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苏店镇设施农业让农民“土里淘金”
工人在神农生态园育苗棚内浇水
秋收来临之际,长治县苏店镇神农生态园内一派繁忙,工人们有的在园区内采摘各种水果,有的在连栋温室大棚内加紧施工……这个总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规模600亩的农业项目包括日光温室、畜禽养殖、沼气生产、蔬菜种植和培训就业等,每年可创收4000余万元,可带动本村500多个剩余劳动力就业,是长治县发展设施农业的一个亮点工程。
近年来,长治县苏店镇针对农业靠天吃饭实际情况,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动力、以能人集约化经营为抓手、以“农户+合作社+农业经纪人、集体公司制、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机制,大力发展具有“技术密集、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的高效设施农业,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民增收贡献率,提升了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水平。
苏店镇东贾村是一个不足500户的小村,从2009年至今,建起蔬菜大棚430多座。该村通过合作社经营的方式,由村集体以每亩每年600元价格向村民统一租赁,村民经营蔬菜大棚,再按每亩每年600元单价向村集体缴纳耕地使用金。该村依托紧邻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地理优势,让绿色蔬菜达到了 “现场采摘、现场销售”的零距离供销效果,这也是长治县试行 “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种植大棚蔬菜的成功典范。近日,在东贾连栋大棚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笔者来到一座西红柿大棚内,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雪亮介绍说,一个占地1.5亩的大棚,经营好的话年收入最高可达13—15万元,而且种大棚政府还有补贴,现在村里的老百姓种大棚的积极性更高了,村里年轻人几乎没一人外出,都在用心经营科技大棚发家致富。
随行的长治县神农生态园经理秦伟介绍:神农生态园规划为“三区两基地”。经济林种植园区在园区的东北部占地500亩,主要品种有:白皮松、油松、东北云杉、五台云杉、苹果、梨、杏、桃、李子等;畜禽养殖园在园区的东南部建有猪舍21座,面积6000平方米,生猪年存栏6630头;蔬菜种植园在园区的南部,建有日光绿色蔬菜温室大棚、蔬菜连栋大棚、沼气站,仓储区等设施。这些设施的建成,使日光温室、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和蔬菜种植有机结合起来,四者相互依存,优势互补,构成了能源生态综合循环利用体系,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产气与积肥同步,种植与养殖并存,能源与资源良性循环,设施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态模式。
眼下,在神农生态园的“三区两基地”内,园区现已基本建成1万平方米连栋大棚3栋,日光温室50座,300平方米冷库1座,垂钓池4处,传统万只散养蛋鸡场1处,传统万头养猪场1座,农副产品展销中心2处,一次可容纳培训人员200人的培训就业基地2000平方米。该园区一期工程总投资9100万元,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经济林园区水果、日光蔬菜大棚均已开始受益。
在潞卓商贸有限公司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笔者走进蔬菜加工车间,详细了解了公司经营管理运行情况,对蔬菜预选分级、加工配送、检测检验等环节进行了实地查看。随行的公司程书记介绍:潞卓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集采购、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电子结算、检测检验和完善的安全监管设施为一体,第一期投资1.2亿元。目前已建立起科学、现代、环保的运营体系,销售绿色蔬菜、安全蔬菜、环保蔬菜、放心蔬菜,丰富群众的“菜篮子”。今年公司已安排劳动力500余人,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今后,苏店镇将继续深入推进“东林中菜西粮”战略,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并深受农民欢迎的结构调整新路子。东部即东外环公路以东4个村,充分利用“农户+基地”的模式实行山地造林工程,大力发展果树林、核桃林、花椒林等经济林,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进一步拓宽东部沿山广大村民的增收渠道。中部即东外环公路以西、快速通道以东依托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充分发挥东贾村蔬菜大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继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调整种植业结构,不断增加大棚种植的科技含量和种植品种。并投资新建省内最大的连栋温室和蔬菜保鲜库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奋力打造上党地区最大的绿色蔬菜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西部即快速通道以西8个村在继续完善王董村土地塌陷治理工程试点的同时,借鉴和推广司马、义堂等村的经验,合理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和高效农业,使农业种植品种结构与市场接轨,向园区靠拢,朝高效发展,实现传统种养农业向设施现代农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