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响应国家号召 为科技创新营造氛围
新年伊始,我国科技界又逢盛事。1月9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硕果累累,群星璀璨,山西省6个项目喜获国家科技奖,包括主持完成项目、参与完成项目各3个,分获两个一等奖和4个二等奖。这是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表彰,更是为科技创新营造氛围。尤其“万众创新”成为大会热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从鼓励大众创业,到强调万众创新,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多样化需求引领创新、倒逼企业加快创新的必然。只有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才能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迎头赶上。
万众创新,企业是主角,山西省也是,6项获奖就有4项来自企业。但喜中有忧,这4项奖励均归大型国企,民营企业无一染指。山西省经济水平低、规模小,固然与一煤独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但非公经济发展不够充分、非公科技工作者队伍规模小,同样是主要原因。
再者,6个获奖项目就有两项归太原理工大学,其他科研院所则集体缺失;4个由企业夺得的奖项,就有3个归属太钢,另一项花落同煤。这对太原理工大学、太钢和同煤而言固然可喜可贺,但从万众创新计,则显然获奖面太小,未必是好事。
更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130多亿元,仅占GDP的1.09%,远低于1.97%的全国平均水平;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的占比,也分别只有0.94%和0.66%。不仅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标连续多年全国倒数第一。同时,领军人才、一流团队的原创成果在全国大盘子中也相对偏小。
差距就是“短板”,理应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谈到创新发展时,不仅重点强调科技创新,更直言 “我省作为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不足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短板’”。
这就要求,必须为科技创新营造氛围,下大力气推动万众创新。一方面,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才能给想创新、能创造的人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从而充分激发和释放社会创造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建设,只有营造包容创新的环境氛围,才能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继而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富民强省,科技创新是最强引擎。为科技创新营造氛围,归根结底是要改善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从业环境、增加研发经费,强化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收入待遇。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