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传奇·影响篇文化昆仑一傅山
谢涛在《傅山进京》中的剧照
傅山先生诞辰400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7月20日,太原市实验晋剧院排演的《傅山进京》在北京市长安大剧院拉开帷幕,演职人员阵容颇为豪华,主演是曾获“梅花奖”、“白玉兰奖”的晋剧名角谢涛,编剧是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编剧郑怀兴,导演石玉昆是江苏京剧院院长……两天的演出,掌声如雷,好评如潮,这是对名角精湛演技的赞叹,更是对“文化昆仑”傅山的一次致敬。因为这是傅山先生诞生400年来,其形象第一次全面而立体地在舞台上呈现,举凡傅山的思想、气节、书法乃至拳术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一个真实的傅山借此走进了普通观众的心中。
「资料馆」
前人说傅山“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可见其在医学上的巨大成就。他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术,而尤以妇科为最。
傅山先生一生留下来的医学著作主要有:《傅山验方秘方辑》《大小诸证方论》《傅山医学手稿》《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山医学著述考述》《青囊秘诀》等,这些医学著作成为我国中医界的瑰宝。
傅山极重医德,对待病人不讲贫富,一视同仁,在相同情况下,则优先贫人。对于那些前来求医的阔佬或名声不好的官吏,则婉词谢绝。对此他解释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经者不能治。”
苏东坡难比的学者
「傅山是个多面手,在十多个领域内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古来少有学者能比得上」
应该说,这是一次迟到的致敬,400年来,傅山的形象在一次次历史的风雨后,身影逐渐远去,面容逐渐模糊,我们也许会在学者的文章中见到他,我们也许会在民间的传说中听到他,我们也许会在市井的食肆中感觉到他,但一切都是隔膜的,以至于我们不能确切知道他。
但是,他真是可以忽略的吗?
在傅山生前,他与当时许多大学者如顾炎武、黄宗羲皆为学林领袖,名重一时,顾炎武说:萧然物外,独得天机,我不如傅青主。
1684年,傅山死后,四方来送葬者千余人,连清政府内许多高官重臣都送来祭文,内阁大学士陈廷敬写道:“儒林恸失其师表兮,四方闻讣而含悲。”
傅山死后二百多年,梁启超说,残明遗老的思想“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来”,他那个年代的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思想之复活。”,而傅山,梁说是“清初六大师”之一。
到了现代,原复旦大学校长蔡尚思对他的评价更高:“他是一个多面手,对经学、史学、诸子学、道教、佛教、诗、文、杂剧、字、画、金石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医学等无所不长,不仅为明清间各大学者如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等所不及,也为古来学者如苏东坡等所难比。”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谢启源,20多年来一直研究傅山尤其是他的书法艺术,他说,傅山真(正楷)、草、隶、篆、行诸体无一不精,早有人认为是“晋唐以下第一家”。十几年前,他还收集了傅山先生存世的大部分作品并汇于碑林公园,设计了这座书法艺术的宝库,希望让今天的我们了解这位伟人的精神世界。他曾自豪地说,单纯为书法家建造这样规模的碑林,从全国来说还是独一无二的。
顾炎武等所不及,苏东坡等所难比,这样的评价清代以后几人能获得?这令我们山西人能生起多少自豪,然而转念一想,不禁又令我们感到一阵茫然和失落。
客观地说,不用说是苏东坡的妇孺皆知,就是顾炎武、黄宗羲的影响也非傅山所能比。即使是我们山西人,我们太原人,能知道他的,可能更多的还是他创制的“清和元”头脑吧?
身后寂寥有谁知
「傅山的影响比较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其实是不相称的。我们所知的傅山,有的被夸张,有的被淡漠」
8月3日,省城的碑林公园内,绿树掩映中鲜花盛开,近二百通傅山书法碑刻肃穆庄重地立在那里等待着知音,但来来往往的人中,肯驻足欣赏的人还是太少。大多数的人,只陶醉在古色古香的庭院内,流连于幽静雅致的长廊中。我问过,为什么对那些蕴涵着傅山生命、才华的书法视而不见,他们说,看不懂。
这也许是我们现在许多人对傅山的认识吧?
上世纪80年代,谢启源曾经参加过一个书法研讨会,在会上,一位很有名望的专家在发言中极力赞扬与傅山同时期的书法家王铎,而对傅山的评价却很平常。谢启源问他,您曾去过山西吗?如果您去过山西,对傅山做一深入了解,您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谢启源进一步解释说王铎在明朝时官位就极高,降清之后依然是礼部尚书,显赫两朝,而傅山先生只不过是个穷困的读书人,是与满清始终对抗的志士,两下比较,在等级森严的“官本位”社会中,王铎名气比傅山大是很正常的,而满清统治的二百多年,又如何会宣扬朝廷的异己?
傅山先生身后的寂寞,只不过是历史的闹剧罢了。
还有人会开玩笑地说,是傅山先生的弟子们不争气,让老师的名声不显,你看像顾炎武的学生潘耒(清学者、诗人),黄宗羲的学生万斯同(清学者,《明史》的主要编纂者),都能传承老师衣钵,其学术谱系一直可以绵延至民国初年,而傅山呢,他的学生有所成就的又是谁呢?钟爱的儿子傅眉又早于他离世,以至于让傅山先生满腹经纶寄托无人。
但当他的身影渐渐被古卷掩盖的时候,他却以另外的面貌顽强地活了下来。
在武侠小说,他是本领非凡的人物,剑术、医术都非常高明,用一身的本事游走于江湖,上天山,下江南,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无极剑”……
在民间传说中,他化身为神仙样的人物,用自己的智慧和神奇的本领,抱打不平,解救穷苦百姓苦厄,教训为富不仁的财主和欺压良善的官府:他画的鱼能在水中游,他开的药方不用吃也能治病,他略施小计就惩了恶人,他用“清和元”头脑暗含反抗异族的思想……
小说家把傅山先生的传奇色彩作了百倍的夸张,百姓在傅山身上寄托了太多美好的愿望,但傅山先生真实的面目却更模糊了。举个例子说,电影《七剑》中刘家良饰演的傅青主,你能接受那个形象吗?民间传说中随处可见智慧化身的人物,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顶天立地做个“人”
「我们最该纪念傅山的,是他身上绝无奴性,就像《傅山进京》中的形象那样,即使面对万乘之君,也坚定地站着」
今年恰逢傅山先生诞辰4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同乡前贤,省里市里会搞一系列的活动,有学术研讨,有书法展览,有影视戏剧会上演,有主题文化周会召开———8月4日,我经过省城尖草坪区西村中华傅山园时,看见蓝天白云下,一组古典的建筑已经拔地而起,文化周的主会场即将完工。8月11日,傅山先生诞辰当日,在这里会隆重地献上我们对傅山先生的敬意。
然而当敬意表达完后,我们是否也该想想,我们为什么而纪念。仅仅因为他是我们山西本土的文化名人吗?我们总该“懂”他吧!
也许,晋剧《傅山进京》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剧本中,有一段傅山与康熙面对面的交锋。对于康熙的故意示好,特加优待,不考试就授予中书舍人的“恩赐”,傅山既不称臣,更不下跪,让满朝文武乃至皇帝都非常难堪。傅山与康熙的对话可说紧张激烈:
傅山:(唱)我只拜祖先师长圣贤与天地,
玄烨:(唱)朕天子神威岂容你怠慢侵凌!
傅山:(唱)可杀不可辱,宁死腰不弯。
玄烨:(唱)天子不轻怒,一怒起雷霆!
傅山:(唱)志已抱定,
玄烨:(唱)假戏真做,
傅山:(唱)神气闲,
玄烨:(唱)朕把弦绷得紧!
傅山:相对视,
玄烨:锋与针,
傅山:熊熊烈火见真金!
玄烨:熊熊烈火试真金!
众官员:傅中书,我的活祖宗,你就跪了吧。
去年本剧上演前夕,傅山的扮演者谢涛谈到这一段情节时,也非常感慨。她说,傅山是真正的男人,有强烈的个性,在那样一种环境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当她演到这一段,舞台上一片跪着的人,而只有她和扮演康熙的人对峙着,感到非常震撼,并觉得一下子就进了傅山的内心。
编剧郑怀兴表示,专制统治下,只会产生出奴性。明亡于此,满清几百年后又重蹈覆辙。奴性,同时也是使专制社会崩溃的白蚁。傅山在午门前,曾经有过“慨明室鄙视士人如猪犬,多少被当众廷杖血斑斑。正气荡然奴物长,白蚁猖獗大厦坍。明亡于奴非于满,故都啊,风雨中你见证自古奴物毁江山!”的唱词,他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情节表达傅山扫除奴性,树立人的独立人格的主张。郑怀兴说:“这(傅山的主张)在君主专制社会中,无异于晴天霹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谢启源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傅山这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不奴”、“不愚”,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可贵的品质,即使在专制制度已被消灭,皇帝也被赶走一百年的今天,仍然是最值得学习和弘扬的,而且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