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该从哪里来——我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长期以来是制约企业发展、影响企业转型、抑制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为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我省民营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状况及困难,发挥民营企业协会在沟通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作用,更好地促进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和健康快速发展,9月至10月,山西省民营企业协会组织开展“山西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对我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
今年9月至10月,山西省民营企业协会组织开展了“山西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调查问卷由省民营企业协会联合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联合设计。据悉,此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融资需求和融资状况三部分,总计24个问题,涵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解决渠道,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以及对未来经济形势和融资形势的预测等,力图全面了解当前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
从调查问卷中可看出,不论是中小企业,还是资产在几千万元的企业,多数企业在或长或短的时间段内都有过融资行为。资金短缺现象仍是决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程序复杂银行贷款申办难民营企业难缓“资金贫血”
在调查中,有58.2%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资金是未来直接影响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的调查,22.6%的被调查企业则认为是政策因素。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57.2%的企业希望政府提供资金支持,23.9%的企业希望政府出台相应政策。
在目前银行贷款仍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的情况下,调查结果却显示有53.8%的企业没有向银行提出贷款要求。其中企业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为“银行办理贷款的程序太复杂和速度太慢”占36.3%;企业向银行提出了贷款申请但未获批准的情况中,银行拒贷的理由,认为是“缺乏抵押条件,也缺乏其他有效担保”是最主要原因的占28.4%;认为是“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不真实,自身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无法满足贷款条件”等自身原因只占8.99%。由此可见,民营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难问题,就归结为“银行的贷款条件苛刻,担保条件过高”,比例高达71.2%。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在目前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组织体系下,由于政策限制、制度设计等原因,民营企业无法真正从银行方面解决融资问题。一方面是银行高门槛下复杂的贷款程序,另一方面是一些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的自身财务管理、经营业务等方面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有企业能从银行得到贷款,但一定要以抵押或是担保的方式才有可能得到贷款。
近三成中小企业寻求民间借贷有信心依靠自身发展获得资金
这样,在抵押、担保等制度限制下,许多民营企业对银行望而却步,或是依靠向股东、员工集资,或是求助于民间借款等其它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省民间借贷市场的活跃以及高利贷的盛行。
调查显示,在无法从银行得到资金的情况下,过去的三年中向民间机构借过款的企业占34.8%。据悉,这部分企业向民间借款的实际利率或者是可以接受的利率也多在月息1分左右和月息2分左右,约有87.4%,可以接受月息4分以上利息的企业只有2.4%。当前被调查企业认为最有可能获得融资的主要几种方式中,通过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为29.1%,向股东、员工集资的比例为23.7%,通过投资担保公司融资的比例占6.6%,公司间相互借款的比例为9%,通过社会集资和民间高利贷的比例为24.9%,政府财政补贴的比例为6.6%。
对于今年市场上资金情况,被调查企业中认为市场不缺钱但银行的大部分信贷资金流向国有大型企业的占33.2%,同时认为民营企业如果有实力是可以得到资金支持的占30.5%,这也说明众多民营企业并没有单纯抱怨市场环境,而是对于依靠自身发展获得资金和社会认可是较有信心的。
信贷紧缩未直接影响我省民企政策支持仍为企业主要诉求
尽管我省是经济不发达的内陆省份,但与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省企业和经济的冲击不同,这次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还没有明显直接到影响到我省民营企业。
从调查结果上看,在市场资金方面,信贷紧缩对于国有企业还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民营企业在资金方面的紧张与往年也没有明显的趋紧;在企业经营方面,许多民营企业还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市场压力,对于2011年许多企业表现的较乐观,但是也有众多企业表现出对未来政策进一步收紧后市场不确定的担忧。
在当前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对于政府在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方面的作用上,广大民营企业除了希望得到资金支持外,出台相关政策、放宽市场限制仍是主要诉求。此外,从我省民营企业认可以实力化解融资难的问题上,可以看出立足自身,发展壮大的积极态度。
“内外双修”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信用或将成民营企业融资重要途径
政府引导民间资本,银行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支持民间资金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各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信贷机制创新,鼓励商业银行探索开展企业应收账款、企业知识产权、股权、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抵押贷款,在贷款担保机制上大胆尝试。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鼓励更多企业上市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构建和完善民营企业信用体系,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我省现有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够完善,担保机构较为分散,规模普遍较小,因此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银行联动机制,可能引发道德风险,从而导致民营企业获得信用担保难度较大、程序繁杂、费用较高。而国外政府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了有益借鉴,政府应该在制定合理政策、创造优良融资环境、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协助民营企业进行信用管理,从而推进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我省有相当比例的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融资难和企业自身的实力、内部管理、财务制度等有密切关系。从长远出发,民营企业必须要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强人才管理和制度建设。同时从短期着眼,民营企业应该在内部设立专业的部门或人员来管理自身的信用资源,通过规划、整合这些资源在融资时发挥作用。
山西省民营企业协会 樊伟强
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 陶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