗嘱,骨灰安放回大寨。

 

郭凤莲

郭凤莲,女,汉族,1947年9月生,山西昔阳人,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11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大专学历。

1968-1978年担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昔阳县委委员、副书记,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调任晋中果树研究所副所长;1991年被任命为中共昔阳县委常委、大寨党支部书记;1992年当选为昔阳县政府副县长;1994年任山西省妇联副主席;同年改任昔阳县委副书记;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大寨党总支书记、经济开发总公司董事长

在“农业学大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被称为“铁姑娘”的郭凤莲与大寨一起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应该说,陈永贵为改变大寨的落后面貌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郭凤莲就是从他手上接过大寨的这面大旗。那时的大寨,风光无限。但是随着文革后的拨乱反正,大寨和郭凤莲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二次创业,重振大寨的担子落在了“铁姑娘”的肩上。顺应改革的浪潮,从当年“全国农业学大寨”到“大寨学全国人民”这样的转变不容易,而郭凤莲和她的大寨做到了。她大力推进村办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走农工商一体化的路子。大寨企业经历了村办小作坊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转变。如今的大寨,又实现了“小有教,老有靠,病有报”,一片繁荣景象。

 

风景昔阳无限好

 

牢记主席的教诲

金秋的昔阳 陈年的岁月

古老建筑透露着苍凉

烟雾笼罩的人间仙境

鸟瞰昔阳 形似五角星 印证片片红心

乡间小路 致富捷径

山雨欲来风满楼

 




顶:1 踩: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2 (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78 (55次打分)
【已经有1人表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