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学苑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07年文章:山西煤老板重塑晋商新形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0年10月06日 22:46


    近年来,晋商这个始于宋代、称雄明清500年的商帮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乔家大院》《立秋》等剧的热映,再次引起各界对以“诚实守信、义利并举”为核心内涵的晋商文化的呼唤。
2007年12月7日,在山西省民营企业座谈会上,45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向全省80多万民营企业主发出塑造晋商新形象的倡议。会上,关于创造山西GDP近三分之一的煤炭商人是否应该属于新晋商,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
晋商衰落之后,今天的山西煤商是不是晋商的合法“继承人”?在“晋商”这个词正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或精神图腾的背景下,“新晋商”应该如何准确定义和界定?对于煤商这一新崛起的群体,公众和社会舆论应如何理性和宽容地对待?
 
煤商≠新晋商?
    早在2005年8月,有着浓重官方气息的山西新晋商联合会成立之时,关于山西煤炭商人是否是“新晋商”就曾引起与会人士的争论,并一直激辩至今。
    持赞成观点的人认为,晋商文化中一个典型的商业谋略是“实利为先”,山西独特而丰富的资源禀赋造就了煤炭企业迅速且超常规的发展模式。“煤商为什么不是新晋商,我认为他们是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在山西省政协文史委员、晋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春平看来,煤商的崛起是时代产物,他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将之排除在新晋商的门槛之外显然不合适。
    而以《小民话晋商》的作者、经济学家梁小民为代表的“否定派”则公开表示:“昔日乔家大院乔家的节俭、诚信是晋商精神的代表。今天的山西大商人多是煤老板,奢侈浪费成风,已丢失晋商精神,不算晋商。” 在新晋商联合会《新晋商》杂志中,唯一一次与煤商相关的报道中,在列数了“官煤勾结何时了;豪奢之风何时了;矿难事故何时休”等问题后,直指煤商们只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看客。
    这个因煤仿佛一夜暴富的老板群体,他们人数有多少,他们的财富有多少,确实很难统计。就连精明过人的英国人胡润,也只能在他的“能源富豪榜”里含混提到:在上榜富豪中,山西煤炭老板占到了三分之一。
    “对于山西煤商的问题不能以偏概全,还得以历史的眼光来分析。”此前,有专家分析指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小煤矿在国家一次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国家“有水快流”政策,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同当年广州商人的“显阔”曾引起舆论的非议,当前煤商的问题同样是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正常问题,应正确理解和导向”。
    值得注意的是,外界提到当代山西商人的时候往往习惯于以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晋商作参照。一个世纪以前消亡的老晋商达到鼎盛用了500余年时间,而今天的山西商人刚刚前行不足30年,以昔日的辉煌来理解今天的山西商人,本身就有失公允。
    有人说,晋商(晋商文化)对于当代山西商人来说既是财富也是负担,它有取之不尽的养料供新一代山西商人汲取,也有走不出去的阴影覆压在每一个山西商人的头顶。

是谁毁掉了山西煤商的形象
    近年来,山西煤商的见报率之高,出镜率之频令人咋舌,“一次购入20辆悍马”“斥资千万在京沪购豪宅” 等频繁见诸媒体的山西煤老板形象日渐被符号化。而频繁发生的矿难,又使“黑心矿主”成为煤老板的代名词。
    “目前的确存在部分煤老板不注意个人形象,过度奢侈浪费和不重视安全生产,乱采乱挖的情况。”山西义棠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路斗恒对记者说,这些煤老板只是个别的,不代表主流。“绝大多数的煤老板都能做到勤俭敬业,安全生产。”路斗恒的义棠煤业八年前改制为民营后,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企业目前全部实现现代化作业和管理,“百万吨死亡率远低于国家规定”。
    “好坏都应该报道,煤老板肯定有不规范的地方,但社会评价的‘奖罚’比例不太恰当。” 路斗恒不理解为什么没有人看到煤老板们在赚钱以前的长期付出,而通过辛苦经营和合法投资赚钱,却要招来“暴富”的指责?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变得穷了,成为了全国人嘲笑的对象。历史上晋商的辉煌和现实的落寞,让山西人感到尴尬。” 山西省社科院能源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夏冰说,这些煤商多出身在贫穷的农村,能够在煤炭行业低迷时进入,并长期投资等待行业复苏的投资者,是最应该赚钱的。“媒体需要以理性的目光来看待他们”。
    此前,山西古交市委书记郭建发多次呼吁:“煤老板也有爱心,主要是我们关注、引导得不够,几百年前晋商就有那么高的境界,现在不可能退步到如此地步。”近年来,古交市煤老板先后出资3.3亿元支持公益事业,修路、助学、办养老院……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这个数字没人注意过,煤老板做的好事没有得到社会认可”。
    “山西矿主的形象被毁,最重要的还是源自于媒体的炒作。”夏冰认为,产生这一心态的根源就是文化、科技对非文化、非科技的鄙视。由于社会中掌握话语权的是知识界和舆论界,潜意识里有对这些从事艰苦劳动的人的轻视。“如果说像李嘉诚那样大力投身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可以打100分的话,这些矿主至少应该及格,他们对山西的经济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得到的评价不成正比”。
    在去年7月的郑州会议上,有许多煤商向记者反映,他们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安全整改,而是社会上对小煤矿的诸多误解、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及政策有待完善。
    对此,有专家提醒:当媒体和大众将目光聚焦于矿难和个别煤商的挥霍无度,而忽视小煤矿贡献和晋商整体时,势必会形成“沉默的螺旋”效应。对于这个群体,社会应该给予宽容和理性的环境,因为这些企业家并没有完全成熟,还需要长期、艰难的一个成熟过程。如同当年的晋商,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自动去追求自身价值。

义利并举的山西煤商
    山西宏远学校是左权县远近闻名的“名校”,它占地300亩,投资6000余万元,四座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教学楼里有全县最好的师资队伍, 3000多名农村孩子将在这里完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它的投资人——山西宏远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明,在当地人称 “大善人”。
    “山西还有很多贫穷的孩子上不起学,还有很多学校的设施特别简陋,教学水平也落后。我是农民的儿子,现在我先富起来了,有责任为家乡人做点事,让农村的孩子都有学念,远离贫穷和愚昧”。
    张建明的煤矿有员工12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年人均收入3万多元。“现在山西农村还有很多剩余劳动力,农民的生活很苦,我把煤矿发展好了,就能让更多的农民多一些收入。”张建明还告诉记者,目前他投资1.4亿元的植物工程塑料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仅此一项就可使从事蓖麻种植的农民年增加收入5000多万元,解决1万余户农民脱贫问题。
    “先富起来的山西煤商,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有分析人士认为,晋商已消亡百年,今天人们依然呼唤晋商文化,是因为他们缔造和传承了人类的人本精神,这种人本精神所赋予的社会规则和社会景象,正是我们现在所最为期望的。
    可喜的是,这种人本精神如今在山西煤炭界悄然回归。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张建明、路斗恒这样,在山西愿意为老百姓做好事的煤商还有很多。乡宁县发起的“一矿一业一事”活动,一经推出就得到当地矿主的积极响应。“一业”是指凡属乡宁县开办的所有煤矿,都创办或联办一个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的非煤产业,煤矿每采一吨煤拿出20元钱投资“一业”;煤矿每卖一吨煤便拿出10元钱投资“一事”,即办一些如修学校、修路等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公益事业。
    有数据显示,山西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60%以上和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都是由以煤炭企业占多数的民营经济安置的。2007年全省民营经济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880元左右,比2002年的1076元增长了804元,年均增长160元。与此同时,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方面,近年来山西民营企业家投入光彩事业项目资金、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等资金约在100亿元左右。

“新晋商”之路有多远
    经济学中有一个现象称为“资源魔咒”,也就是说,虽然一项特殊资源的发现往往给一个地区带来“飞来横财”,但如果不能通过善治将其利润拓展到其他领域,从长远来看,则不仅仅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给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带来弊端。
    反思晋商数百年的成败得失,成在于不断创新,败则在于其严重的“路径依赖性”。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刘建生指出,“末期晋商排斥新生事物,不愿进行风险性大的投资,最终没有形成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型”。
    殷鉴不远。今天的山西煤商也似乎正在丰厚的资源面前和山西省长期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定位中产生越来越严重的“路径依赖性”。多年来,山西民营煤炭企业通过挖煤、运煤和炼焦等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发展模式,已经在国家的产业调控和环保政策面前遇到了严峻考验。
    资料显示,山西是中国第一产煤、输煤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储藏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全国70%以上的外运煤都来自山西。有人断言,今后20年到30年,中国的煤炭行业离不开山西,中国的能源也离不开山西。
    “山西既然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什么不能充分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把山西打造成极具竞争力的煤机大省?” 此前,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曾提出这样的反问。
    令人遗憾的是,山西虽然有众多的资源型企业,但是一直缺少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也就没有诞生大中小企业围绕一个产业而形成的区域优势,就缺少竞争力。“新晋商的发展和崛起必须做到几个方面的创新,首先是产业创新,地上地下资源齐开发。与此同时,融资创新、信用创新和制度创新也是新晋商的当务之急。”钟朋荣建议。
    胡润在其能源榜分析指出:“随着焦化行业实施准入式管理,煤炭业整合速度必然加快。一些大型煤炭民营企业或是趁机兼并收购,或是依靠成本优势进军海外市场,或是进行煤的深化加工,这将有助于提升整个煤老板群体的素质和人员结构。
    资源是一把双刃剑。“晋商本是盐商,全因退出与浙商海盐的竞争另创票号而开启了500年辉煌的基业。今天的煤,以同样简单的方式造就了一大批新的晋商。是否,盐与晋商的关系,会在煤与新晋商的身上重演?”日前,有专家如此警告。毕竟,一个成熟的现代商帮,不应过度依赖于不可再生的资源。


TAG: 晋商 老板 山西 形象 重塑


顶:5 踩: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3.05 (2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84 (77次打分)
【已经有18人表态】
9票
感动
6票
高兴
3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