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内参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外地商人看太原:踏晋商足迹走温商之路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商报   发布者:张志峰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1年9月15日 14:03


 

二三十年前,多少背井离乡的温州人为了生计融入太原,而太原则给了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磨练。

黄志强像所有走南闯北的温州人一样,在太原以“敢闯敢干”的精神,踏着晋商的足迹,走着温商之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干出了一番事业,成为最早到山西打拼创业的温州人。

而今,温州人一批批地来了,一点点地经营,一层层地开拓。4.6万温州人已融入了太原这座城市,与当地人朝夕相处,共建着这片热土,让“第二故乡”发展壮大,也成了他们的心愿。

A 一张车票改变了一生

在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中段,有一处引人注目的田园式厂房,这里便是山西亚佳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由于前几日工作繁忙,此刻,董事长黄志强终于可以抽出点时间坐在办公室喝杯茶,抽支烟。

这位在太原打拼了30多年的温州汉子,现年55岁,来自浙江乐清的他,高高的个子,往往被误认为北方汉子。说起老家话,还是流利自如,说起普通话,也带着些太原口音。

黄志强所从事的机电行业是乐清的“看家宝贝”,生产的防爆机电产品主要供煤炭大省山西。然而在1975年前,山西在哪里?有哪些产业?黄志强一无所知。让他和山西结缘,也就在那一年,并且是在一次误打误撞中,让他来到了山西。

时年19岁的黄志强,在家乡的一家企业工作,那一年,单位派他外出销售矿用小配件。本来要去湖北的他,在上海一处码头渡口却意外地捡到一张前往山西的车票。此刻在他的脑海中,中国行政版图如何划分一无所知,山西有没有煤矿也是个未知数。

不过看着手里这张捡来的车票,黄志强改变了主意。“反正单位是让销售产品,至于卖到哪是自己的事。”想明白了这点,黄志强踏上了前往山西的征程。

来到山西,一路打听,“文水有煤矿”,成为黄志强推销产品的第一站。“南蛮子”的到来并未受到太多的尊重,“鬼心眼多,防止上当”,是当时北方人对南方人最大的戒心。

翻过一座又一座山,踏入一个又一个小煤矿,黄志强销售的那些矿用小配件并不受欢迎,而外来户争抢生意,也受到很大的排斥。一两年下来,苦吃了,人瘦了,可销售业绩平平。

虽然失去的和得到的未成正比,不过让黄志强欣慰的是,在这段时间他对山西有了些许了解,知道了这是个产煤大省。因此,他把当初无意中选择来这里看成是“上天的安排”,是自己今后推销产品的大市场。

B “敢闯敢干”的温商精神

黄志强在文水销售遇挫并未让他灰心,和所有走南闯北的温州人一样,“敢闯敢干”成为他不畏困难的最大动力。

“文水不好销售,那就去古交。”黄志强作出了这样的决定。“现在回头想想,当初这个决定看来是正确的。”在古交,一样遇到了排挤,一样受到了白眼。

“一个人在外闯荡,难免会被欺负,作出点成绩给他们看。”随后几年的发展中,黄志强所销售的产品逐渐被一些煤矿所接受。而心地善良的黄志强在一些小事方面,也渐渐地被当地人看在眼里。

“煤矿附近有些贫困人家,我有钱时就接济他们。有些道路不好走,我就送那些老弱病残回家。”黄志强的做法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几年奔波下来,黄志强的业绩突飞猛进,他所在的单位给他发了一笔奖金和不少的提成。1980年,黄志强在温州老家结婚了。婚后,返回古交的黄志强更加拼命地做着他的推销业务。

在古交已经有固定客户的黄志强,此刻则寻思着在当地开家商店,这样自己可以在外跑业务,而妻子可以看店做零售生意。

1982年,凭着多年来对山西市场行情的调查和对煤电矿用产品市场的了解以及在古交经商办企业的人才、资金、技术积累,黄志强在古交创办的“矿山机电公司”开业了,这个在当地开办的第一家个体公司,一时间名声大震。

黄志强用他的诚信逐渐改变了当地人对“南蛮子”的看法,他的“先进理念”也引导了当地人改革开放,使不少人走向了“自力更生的个体企业之路”。而历年来上缴的税收,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经过有关部门同意,把黄志强一家的户口特批转入了古交。这样,好让这位企业家安心发展。

C 披荆斩棘后终获殊荣

“我过来时,在山西这边根本没有碰到过一个老乡,感觉很孤独。”大概过了三四年后,听当地人说有几个老乡住在一个旅馆里,黄志强连忙赶过去,然而那几个人不是温州的,不过也算是浙江老乡,他依然喜出望外。直到后来才慢慢地有了温州老乡,有了自己感情的依托。

经过10年打拼,黄志强当初创办的“矿山机电公司”逐步壮大,已经从销售企业发展为生产企业。10年后,黄志强来到太原,在东山的一片土地上建起了自己的办公楼和厂房,并成立了“山西亚佳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省会城市,在太原发展的黄志强虽然不敢说是如鱼得水,但相对来说还是有了一片可以施展的天地。成立集团后,黄志强先后组建了4家分支企业。到目前,集团资产总额达3.4亿元以上,年销售额2亿多元。

黄志强把“从当初以销售为主的企业,逐渐演变成以科技为先导、以矿用机电生产为主体、以现代化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为龙头的集团化企业”,并连续被国、省有关部门确定为国家和山西省矿用机电产品“定点生产企业”。

由于经营的成功,黄志强多次被评为“太原市优秀企业家”和“太原市杰出企业家”。他在太原有了许多朋友,“南蛮子”也被改口叫成“温商”。但他明白,自己能走到今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因此,黄志强多年来热心公益事业,并利用太原温州商会会长身份,积极组织动员在晋经商的温州人为太原社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D 从雁荡山来到太原城

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让温州人看好太原这座城市,于是一批又一批经商者相继而来。

为了更好地发展,2006年年底,黄志强和几个在太原的温州企业家组织了一批发展比较好的企业,成立了太原温州商会。

而今,在太原的温州人已达到4.6万人,主要从事煤矿设备、机电、房地产、煤焦、灯具、电子、电缆、化工、水暖器材、建材装潢、服装鞋帽、餐饮等行业。

温州人在太原打拼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2010年11月11日,太原市委召开“双月座谈会”,当听到太原温州商会会长黄志强说,目前太原有4万多温州人在并办企业时,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高兴地说:“民营经济在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市、扩大就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希望有更多的温州商人到太原投资,特别是要把‘温州精神’带进来,鼓励和引导更多人士参与到太原的发展和自主创业中。”

“太原好吗?”答案是“好”,因为这一片土地养育了来此打拼、创业的一帮人。或许他们在创业初期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而今他们在这座城市里,却拥有了事业、财富资源

就在温州人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为太原市提供了人才、技术、资金和信息,传播了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把“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温州精神和实践经验带到了太原,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市场繁荣、劳动就业、财政税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都是温州人,从雁荡山来到太原城,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开创出一片精彩人生……酸甜苦辣都尝遍,天底下处处可扎根……撑起绿荫一片天,回报社会共建文明……”由太原温州商会秘书长、山西人张志江作词,太原市话剧院院长王慧麟作曲的 《太原温州商会会歌》慷慨激昂、乐观自信牞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成为全国温州商会的品牌。特别是在最近举办的全国温州商会会长研习班上,这首会歌受到了广泛关注。

不论以前创业是多么的艰苦,而今太原已经成了像黄志强这些在并“温商”的全部,俨然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加快和壮大企业发展,为太原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添砖加瓦,也是他们的心愿。

 

 




顶:11 踩: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2.85 (1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79 (53次打分)
【已经有16人表态】
8票
感动
2票
高兴
6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