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的三晋侠踪
心意拳宗师戴二闾
千百年来,对于武林侠客,神秘是第一要素,总是小说传说太多,实话实说太少。但也有真实的。“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在李白的这首《侠客行》中,第一句便说是山西的武林人士“赵客”。
山西有过怎样的武林,山西出过什么样的大侠,在武侠小说中,山西在江湖上有哪些风云传奇?让我们回头,顺着武侠小说的脉络,去探寻那些曾经出现在三晋大地上的“门派”“世家”。
五虎断门刀的历史
武侠小说中,三晋大地各类门派、世家曾经风起云涌。这里面有太行双刀(《连城诀》)、山西六和刀(《鹿鼎记》)、山西郝家刀(《天龙八部》)、山西五凤刀(《倚天屠龙记》)、无量剑北宗(《天龙八部》)、山西伏虎门(《侠客行》)、山西原家(《楚留香之蝙蝠传奇》)、山西窦家寨“万胜无敌钩”(《浣花洗剑录》)、山西黑堡(《玄剑录》)等十多个门派世家,其中有的以内功著称,有的以刀术见长,更有暗器、毒药等偏门。
显而易见,他们并不是任何一部小说里的主角,大多数只露面一到两次,无甚作为,对读者来说印象也很浅。其中有一个门派,是武侠小说凭空给山西造出来的武林世家,它历经了宋、元、明、清几百年,生生不息,是武侠世界鼎鼎有名的门派,在不同的作家创作的几十部武侠小说中亮相过。和其他门派一样,这个山西门派,也从来不是江湖的主要势力———这就是出自山西的“五虎断门刀”。
仅以金庸、古龙两位新武侠作家代表人物的作品为例,在二人的作品中,提到五虎断门刀的小说作品就有23部,其中金庸的3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天龙八部》《鹿鼎记》中都有对“五虎断门刀”的描述,而古龙显然更加厚爱这个不是主角的主角,在他的小说中,共有20部(《白玉老虎》《碧血洗银枪》《边城浪子》《蝙蝠传奇》《彩环曲》《残金缺玉》《苍穹神剑》《大沙漠》《孤星传》《护花铃》《剑毒梅香》《剑玄录》《绝代双骄》《流星蝴蝶剑》《名剑风流》《七杀手》《拳头》《三少爷的剑》《天涯明月刀》《圆月弯刀》等)中有“五虎断门刀”的身影,几乎囊括了他的整个写作生涯。
顺着小说的脉络,我们解开这个神秘门派的前世故事。
“五虎断门刀”发源于北宋年间云州(今山西大同附近),由云州秦家寨的秦公望自创,共六十四招,威力惊人。传到第二代掌门人秦伯起时,其武功才干都颇平庸,在陕西被人杀死,无奈掌门之位传给了外姓大弟子姚伯当。
姚伯当感念师恩,要为秦家报仇,经过调查,凶手极有可能是姑苏慕容家族。只是到了苏州,学艺不精,比试中当场被一位武术理论界的“奥数专家”王语嫣点破“断门刀法缺了几招而败北”(见《天龙八部》),从那以后,“五虎断门刀”历经了一段沉寂期,也开始逐步外传。到了元末明初,传到了河南洛阳一个彭姓人手中,他对刀法进行了整理创新(见《剑玄录》)。“五虎断门刀”虽已在河南开枝散叶,但不忘根本,众多武侠小说中,依然以“山西五虎断门刀”的名号行走江湖。
有了这次创新,“五虎断门刀”开始在彭氏家族兄弟的手中发扬光大。几十年,彭天霸成为了“五虎断门刀”的新掌门,靠着“五虎断门刀”成为了天下刀法名家,也是江湖传说中最快、最狠、最有名的一把刀。
“五虎断门刀”刚烈、威猛、霸道,有“一刀断门,一刀断魂”之说,从彭氏高祖留下刀谱开始,称霸江湖八十年,很少有过失手。但“花无百日红”,在家族一次惨烈内讧后,彭氏子弟日渐衰败,走向了没落(见《碧血洗银枪》),古龙《边城浪子》中,主人公傅红雪已经不屑与五虎断门刀弟子比武了。
山西名拳心意拳
真实的历史中,“五虎断门刀”这个门派并不存在。山西的武林世家是否如“五虎断门刀”一样也是传说呢?山西的武林曾经是什么样子?
一本曾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常提到的《武穆遗书》为我们开启了这扇大门。公元1644 年,永济一位武术家姬际可不满清朝统治,决意反清复明。他自创了一种新的拳法,名曰“心意拳”。但为了让更多人练习而不被朝廷所疑心,他编造了一说法,谎称自己是在古庙中无意发现的《武穆遗书》上记载的拳法。
薪火相传,祁县人戴龙邦偶遇心意拳名家,最终学成心意拳,自创心意拳二式,成为一代宗师。这时已经到了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雍正帝仿效元朝,下令全国禁武。戴龙邦想到师爷姬际可创立心意拳时的反清复明壮志和当前的严峻现实,毅然决定将心意拳禁锢,只传子、侄及内亲,不再外传。清嘉庆七年,戴龙邦去世,在遗嘱中写道:“心意拳不得外传”。此后,他的侄儿戴文雄(又名戴二闾)遵循他的遗嘱,心意拳禁锢达到89年,像五虎断门刀一样,只能在一个家族中世代相传。
这一点,在武侠小说中也多有提起,《射雕英雄传》中,杨铁心偶遇丘处机,便聊到“杨家枪是传子不传女”。小说中所谓的“门户之见”在禁武的背景下,更凸显无奈而苍凉。
但心意拳为何现在还存在,是怎样外传的呢?史料也是说法颇多。据《祁县县志》介绍,戴氏心意拳传到第四代戴魁时,因戴魁抽染毒品,致使家境衰败,不得已开始外传心意拳,获取收入。而据《形意拳发展史略》介绍,是在戴二闾成为著名的镖师后,在保镖走镖的生涯中,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所以冲破了“拳不外传”的家训,将拳艺传出。无论哪种为真,心意拳的外传终究是家规被行规打败的历史,由此也可看出当年习武之人的处境之尴尬和艰难,但正是这种无奈之举,使得心意拳一举传遍全国。
名拳名家,威震武林
不同于五虎断门刀在武林中的边缘地位,心意拳可是武林中一等一的上等功夫。戴二闾在走镖过程中,心意拳就让当时武林见识到了这个源自山西的古老拳种的威力。
清嘉庆年间,戴二闾有一次押着镖银乘船沿着大运河往北京走,当船舶路过沧州城边时,他放开了嗓子,大声喊了起来“合———武———”,这是镖师的一种业内行规,到达一个地界的时候,喊镖,一方面表明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是宣示武力,震慑当地匪徒不要试图劫财。
但此次二闾师傅没有想到,他这一喊却喊出了问题,从各个巷子里涌出的沧州武林人士拦住了船舶。原来,沧州是武术之乡,素有“镖不喊沧”之说。在《沧州志》有记载:凡镖客过沧州,相戒不喊镖,久沿成例。
此次二闾师傅忘记了这个规矩,使得沧州武林人士非常不满。
沧州武术擂台赛的状元尹玉文,便带领着自己的弟子拦住了二闾师傅的镖船,二闾师傅知道冒犯,赶忙致歉,但尹状元不依不饶,说道“沧州的规矩不能让你们给坏了,要么亮货见底,要么动手比个高低,若能连胜三局,当保你人船平安。”二闾师傅久劝无效,只能开始比武。二闾师傅以心意拳对之,三战三捷,使得尹状元连喊佩服,二人成为好友。
心意拳发展创新,逐渐演变成形意拳,名家辈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形意拳的的二世传人车毅斋在天津以形意剑术击败日本武林高手板山太郎,名声大震,清政府特授予“花翎五品军功”,一经官方宣扬,形意拳成为一代名拳。晚清末年,车毅斋与其徒弟,徒侄五人聚集在太谷传授形意拳,民间流传此为“五星聚太谷”,成为一时武林佳话。清末,形意名家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了中华武士会,团结武术界同仁,为民国建立创立基础。1906年孙中山派“南侠”杜心五到太谷来找“北侠”车毅斋,希望他出山,为未来的中华民国建功立业(车毅斋时在晋商曹家当护院,以曹家待他不薄为由,婉拒了杜心武)———这样的地位,已经好比武林中的领袖和泰斗了。
到1936年前后,全国各地成立的国术馆、会中都有形意拳师在任教。那时在全国还举办过几届全国武术擂台赛,代表山西出赛的16名武术高手中,就有15人是形意拳师。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许多年轻的形意拳师也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他们有的担任国共双方重要领导的保卫工作,有的从事武学教学工作,仅山西就有陈晓峰、胡殿基等多名拳师担任抗日军队中的要职。
“神拳”背后的纷扰和现实
翻开那一本又一本的“形意拳经”,在那些玄了又玄的口诀背后,拳经真的有天下无敌的绝技吗?这些绝技为何在短短几十年中,就淡出了大众的视野,成为武侠作品中一个个虚幻的传奇?
考诸历史,以形意拳为样本,我们也会发现,不同于五虎断门刀的没落缘于家族内讧,是现代科技让古老拳术走进历史。
光绪二十四年,义和团运动到山西,众多形意拳弟子加入到义和团运动中,但中华的“神术”没能挡住西洋的“妖术”,中华武术的最后一层神秘伴随着大炮的硝烟而消散。武侠电影《东方不败》中,主人公大喝“你有科学,我有神功”,但“神功”真的能敌的住“科学”吗?
在战争、外交、经济、科学都失利的情况下,人们把最后仅存的一点面子留给了武术,用这些把戏哄着自己。1917年,一位形意拳师韩慕侠同样在北京击败了俄罗斯大力士康泰尔,当时的人们管这样的擂台胜利叫做“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但细细研究民国史不难发现,这大多是在当时民族自尊心纠缠下的一种默契商业演出,同样的这个俄罗斯大力士康泰尔,也被记载在《少数民族地方志》中,这次是回民武术名家王子平在同样的1917年,同样的北京某公园擂台击败,同样的“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擂台如喜剧演出一样,一次次挑动着国人的兴奋神经。
同200多年前姬际可编造的《武穆遗书》一样,人们想用武术秘籍来拯救自己。古老的武术开始最后的辉煌。一时间,众多门派宣告成立,每个门派的武功说起来都是天下绝技,上溯到汉唐、追根到剑侠。全国各地纷纷设立国术课,习武之风盛行。孙中山、冯玉祥等政界领袖提倡武风,甚至直接在武术馆任职,中华武学呈现出一个高峰期,其中形意拳一门更是风光无限。但没多久,军阀混战、日本侵华、乱世之中,大炮长枪将武学远远抛开,形意拳同其他武术门派一样进入萎缩时期,直到现在,只有在一些套路比赛中,才能觅得它的身影。
武术虽脱去了神话的外衣,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所要抛开的,只是那些人为附加的夸张玄幻的光环,许多武术家秉承的“保家卫国、强身健体”的习武宗旨,到现在还有着深远的价值和生命力。更何况,如今国人对大众体育的热情越来越高,凭借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意拳以及其他传统武术也将越来越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