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从三年演出,看国家大剧院逐步成为顶级国际芭蕾舞演出平台
20世纪50年代,以苏联芭蕾艺术为主导,以莫斯科大剧院和基洛夫芭蕾舞剧院的访华演出以及北京舞蹈学校芭蕾舞专业的建立为标志,芭蕾舞真正开始走入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横空出世和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它们在“文革”期间超乎寻常的大普及,使得芭蕾舞艺术成为迅疾被推广的一门外来艺术。然而,实事求是地说,“土芭蕾”的泛滥,并没有使得芭蕾艺术的最高审美精神得到正确的传播。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种外国舞蹈团体纷纷访华演出,中外芭蕾艺术舞蹈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一些演出公司独具“门道”的运作之下,中国的芭蕾舞演出市场曾经一时繁华,年纪稍长的观众们走进了北京天桥剧场、北展剧场,满足自己在“文革”中失去的芭蕾欣赏时光,而新的一批中国芭蕾舞观众也开始成长起来。这个时期的中外芭蕾文化交流,其特点是时间持续较长,来华演出团队较多,来访渠道分散,水平参差不齐;演出市场初步建立,中国观众开始形成基本力量,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风行一时的芭蕾热。
或许,上述的一切,都是一种准备——为21世纪国家大剧院的诞生做了一种芭蕾舞艺术上的准备,为中国的芭蕾舞演出市场的真正繁荣做了一种艺术欣赏文化建设方面的准备,为国家大剧院之国际演出核心地位做了一种历史积淀层面的准备,为国家大剧院这个顶级国际芭蕾舞演出平台的璀璨升起和由此带来的中国芭蕾力量的成长做了历史动力的凝聚!
2008年,是全世界人们心中的中国奥运年,从
2009年,从
2010年,有着俄罗斯艺术航母之称的莫斯科大剧院于
国家大剧院国际芭蕾舞演出平台的出现,非常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芭蕾舞市场的形成,在当前中央大力提倡的文化建设中可以说是异军突起,为推动当前中国文化市场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好的影响力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家大剧院也在不断提升国内芭蕾演出市场的地位。国家大剧院的出现在芭蕾演出项目的策划、引进、谈判、营销、宣传推广等方面,走上了一条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的道路。由此,与国际接轨的理念变得可以实际操作,专业演出市场由此得到了规范化的推动,而我们诉说了多年的国家软实力也可以得以一定的体现。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国际水准,不仅给舞蹈同行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也让中国芭蕾舞工作者们开阔了眼界,从而帮助他们提升了自己的演出质量,更大的收获是让中国观众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