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东南晋城:洞八岭谢氏城堡 神秘的网络式防御古堡
在泽州县洞八岭村,有一座神秘的古堡式大院,20个古院建筑群落, 4个棋盘院,10个四合院,5个依地所建的不规则院形,840余间房屋内畅外通暗连网,自然形成了一个立体防御网络体系,整个大院建筑面积约15120平方米,地道及排水系统长约500米,全部是砖木或石砌结构的二层楼。是什么人在此修建了这样一座城堡式大院,大院为什么要处处彰显着防御的心理,大院中随处可见的古老砖雕、源自诗经的门匾又代表着什么意思,这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了一道道谜题。新年伊始,本报记者走进谢氏城堡,近距离感受谢氏大院的神秘。
神秘的谢氏城堡
有人20万买砖雕才引起关注
站在洞八岭村口,举目远眺,全村900多亩梯田,高高低低横顺经纬着八条圪岭。村周围的山林经过人们的多年栽培绿化和禁山养护,植被恢复良好,只可惜此时刚好是冬天,无法欣赏这里青山绿水般的山区农村景观。
洞八岭村的村名也来源于此。据村民介绍,村周围有八条岭,即南岭、西岭、上岭、小东岭、中风岭、大天岭、佛爷岭和新窑岭。八条岭中,有一天然形成的溶洞,名为龙洞。因此洞八岭村的谢氏先人根据这一洞、八岭的特点起村名为——洞八岭。
除解放后增加的外姓人口,洞八岭村村民全部姓谢,谢氏城堡其实就是生活在这里的谢氏家族聚居的古城堡。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大院中,从来没有发现它的神秘和价值,直到几年前一个河南人在这里寻根时,提出以20万元的价值购买大院中的一处砖雕,这才引起了村民的注意。原本习以为常的大院,在沉睡了不知几个世纪后苏醒,开始向人们展示其沧桑背后的神秘。
谢满廷,谢氏后人中第一个发现古堡价值的人。他从2000年开始,就对谢家大院进行调查、研究、考证,取得了许多第一手的宝贵资料。他认为,与山西众多的大院不同,谢家大院的特点在于其奇特的网络式防御体系。
神秘的地上防御体系
以八为数,犹如太极八卦阵
作为家族聚居地谢氏城堡,有着独特的防御体系。谢氏先人为了防御外敌的侵扰掳掠,自保家族人身和财产的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因地制宜。他们独居匠心地从地下、屋内、房顶三位一体的完整规划了整个村落的立体式防御网络体系,形成了具有古代氏族社会生活形态的古村落。
青砖蓝瓦四合院、棋盘院鳞次栉比, 叠院层楼、依地就势、随形生变、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是谢家大院的建筑特点。在大院内的座座房屋,上下畅通,户户贯通,院院连通。
其中,更具迷惑色彩的是八条胡同、八个城门(圆圈)、八条丁字街的街道,犹如太极八卦阵。再加上整个村落的建筑是四梁八柱式的二层楼砖木或石砌结构,每一处墙壁上都有门或窗,走屋檐,串地道,爬屋顶、游街道,可谓是处处可通达,处处易迷失。
户户贯通是指每个大宅院都是串通的。每户屋内两侧的门(含1、2楼),是通往另两户的通道,屋内一楼通往二楼有木制楼梯,院内四角也有通往二楼的青石楼梯,只要进入一户且可串遍全村各家各户。四个角上的小屋与之相连的另一个院其中的小屋彼此贯通,来去方便。形成了在每一个院内的四角一楼、二楼、房顶三层次、多通道出入于其他院落或街道的立体式网络通道。
院院连通是指即公开又隐秘地在主街道上面横跨街道构筑了城门式二楼大通道和房顶走廊。全村院与院之间的房顶都能串通,且能在任何一个大宅院内的四角上下自如。也就是说上了一家的房顶,就可以走遍全村的房顶,想从哪个院落下去均可畅通无阻。
以谢氏城堡的东街为例。不足百米的东街有三道城门,两个小胡同,两条丁字街。四个院:即翰林院、圈里院、东院、里头院。带路村民介绍说,遭遇外敌侵扰时,东街两头的城门便会关上,阻止外敌深入大院。居民可以通过城门上正对街道南北双向的窗户,翰林院、圈里院、里头院大门对面或侧面的邻院后墙上的窗户等处,监视或俯瞰胆敢进入院内的敌匪,并可直截了当的攻击来犯者。
如抵敌不住,居住在东街各院落的居民,不出屋却能自如地从圈里院转移至二楼东南面的庙院,或经东街南城门进入圈外院,也可从翰林院经北城门转移到东院,再从东院西屋撤至里头院,或经西街城门下到西街小胡同等多条通往外面的路线;东街所有居民更能从里头院向北出西街、向南到后院、往西二楼横穿西街城门二楼撤退到上书房院,再经上书房院西南小屋的暗道进入西书房院或转移至野外等。
神秘的地下防御工事
入口在族长生活的正北主房
谢氏城堡中,还建有工程浩大,设计缜密的地下通道。从表面上看,这条地下通道像是大院的排水系统,实际上其还担负着在紧急情况下供村民逃生的重要用途。
据介绍,地道出口是建在村南最低处的老鹰岩,离地面大约15米左右。地道高约1.2米,全长数百米,内部全部用石块垒墙,石板棚顶和铺底。因地势高低而建有台阶,除主道外还有数条岔道,高低不一,宽窄各异。地道的入口处分别设在各要道口,如下街的小胡同口、后院、西街等处,有的还设在空板街的下水道口。
这条地道是供村民紧急逃难时使用,而在大院中还有一处神秘的地下工事,用于谢氏宗族逃生。这处地下工事位于谢姓族长生活的正北主房。由于住房处建筑物遮挡,很少人会留意主房西侧还有一座耳房,掩映在主房院内的花草后。耳房内也有一条长百米秘密地道,通往村外。
在谢家大院地下的通道内,不但有岔道,而且还有用来藏匿休息的卧室。整个地下工事结构复杂,设计巧妙,更是在建房之初就已规划建造,其防御理念和危机意识在古代悠悠岁月中是超前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莫测、兵连祸结,不得不自保的一种自我防御手段。
另外,洞八岭村周边的农田及山坡上有很多人工挖掘的地洞和天然溶洞,位于村周围便于隐蔽、联络、聚集的有利地段。在古代防御土匪、响马和在近代抵御日本侵略者时发挥了隐蔽藏身、储粮储物、圈养牲畜等重要的作用,是谢氏城堡防御体系的重要补充。
据说村里一位老人回忆,在抗日战争年代,村民就曾经利用地下通道逃生。在村内没有找到人的日寇恼羞成怒之下放火烧屋,村中不少房屋就是在当年那场大火中被焚毁。
神秘的来历和渊源
应当是陈留谢裔的一支
探访谢家大院中,记者不由心生好奇,这样一个具有立体防御网络体系和古代氏族社会生活形态的古村落遗迹,在当初建造时,谢家先人是出于何种考虑。可惜的是,由于谢家家谱被焚毁,这一切都成了谜题。不过,在谢家大院内处处可见精美的砖雕,以及来自诗经词句的门匾等,仍然可以看出谢家先人的来历和修建这处大院的初衷。
谢家大院内的四合院全部都有门匾,尽管其中很多在战乱和“文革”时被毁坏了,但还是有一部分留了下来,如“南土是保”、“南国是式”、“陈留世裔”、“食德饮和”、“克振家聱”等。
谢满庭认为,这些正是谢家先人对自家来历的诠释。据他考证研究,“南土是保”“南国是式”两句来源于诗经《大雅·嵩高》,其中“南土是保”指的就是古谢国。古谢国在现在的河南省太康,《诗经》中讲的“南土是保”的含义是:“南方这块地方要守护好。”
据他介绍,《诗经》中《大雅·嵩高》一诗意思是说:周宣王封其舅父申伯到南方谢邑美丽的地方,安顿好申伯所居的城池,依靠谢人修好城墙和申伯的田地。他还认为“陈留世裔”这块门匾同样也为这个猜测提供了证明。据他介绍,通过考证古谢城被灭后其嫡裔迁居陈留,即现在的开封,“陈留世裔”证明洞八岭谢氏是陈留谢裔的一支。
在谢家大院中,还保留有许多精美的砖雕,如天官赐福、麒麟、蜂鸟等,这些砖雕现保存完好的有60余处。让人惊讶的是,砖雕上的图案没有一个重复的。其中后院的外院一座东房屋檐下的瓷头上有两条蟠龙,是谢家大院唯一雕有龙形的房屋。
据谢满庭推测,可能正是这种故国被灭,族人不得不万里迁徙的心态,催生了谢家先人对于抵御外地侵扰掳掠,自保家族人员和财产的浓重危机感,从而才有了谢家大院现在这种三位一体的完整防御体系。
专家点评:
张建军(市旅游文物局文物科科长)
洞八岭谢家大院是清代时期山西晋商中泽潞商帮的一个重要商业家族,因其聚居山区,因此谢家大院成为山区商业家族的一个典型代表。
该建筑具有三大价值:一,位于晋豫交界地带,军事防卫功能突出,大量采用地道、暗门、折巷、高院等建筑形态;二,谢家大院中的精美石雕、木雕等反映了泽潞商业家族重视文化的特点,其砖木石雕上的图案花纹,呈现出浓重的儒家文化特点;三,洞八岭谢家主要经营的是本地的铁货和铁质农具,反映了晋城地区悠久的炼铁传统和精良的铸造工业,是太行山区商业家族的一个缩影。(文/记者 郜晋龙 图/记者 任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