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棚”的蔬菜人生---记霍州好村官杨智平
初秋,记者在霍州市三教乡采访时发现,当地老百姓都知道有个一心为了群众的好村官——“杨大棚”。
人称“杨大棚”的叫杨智平,霍州市三教乡杨节村人。2009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现任杨节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当时,考村官的题目很单纯:糊口,为杨节村做点事儿。
杨节村位于霍州市的东北部,属于山区,地理位置偏远。5年前,杨智平回到村里当村官。当时村里有328人,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剩下的村民一年到头靠种地为生,“钱袋子”干瘪。看着临近的村子慢慢富起来了,杨智平蠢蠢欲动,想为村民找出条致富路。
听大张镇的村官说蔬菜大棚不仅能致富,还能解决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杨智平心里打起了算盘:杨节村山地多,不适合建蔬菜大棚,但邻村库拔村平地多、土质好,借用土地是个出路。小杨找村委会主任和库拔村的干部商量,希望在当地租赁土地建大棚,并承诺为他们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对方爽快地答应租给他3亩地,这着实让杨智平高兴了一把。
经过一番学习考察研究,苦恼的事出现了:想法可行,筹备启动资金一个大棚需要3万元,两个就是6万。若向银行贷款,没有什么资产能抵押,显然行不通。杨节村村民本已贫困,东拼西凑来的钱还不够维持正常的农业开销,6万元对当时的他和杨节村可不是个小数字。“想放弃,想妥协,却狠不下心。”小杨拿着凑来的钱买了些土豆苗和西红柿苗在自家院里、田里做试验。
2010年,霍州市委组织部村官科工作人员告诉杨智平国家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有大学生创业基金。听闻此消息,小杨欣喜若狂。靠自己的试验成果通过了创业基金的审查,申请到大学生创业基金,再加上市里对村官创业的扶持,杨智平的蔬菜大棚终于有了启动资金。
如今,杨智平的两座蔬菜大棚生意不错,每年纯利润5万元,解决了杨节村和库拔村40多人的就业,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记者见到杨智平时,他望着两座蔬菜大棚信心满满地说:“我的想法依然很简单,带领村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