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山西能源发展新路建言献策
9月16日,2014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举行。作为本届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论坛成为促进低碳绿色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进行了深度交流,围绕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目标,立足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关注当今世界先进的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审视世界经济发展最新动向,聚焦节能环保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探讨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路,积极构建引领能源产业改革发展的国际平台,助推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埃里克·马斯金:政府激励企业实行碳减排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
埃里克·马斯金以英国政府举办的一次二氧化碳拍卖会为例,提出了拍卖形式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方法。他通过精确的数据推导表明:只有对拍卖的形式精心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财政对减排的激励作用,促进减排的最大化。
“大约十年以前,英国政府决定做世界上第一个二氧化碳拍卖。之所以做这次拍卖,是因为他们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碳目标,这是根据《京都议定书》设定下来的,当时,实现这个目标仅剩几年。”埃里克·马斯金参与此次项目,是因为他做的机制设计,这其中包括拍卖设计,及与英国政府共同设计的二氧化碳拍卖机制。
为什么政府需要花钱去让公司减排?他的回答是,减排本身就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对于企业而言,涉及到技术的变革,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英国政府当初拿出了大量的奖励资金,希望研究一下如何能在预算范围内,让公司实现更多的减排。
埃里克·马斯金举了个例子:假设每家公司都有能力减少1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每家公司提出一个竞标价,这个竞标价是指每减少1吨二氧化碳排放会得到多少钱,政府要选择出价最低者,以从下至上的方式,一直到预算用完。假如有100美金的预算,现在这里有4家竞标公司,竞标价分别是4.5美元、4美元、6美元、8美元。那么两个出价最低的公司肯定会被选上。第一家公司会得到每吨4美元,减排10吨,总共是40美元;出价4.5美元的公司每吨获得4.5美元,10吨共45美元。此时还剩15美元,政府就去找出价6美元的公司,它只能够减2.5吨,2.5×6=15美元,如此一来,政府花费100美金,即可总共减排22.5吨。
再精确的推理也有弊端,他在英国政府低碳排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推出了几次创新型的拍卖方式,最大限度地得到政府、企业的双赢,甚至是政府、企业与企业间的多赢,最终促进了英国参与欧盟的碳交易体系。
埃里克·马斯金说,这样的机制也许不是完全一样的机制,但至少是有相似特征的机制,希望对山西省会有一些启示与帮助。
劳伦斯·布鲁姆:探寻山西低碳发展之路
联合国环境署前任主席、生物能源公司主席劳伦斯·布鲁姆
“一个航天飞船,首先要有一个推动器,这个推动器能够使得航天飞船飞上蓝天;但实际上,航天飞船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是飞船脱离了助推器的第二个阶段。”劳伦斯·布鲁姆表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波的工业性发展、第二波的消费性发展已经过去了,现在已进入了第三波,即实现低碳节能的发展。欣喜的是,山西已经意识到了目前所面临的威胁,需要急切地转变低碳经济。
劳伦斯·布鲁姆说,山西在第一波经济增长中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是通过城镇化和工业化实现的;在过去10年的第二波发展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消费者需求增加了,收入也增加了;目前要准备好进入第三波发展,也就是要提高竞争力,提高生产力。主要的推动力是可持续性创新。
“无数经验表明,无论是公营公司还是私营公司,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具有了全世界的竞争力。山西可以在工业科技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劳伦斯·布鲁姆提出,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建立六个平台:可持续的创新中心,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商业推动力,促进技术发展的工业力量,推动商业发展的咨询业务,相关的技能培训,可持续创新发展区。
劳伦斯·布鲁姆建议,山西省可以尝试建立绿色银行体系,可以是公私合营,也可以是两个银行,一个是盈利的,一个是非盈利的。非盈利的银行用来资助学术研究,盈利的银行可以把研究成果去商业化。“山西省应该依据本土的一些情况,探索哪些创新项目是可以开展的。”他说,可持续创新是促进高端技术发展的引擎,也是促进人力和能源生产力的引擎。全球竞争力也需要得到提高,扩张工商业,需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收入,促进社区转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创新能够使得山西省向产业链的高端转移,可以生产、销售更多工业附加值的产品以及服务,这样的话能够产生很多传统性的收入,收入会提高,也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盈利。
刘燕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出路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
“人类的文明是与能源密切相关的,它也成为目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关键所在。”刘燕华分析:从经济上讲,上个世纪80年代,石油价格10美元/桶,目前100多美元/桶,能源价格影响经济;从政治上来讲,自从二战以后,世界的整个格局或冲突基本上与能源有关,比如说伊拉克、利比亚。所以,能源是能源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经济和政治问题。
刘燕华表示,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成绩却是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城市病越来越严重,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从经济承受能力考虑,从环境的角度考虑,我们不仅是要解决经济发展或是环境的问题,而是在结构调整中要考虑国家安全、经济承受能力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这就是我们要进行结构调整的关键。核心就是能源。
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向各个领域渗透,并出现三个新兴的产业群:绿色能源、信息技术和制造业。对于绿色能源体系来说,新型绿色能源体系,除了传统产业要向绿色发展之外,还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核能等。他说:“山西乃至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转型,必须要全面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去,要在国际价值链分配的高端占领一席之地,所以我们必须从能源入手。”
中国如何去做?山西如何去做?刘燕华建议,应该充分、大胆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将会渗透到各个领域之中。按照欧盟的测算,世界上40%的屋顶上,现有建筑都安装上太阳能电池的话,就可以满足全世界所有能源需求,也就是建筑物有可能成为可再生能源最现成的载体,利用好建筑物作为载体,生产可再生能源就是有可能的。”他认为,解决能源资源制约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相互结合,实行分布式的结构和能源服务的链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分布式能源体系,整体调整中国的能源结构。
费维扬:创新驱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
无论是今年年初徘徊不散的雾霾,还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第五次研究报告,低碳排放,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气候系统正经历着千万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它警告世界,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燃烧矿物燃料,30年以后地球上的温度将上升到危险水平。”费维扬结合现代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意义和特点,提出了科学有序地发展煤化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
“从2010年起,我国进口油的比例已经超过50%,这已超过了我国对外依存度的警戒线,当然是对能源安全非常不利的。相对而言,中国的煤储量比较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发展依靠的能源依然以煤为主。”费维扬说,利用这些煤来科学有序发展煤制合成气、煤制烯烃、煤制油品等现代煤化工对缓解原油资源紧缺、降低石油和石化产品对外依存度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需要企业按照持续经营的理念,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其次,从技术上不断更新,实现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然后,从政策制定、政府投资、企业运行等角度做好科学规划,如煤层气利用、先进发电技术、先进煤化工等等;最后还需要有科学的决策,学习国外一些大公司的经验,每半年要修订一次规划,因为市场不断变化,技术不断变化,所以政策也需要不断变化。
他认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