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内参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反扒民警:用我辛苦换天下无贼(组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日报   发布者:苗武军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1年8月05日 11:38




①斜挎长包一定要放在胸前


②斜挎短包要用胳膊肘压好


③试鞋时挎包要在视野内

      柳巷,太原历史最悠久、最繁华的商业街,被誉为“太原的王府井”。外地人到太原出差旅游时,大都要到柳巷逛一逛,体味一番晋商遗风。在许多太原人心中,柳巷并非单指横亘在迎泽大街与府东街之间那条不宽的街道,而是指整个柳巷商业圈。这里商场林立,商业网点上千处,仅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就有13家,占到了全市大型商场的一半之多。每天前来购物的顾客多达30万人,高峰时期甚至能达到50万。正因为这里人流量大,治安形势较为复杂,也成了小偷经常光顾的地方。

  8月2日,记者走进警营、走近民警,让太原市公安局迎泽分局柳巷派出所的民警说说他们是如何反扒、防贼的。

  社区民警巡防民警齐上阵

  “柳巷辖区警情多,而且越到节假日就越忙。”柳巷派出所所长杨陆说。正是这样忙碌的工作,让他们在和窃贼打交道的多年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民警主动联系商场,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装上了监控器,这样小偷就不敢伸手了。”到现在为止,整个柳巷已经安装了2000余个视频监控探头。柳巷派出所副所长张卫东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派出所还把商场里的保安也扩充到了反扒队伍中,组织相关反扒民警对各大商场的保安进行了反扒培训,并带着他们到反扒现场进行实战体验,以提高保安的反扒经验。一些规模较小的专卖店没有专职保安,派出所便与他们联系,几家店凑钱联合雇保安,花小钱却能办大事,商家愿意,顾客也放心。

  按照经验,一周时间中,周六周日无疑是警情最多的,着便衣的反扒民警全天巡逻。而周一到周五,高峰时段则出现在上午10时到晚上8时,派出所会根据情况安排警力。对于一些案发频率较高的商场,派出所还会专门派驻反扒民警。同时,为了震慑窃贼,身着警服的民警也会在辖区内巡逻。

  新型警务机制运行以来,根据辖区案情规律及实际情况,柳巷派出所创新提出了社区民警、巡防民警“捆绑制”,要求社区民警坚持每日深入辖区公共复杂场所走访摸排,巡防民警协同配合。此外,在民警的指导下,柳巷各单位已采取新增防盗门、重新修固大门、换锁等措施,对重要部门进行了加固,斩断窃贼可能得手的每一个环节。

  难得有空坐在办公室

  8月2日,虽然不是周末,但柳巷依然人流密集。上午10时许,一名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子尾随一位姑娘一段时间后,将手伸向了姑娘的挎包。转眼间,一个卡通钱包被男子轻轻拿了出来。但是,还没等他来得及把钱包揣进自己兜里,突然被人从身后一绊,紧接着就被死死按倒在地。行窃时被抓现行,年轻男子知道自己这次跑不了了。他回头一看,抓他的是一名身着便衣、样貌普通的中年男子。

  一旁准备接应的两个同伙见势不好,立即分路逃窜,一个向柳北跑,另一个则拐到了钟楼街。两名男子在后面紧紧追赶。逃到钟楼街的窃贼没跑多远,就被身后的年轻男子抓住了衣领。与此同时,柳北也传来捷报,那名小偷也被抓获。

  上述镜头中,最先出手抓人的男子名叫李学勇,是柳巷派出所反扒中队的民警。从上世纪80年代成立反扒组以来,柳巷的反扒民警就一直坚守在最前线。太原市公安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以来,柳巷派出所更是派出专门警力增设了反扒中队,这在全市派出所都是不多见的。该所副所长高卫亲自担任队长,队里反扒民警田继辉、郑勇和李学勇,个个经验丰富。除了反扒民警外,还有相对固定的防扒志愿者。其中,从事反扒工作时间最长的志愿者已经有十多个年头,“眼光独到、行动敏捷”。

  现如今的反扒中队,不仅队伍力量壮大了,办公条件也比过去好了不少。走进挂着“反扒民警”牌子的办公室,窗明几净,桌椅齐整,全套设施都是新的。可就是这么好的办公条件,李学勇和他的同事却很难享受。为啥?反扒民警几乎一整天都在外面巡逻抓贼,哪有空坐在办公室里。正是因为他们工作的特殊性,所长杨陆说,反扒民警可以不来办公室,在所里可以不穿警服。

  不到半年抓获48名嫌疑人

  李学勇办公室抽屉里,放着各种镊子、改锥、刀、剪刀和自制开车锁工具,这些都是在嫌疑人身上缴获的。在抓获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危险。为了跟踪小偷方便,外出时他们都会穿便衣,有时还要伪装自己。让李学勇说说自己究竟乔装过哪些人时,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有时是拄着拐棍、戴着老花镜的老大爷,有时又摇身变成了盘着发髻、有点驼背的老大娘;穿上一身脏衣服再搬个纸箱就成了搬运工人,甚至专门穿上别人都不要的烂衣服装过乞丐。李学勇告诉记者,做一个反扒民警就应该能舍得下面子、放低姿态,如果一身警服、神情威武地站在街边,小偷早就绕道跑了。

  虽然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可李学勇的这套“易容术”却骗过了不少人。不仅把小偷骗了,就连同事面对面都没认出来,所长杨陆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一次我刚出派出所大门,有个老大爷就跟我打招呼。当时觉得声音挺耳熟,心里还琢磨这是谁呀,仔细一看,原来是学勇装的。”这个乌龙笑话,在柳巷派出所流传甚广。

  对此,李学勇道出其中玄机,“你想想,我们反扒这么多年,好多小偷都认识这张脸了,以后还怎么出去抓?这一打扮,他们认不出来,我们也容易抓人了。”

  从今年2月26日反扒中队民警到岗,到现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反扒中队抓获违法嫌疑人48人,已超额完成了全年的任务。这样的成绩,与反扒民警的辛苦分不开。

  一天步行四十多公里

  反扒民警到底有多辛苦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我们很难体会到,先来看看他们的工作表吧。

  每天早上6时上班,先去“逛早市”,有些小偷专门在早市上扒窃买菜的市民。上午8时回派出所开早会,安排部署一天的工作。上午10时,各大商场都开门营业了,民警就开始“逛商场”“遛马路”,一直到晚上8时。中午的时候,还要到各个饭店、快餐店巡逻,以防小偷在顾客用餐时下手。等到商场关门了,柳巷著名的夜市又开始了,反扒民警还得上街。直到晚上10时,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一天的工作下来,反扒民警要走四十多公里路。“成天在柳巷转悠,别说买东西,就是看看的心思都没有。”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被警惕的营业员和顾客当成小偷。而每当这时,李学勇和反扒队员从来都不去计较,“群众警惕性高了,被偷的几率就减少了。”

  李学勇今年54岁,干了大半辈子反扒工作的他,现如今是一身伤痛。可他说,每当他们成功抓到小偷,一天的劳累烦恼都统统抛到脑后了,因为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天下无贼

  A 教你如何识贼

  柳巷派出所民警李学勇介绍说,扒窃是可防性犯罪,各个场合的贼有不同的特点,只要广大市民多加注意,防贼其实并不难。凡是贼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在逛商场超市时都不去看商品,他们的眼睛总是盯着人们的包、衣服兜,眼神飘忽不定。

  “早市贼”:早市贼被称为 “偷地皮”,他们手中大多拿着经过改装的医用大镊子,平时藏在袖子里,发现目标后,抽出来,在侧面动手。

  “商场贼”:这类场所有几个固定的地点易发案。商场进门的门帘处,小贼专门趁顾客拨开门帘时,对其挎包、衣服兜下手。卖鞋的专柜,趁女士坐下试鞋时,小贼也装作试鞋,用衣服盖在被害人包上,将包拎走。超市中,有些女士喜欢将包放在购物车内,小贼也推个购物车,里面也装上封好的包,趁被害人看商品时,掉包或者将包直接拎走。

  “公交车贼”:一个是等待上车时,扒手利用人们着急回家或上车占座心理,趁乱或人为制造小混乱作案。第二个是在车辆即将靠站时。这时由于人多拥挤杂乱,上下车的乘客一走一过,分散了不下车乘客对自己财物的注意力,扒手也容易得手。

  “饭店贼”:专门坐在被害人的身后或者侧面,方便手往被害人挂在背后的衣兜内摸索或拎走包。常见的作案手法是,小贼往地上扔几块钱,提醒被害人捡钱,趁机将包拎走。

  B 几种防贼招数

  根据反扒民警的案件材料,记者挑出了几个典型案件为市民支招,大家出门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给窃贼留下可乘之机。

  路边停车,车内别放贵重物品

  一定不要将贵重物品存放在车内,尤其是不要放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位上。不要嫌麻烦,将车按位停放,那里有专人看管,能确保财产安全。

  饭店就餐,包不离身

  饭店人流量较大,消费者应做到包不离身,不可贪图便利,将包放在餐桌上。

  逛街时,随身物品要看紧

  逛街或试衣服时,很多顾客将注意力集中在商品上,便忽略了随身所带的财物。柳巷商业区内,各大商场、专卖店内,尤其是女装部、鞋区、快餐店、饰品店等,都是发案率较高的场所。扒手最容易下手的地方是外衣兜、后裤兜、背包、挎包等,这些地方最好不要放钱、手机等贵重物品。年轻女性有时候会背在身后或斜挎着,乘车时一定要放在身前或能随时注意到的地方。不要在公共场所清点钱物,各种证件、信用卡和现金分开放。如果身上有贵重物品,切莫用手捂住放钱的口袋或不时翻看包包。背带过长的包最不安全,最好选择胳膊能夹住的包。


TAG: 反扒民警 天下无贼


顶:8 踩: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2.35 (1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3.47 (68次打分)
【已经有16人表态】
8票
感动
3票
高兴
5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