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庄稼汉刘玉栋用铁丝水泥塑出37位晋国国君
刘玉栋向记者展示他的雕像
晋国在长达60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有37位国君。侯马古称"新田",晋国晚期的13位国君均在此定都。而在侯马市上马村,庄稼汉刘玉栋凭借着对晋文化的浓厚兴趣,居然用普通的铁丝和水泥,塑出晋国37位国君。1月18日,记者来到了上马村,见到了这位不一般的庄稼汉。
起由
从广场雕像得到的启发
刘玉栋现年60岁,从小喜欢文史。"我们村东面,就是晋国遗址中著名的'上马墓地',我还参加过那里的发掘工作呢!"刘玉栋骄傲地说,上世纪70年代,上马村的东门外发现了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晋国墓地 (后来被考古学家称作 "上马墓地"),他和村里的一些村民帮考古队做挖掘工作。
2003年,侯马市举办首届古都文化节,刘玉栋无意间看到新田广场上矗立的晋文公雕像,突然心中一动,"那我能不能把晋国所有的国君都做成雕像给大家看呢?"有了想法,就立即行动,刘玉栋开始琢磨起给晋国历史上37位国君做雕像的事情来。"咱除了种庄稼,以前在工地上做过一段时间材料员,对水泥的属性和使用比较了解。我就想,水泥价格低廉,还不怕风吹雨淋,用水泥做原料来塑像不是挺好嘛。"刘玉栋说。但让他伤脑筋的是,原料的事虽然定下来了,可晋国的国君长什么样,怎么做呢?
经过多方打听,刘玉栋在朋友的帮助下,见到了几位来侯马开会的晋文化研究专家。但是说到晋国国君的体貌特征,专家们也频频摇头,因为文献资料上少有对他们面貌的描述。
最后,专家建议他不妨以晋国历史为基础,结合时代背景及各代国君的性格特点来创作雕像。
目标
再现晋国历史典故
"做晋国所有国君的雕像,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从2003年开始,直到2009年10月份我才算做完。"说着话,刘玉栋将记者带到了他的"陈列室"。
这是一间简陋的西厢房,房子的墙角还放着两口做饭用的大锅,墙上留有几张陈旧的年画。用砖头和几口大缸支起来的陈列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用水泥做好的人物雕像,记者数了数,正好37位。
刘玉栋指着一尊尊塑像说,这是开国的唐叔虞,这是拓疆的献公,这是创霸的文公、继霸的襄公、复霸的悼公……听着他的介绍,历代霸主厉兵秣马、驰骋疆场的雄姿仿佛呈现在了眼前。刘玉栋说,为了塑好一尊像,他要查阅大量文史资料,了解相关国君的历史背景和发生的历史事件,然后靠自己的创作思维和认识领悟,将这些事件融会在雕像当中,"这样,不同时期的国君才能体现出各自的风采面貌,显得有形、有意、有神。"大多数雕像从创造到完成大约需要半个月时间,从用铁丝做轮廓到最后的浇筑水泥,必须耐心细致,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刘玉栋说,通过这次做雕像,他对晋国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一个目标还是用雕塑的方式,再现晋国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魏绛和戎、悼公复霸等历史画面和秦晋之好这些历史典故。"
有时候为了不让水泥凝固,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家里人没少生我的气,说我不挣一分钱,反倒劳工破财干地这种莫名其妙的事。其实我很理解家人的感受,家里也不富裕,可为了做好这些雕像,圆咱一个梦想,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