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恒:山西人感谢余秋雨?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畅销书,相信有点文化的中国人都听说过,作者余秋雨以“文化散文”大家的姿态屹立中国文坛,出名近20年来,获利甚多。然而由于其为人也多狂狷,故坊间对其恶评如潮。
从早期的《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横空出世,到汶川地震的“诈捐门”,批评余秋雨的声音达到最大。然而无论怎么骂,余秋雨像个不倒翁,虽然貌似孤军奋战,却一直活得潇洒自在。
我一直对此怀有浓厚的兴趣,余秋雨为何骂不倒?《余秋雨现象批评》、《秋风秋雨愁杀人》、《石破天惊逗秋雨》,光骂余秋雨的书就出了好几本,许多媒体一边以骂余秋雨为乐,一边邀请余教授参加各种活动,包括担任央视青歌赛评委。余秋雨本人说:“我养活了很多骂我的人。”
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批评大多较为零散化,往往揪住一个枝节问题甚至是细微末节问题纠缠不休,小题大作;还有就是在一些非艺术之内的问题上大做文章,完全脱离艺术规范,只图从道德和人品上置人于死地。余秋雨说,使他心悦诚服、刻骨铭心的批评尚没有见到。而所谓刻骨铭心的批评,就是能够指出他学术研究中无法超越的局限,并且是终其一生都永远不能超越的局限。这话说得确实太大了一些,期望也太高了一些,所以很显然地伤了一些批评者们的心,但细细思量,却也不无道理。从现有的这么多的批评文章中,你能找到一篇确实能够在整体上居高临下地以真正艺术的眼光对余秋雨散文做出入木三分的批评吗?
我碰到过一个对文学不是很感兴趣的人,能够整段整段背出余秋雨的散文。也听说,仅仅是传说,在上海的一次扫黄行动中,被警方成功捕获的“小姐”的包里,除了安全套,竟然有余先生的《文化苦旅》一书!可见余秋雨作品惊人的传播力量。出版界的人都知道,在当今文坛,有两个人的书仅凭名字就能畅销,一个是王朔,一个是余秋雨。
最近在参加一个文化圈的聚会时,一位报社的副总编(山西籍)动情地说:“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山西人是很感谢余秋雨的,不是他的那篇《抱愧山西》,当今有几个人知道晋商的辉煌呢?还以为山西人都是挖煤的呢。”
类似的语言,我不止听一个山西人讲过。那么余秋雨的《抱愧山西》究竟写了什么,让山西人如此感激他呢?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百度一下这篇文章,读过之后,谈谈您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