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学苑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晋商称雄中国商界500 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当代金融家   发布者:许会斌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1年12月20日 13:17


 

晋商的兴起,得益于明朝“开中制”的实施,得益于票号的产生,还得益于明清时期有利的社会环境和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到晋商,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山西人的两大特点:一是山西人“死脑筋”,其实是讲诚信;二是山西人很“抠门”,实际上是会理财。正是山西人讲诚信、会理财,才使晋商对做生意情有独钟。在中国古近代史上,晋商稳居全国商帮之首,称雄商界500余年。

促成晋商崛起的三个有利因素

史料表明:进入清代中期,晋中一带的商人开创了晋商的鼎盛时期,尤其在清朝道光年间“日升昌票号”诞生之后,平遥祁县、太谷三地的票号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并以分号形式很快辐射到整个中国的版图,并发展到日本、欧洲等国外一些地方,令世人称奇和赞叹!

晋商之所以发迹并形成商帮,归纳起来,我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晋商的兴起,得益于明朝“开中制”的实施。所谓“开中制”,就是官府利用对食盐的专卖权,规定商人将军需物资运送到边关,领取一定的“盐引”,然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领取食盐,再到官府规定的销盐区销售。“开中制”的实施,为晋商提供了发财和发展的良好机会,一方面晋商组织骡马驴队,从山东、河南等产粮区运送粮食到边关;另一方面因陋就简,就近取材,招募一些游民散兵开荒垦地、实行商屯,待粮食收获后换取“盐引”。“开中制”的推行,为晋商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第二,晋商的兴起,也得益于票号的产生。据历史资料记载,票号的产生偶然性很大,但也渗透着必然性。因为在古代包括明、清时代,商人挣了钱都是雇镖局或保镖送回去。当时,山西平遥有个叫李大全的东家,他开了一个颜料坊,叫西裕成颜料坊,是专门卖颜料的。这个颜料坊有一些分号,主要设在北京天津等地。刚开始,有些经商的朋友,就托李大全把自己的钱放在北京或天津,然后分号给开个条子,再到山西平遥总号兑换真金白银。后来,时间长了,李大全聘的掌柜叫雷履泰,这是个很精明的人,他觉得这是个商机,就建议东家把这个颜料坊改成一个票号。东家采纳了雷履泰的建议,所以在清朝道光三年,也就是1823年,历史上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就此诞生,拉开了我国金融业的序幕。

第三,晋商的兴起,还得益于明清时期有利的社会环境和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当时,世界各主要文明地区都出现了商品经济大发展的趋势,并从地区交换发展到国际交换,这大大扩大了产品的交换范围,促进了专业化手工业市镇及农工商一体化的专业化生产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从国内看,这一时期,明、清政府专注于北部边疆经营,到清朝康、雍、乾时,终于彻底解决了为患中国两千多年的北方游牧民族问题,并将新疆、西藏、蒙古、东北等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奠定了今天疆域的基础。

历史上显赫的“八大晋商”

(一)乔家—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乔家,祖居祁县乔家堡,一贫如洗。乔家始祖叫乔贵发,是一个衣不遮体的光棍汉子。清乾隆初年,他与一位姓秦的人结拜为兄弟,两人来到了现在的内蒙古包头市。大约在清朝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的时候,风调雨顺,当地粮食获得了大丰收,他们为给自己磨豆腐、生豆芽做准备,趁粮价低时多购买了一些黄豆。本来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谁料第二年黄豆歉收,价钱飞涨。于是他们把黄豆卖出,获利非常可观。不仅如此,经营也有了资本,进而就扩大经营规模,开设了客货栈“广盛公”。后来,在包头增开了“复盛全”“复盛西”等20个“复”字号门面,在当地流传着“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民间谚语。到清末乔家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字号200多处。

(二)曹家—规模巨大,生意兴隆

曹家,祖居太谷,是明、清之际声势显赫的晋商巨富,经营规模居晋商之首。据记载,曹家发迹,始于明末清初的曹三喜。当年,曹三喜因生活所迫,来到东北三座塔(今辽宁省辽阳县)经商。曹三喜这个人很迷信,他认为自己的名字有“三”字,在“三座塔”干一定能功成名就。由于他勤劳踏实、以诚待人,生意越做越好,在原来经营磨豆腐、养猪的基础上,增添了酿酒业、杂货业、典当业等。之后,又在辽宁的沈阳、锦州,吉林的四平等地设立了一些商号,逐步成为大商。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曹家的商号已经遍及中国的北方,国外已发展到莫斯科,总资本超过千万两,在晋商中规模位居榜首。

(三)常家—外贸世家,重视儒学

常家,祖居榆次,在晋商中以外贸称著。有资料表明,清朝晚期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商号中,仅常家就占其四,堪称清代晋商中“外贸世家”。常家先后增开了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独慎玉商号,形成了常氏“玉字”连号,这些商号据说遍布现在的上海、苏州、武汉等南方各地,独慎玉还在莫斯科设立了分号。值得一提的是:常家与其他晋商不同,特别重视儒学。据统计,到20世纪20年代初,常家先后有4人赴日留学,有10人从省内外大学毕业,是晋商中少有的“书香门第”。

(四)渠家—小本起家,混业经营

渠家,祖居祁县,是祁县商帮中的大户,其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从渠家17代源字辈开始,渠家进入了生意兴隆的黄金时代,当时晋中有八大富户,渠家位列其中。源字辈渠源桢先后与他人合资开设了“百川通”票号、“存义公”票号、“长盛川”票号,并独资开设了“三晋源”票号、“汇源通”票号。在开设票号的同时,渠家在许多省份还设有茶庄、盐店、钱店、当铺、绸缎庄、药材庄等,并成功实现了票号资本与商业资本的相互投资转化,这也是我国原始的产融混业经营。

(五)侯家—精明强干,致力票号

侯家,祖居介休,史称“侯百万”,据记载有家财七八百万两白银。侯家发迹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需要提到的是,十世侯万瞻是个“生意狂”,主要在杭州、苏州贩卖绸缎,致使家业发展很旺。到他的孙子侯兴域时,侯家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大财主。据说侯兴域首先把在平遥开设的经营绸缎、茶叶、钱币的蔚盛长、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等都改为“蔚”字号,后来又把“蔚”字号改为票号。经过清朝道光、咸丰、同治等代、大约30多年的时间,“蔚”字号声势逐步扩大,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

(六)亢家—家大业大,富居晋首

亢家,祖居平阳府(今山西省临汾市),在明、清时期赫赫有名,因有家财数千万两,堪称山西首富。亢家是一个大盐商,明、清时期,食盐实行“开中制”,也就是专卖制,由政府特许盐商凭“盐引”到指定地点运销。亢家就是凭借这种贩运特权,牟取暴利,成为巨富。亢家还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大典当商。

(七)范家——“御用皇商”,精忠报国

范家,祖居介休,经商始祖叫范永斗,明末时在张家口经商。由于当时经常出入关内外,为清朝政府提供军需物资和情报。据说清兵入关后,顺治皇帝为答谢范家等巨商,在紫禁城设宴,亲自召见,尝赐朝服,将范家编入“御用皇商”行列。范永斗的孙子叫范毓宾,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他愿意以每石米低于官价一大半的价格自费办售军粮,凑足了140多万两白银,补运军粮100多万石,为清政府节省费用600余万两。朝廷把西北游牧民族的贸易权全部交给了范家,使范家获得了巨大的发财和发展的机会。

(八)孔家—善于理财,官商一体

孔家,祖居太谷。孔祥熙是孔家的发迹始者,他曾是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20世纪之初,孔祥熙赴美,考入美国的耶鲁大学,并获理化硕士学位。1912年,孔祥熙向英商亚细亚火油(煤油)公司取得了在山西经销火油(煤油)的总代理权,独家经营,获利颇丰。孔祥熙也因此成为山西第一位买办商人。后来,孔祥熙东渡日本,结识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霭龄,两人一见钟情,结为伉俪。特别是在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上,孔祥熙和宋霭龄曾帮忙说服了宋的父母,这样孔家则通过蒋介石政权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地位,也为家族财富增值取得了可靠的保证。

 


TAG: 商界 中国


顶:7 踩: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2.88 (1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45 (76次打分)
【已经有15人表态】
8票
感动
4票
高兴
3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