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留给山西的闲谈
到了壶口瀑布,隔河相望,才知道山西和陕西两个省的关系有多么亲近。曲折的黄河,如一条拉链,将黄土高坡上的这两扇衣服紧紧牵扯在一起。而著名的“秦晋之好”道出的就是这两个地方沾亲带故的缘分。
陕西人帮山西成就过两件著名的大事。一件是春秋时期的晋文公重耳,在秦国的鼎立支持下,从流浪者成为国君,并最终成为一代霸主。山西在中国历史上扬眉吐气的时候不多,晋文公算是难得的一个。另外一个便是晋商的雄起,传说和陕西人李自成有关。只不过,这两件事,前者比较靠谱,后者更像是闲谈。
一个女人引发的惨案
乱世出英雄,这话可是一点不假。到明朝末年的时候,由朱元璋亲手打造的这个上市公司,腐败到了负债经营的境地。于是,很多股民开始闹事,最终演变到要更换法人代表。靠着“均田免赋”的经营主张,陕北农民李自成一夜间成为天下股民的救星。
明朝的法人代表崇祯当然不肯束手交权,双方由此开始大打出手,刀光剑影天昏地暗,最终的结果是,崇祯破产,李自成获胜。崇祯心眼比较小,一时想不开,就在北京的煤山上吊了。突然之间就成了天下最大的CEO,李自成又兴奋又迷糊。要知道,在造反之前,他除了放羊外,经营过最大的买卖只不过是个小宾馆而已。而且,还是国营性质那种招待所。
为了很快让新公司出业绩,毫无管理经验的李自成苦思冥想之后,想出了向明朝遗留的官员们敲诈的点子。不出钱就挨打,直到打出银子。怕受皮肉之苦的官员们纷纷拿出家产,李自成的业绩报表由此全线飘红。
接收明朝的事情似乎很顺利,李自成禁不住有点飘飘然了。听说明朝山海关分公司经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很漂亮,他不假思索就从大将刘宗敏的手里抢了过来。随后,派人去和吴三桂谈收购条件。其实,吴三桂是个聪明人,总公司那边一出事,孤木难支的他就有了加盟李自成集团的打算,收购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是,当吴三桂知道自己的女人成了李自成的枕边人后,冲着绿帽子一怒,当时就拉来了关外的大集团——皇太极的后金集团,里外联手,李自成在北京就坐不住了。
李自成带着陈圆圆往老家陕西逃,吴三桂在后面玩命追。李自成一边跑一边琢磨,突然就想明白事情坏到哪里了。跑到山西南边新绛县那片时,李自成扔下了陈圆圆,这才仓皇度过黄河回到老窝。吴三桂一看美人失而复得,当下一高兴,也就放了李自成一马。
一个女人,就这样无意中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后来,李自成再没能翻身,而后金集团得到了做梦都没想到过的江山。
李自成造富山西?
当初李自成从北京仓皇离开时,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为了携带方便,李自成把银子熔铸成银饼,每块重达千两。据说,这样的银饼,他带走了几万块。估计,李自成当时是把这些银饼做为将来翻本的赌资了。
但是,因为陈圆圆的原因,吴三桂马不停蹄在后面狂追。于是,李自成遗金的传说,开始有鼻子有眼地流传。为了逃命,李自成把大量银饼或埋藏或抛弃在他经过的路上。作为他的必经之地,山西得到他的这些财富似乎顺理成章。
据说,李自成路过山西祁县孙家河这个地方时,扔了不少银饼,被当地一个姓孙的人家幸运捡到,由此一夜暴富。有了这样的资本,孙家开始由草民迈入商人行列,后代之中不乏经营商号与票号的人才。再说李自成被追到临汾地界时,疲惫不堪之下,只好把大量银饼埋在一个亢姓人家的院子里,据说数额高大八百万两。李自成前脚一走,亢家的人后脚就发现。临汾亢家后来成为晋商首富,靠的就是这项富可敌国的资本。后来,惊弓之鸟的李自成逃到万荣县时,又有不少财宝散落在当地的灵青山里,被当地一户姓潘的人家发现。靠着这笔意外之财,潘家迅速成为当地的大商人。李自成的亡命之路,无意中成全了山西的商人的兴起。
李自成从北京出来,一路上要经过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唯独在山西遗金的传说深入人心,原因就在于明清朝时期晋商们的财富实在过于招摇。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晋商同样毫不例外成为被仇富的对象。也许在当时的茶余饭后,人们谈论起晋商的财富时,大概一定会有人从牙缝里挤出一声“嗤”,然后便会用这样的传说软化掉晋商真正富足的才能。
但是,李自成遗金倒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毕竟在那样的逃命路上,带着沉重的财宝,随时都可能被身后的吴三桂追赶上。李自成不是要钱不要命的主儿,一路走一路丢很有可能。即使大规模埋藏,也一定会选在深山老林之中,断然不会出现埋在亢家院子里的傻事。除非临汾亢家是李自成的老相识。
山西或许会有人捡到过银饼,但这点意外之财很显然与晋商整体的崛起没有什么关联。天时地利的机遇,加上吃苦耐劳的经营,再添上几分超前的经营才干,才诞生出纵横几百年的晋商。从有名的晋商家族来看,他们大都出身一穷二白的贫苦家庭,靠着走西口开茶路的气魄,经历重重辛酸后才赢得最终的荣光。李自成的遗金,不过是茶余饭后的几句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