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金周15年看山西旅游变化
黄金周15年,无论接待量还是旅游收入,山西旅游业都在逐年递增。图为10月4日游客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景区游览。
黄金周15年来,从一个个数据来看,山西旅游业无论从接待量还是旅游收入都在逐年递增。从不愿消费到盼望出游,从走马观花到深度旅游,从黄金周到“黄金粥”,人们对旅游的诉求也开始从满足现实的基本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深层次向往。
本期我们盘点这15年来山西旅游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山西旅游发展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社会进步,足以见证山西人休闲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并通过对黄金周存废的探讨,进而探索景区发展如何与游客诉求更好地充分融合,以期无论是上层还是坊间,与其坐谈黄金周存废问题,不如躬行带薪休假。
编者按
又一个“十一”黄金周结束了。从1999年我国第一个黄金周诞生,2000年正式确立“黄金周”假日制度,迄今已走过15年的历程。这个我国最初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为动因之一做出的举措,15年来给山西旅游业、山西经济以及山西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期我们盘点这15年来山西“黄金周”旅游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山西旅游发展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社会进步,足以见证山西人休闲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并通过对黄金周存废的探讨,旨在探索景区发展如何与游客诉求更好地充分融合,以期无论是上层还是坊间,与其坐谈黄金周存废问题,不如躬行带薪休假。
从4.55亿到183.79亿
黄金周15年,从一个个数据来看,山西旅游业无论从接待量还是旅游收入都在逐年递增。从不愿消费到盼望出游,从走马观花到深度旅游,从黄金周到“黄金粥”,人们对旅游的诉求也开始从满足现实的基本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高层次向往。
旅游收入:从4.55亿到183.79亿
200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山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3万人次,旅游收入4.55亿元。13年过去,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里,山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69.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3.79亿元人民币。
2002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山西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59.78万人次,旅游接待人数及收入均超过以往任何一个黄金周,山西旅游收入达10.3亿元人民币。到了2007年最后一个“五一”黄金周,山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54.88万人次,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46.8亿元人民币。
2013年春节黄金周山西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65.70万人次,山西旅游业总收入超过22亿元,成为旅游业收获最为丰厚的一个春节。
从全国来看,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到来时,全国共有2800万人次出游,旅游总花费达141亿元人民币。而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33亿元。
2008年,5个小长假赶不上一个黄金周
2008年是“五一”长假取消、假日调整后的第一年,也许人们还不能适应小长假的休闲模式,很多人也未把旅游作为度过小长假的选择,使得当年小黄金周旅游人气普遍不足。
来自省旅游部门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当年5个小长假里,除“五一”全省景区接待约11万人次外,“元旦”、“清明”、“端午”、“中秋”4个小长假的平均接待人数仅为3万人次,5个小长假全省旅游接待总量约为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也仅有19.3亿元人民币,相较于“十一”黄金周932.92万人次的接待量和 40.27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差距无疑是明显的。
从传统景区为主到处处火爆
在2000年前后,山西景区接待量前五名基本上是绵山、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五台山、平遥古城。到了2004年“五一”黄金周,随着晋焦、运三、京大、运风等出省高速公路的开通,形成了我省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游客不再像往年一样仅仅集中在平遥古城、五台山、乔家大院、绵山等重点景区,旅游新产品、新项目如中国死海、舜帝陵等像一匹匹黑马吸引了大量游客。
2011年“十一”黄金周更与往年不同,在以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为代表的传统文物观光游持续火爆的基础上,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游等产品全线升温,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在今年的“十一”假期,山西省传统名胜类景区接待量首度出现下降,一些非热点和新兴景区游客量增幅较大,广大旅游者的出游逐步趋于理性,更加注重出游的舒适度。
五成以上游客体验休闲度假
在太原某旅行社工作的刘阳已经入行16年,亲眼见证了黄金周15年来山西人旅行方式的转变。“黄金周刚实行时,游客的资讯不是特别发达,完全依赖旅行社,哪怕是一张机票、景点门票也完全依靠旅行社,当时我们要做的事情特别多,可以说完全是‘卖方市场’。”刘阳回忆说,当时“五一”黄金周的团到3月就订满了,私家车也没现在这么普及,人们鲜有自驾游、自由行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刘阳感觉旅行社的“担子”越来越轻了。“可以肯定地说,黄金周出游的总人数在不断增加,但旅游市场上这种全包的形式已被分流。”
和早期旅游选择旅行社的跟团游不同,现在很多人更喜欢自助游。“以前人们选择跟团游是为省钱,图个方便,现在人们选择自助游是为了行程安排更灵活。”刘阳说,“这两年自驾游、背包客越来越多,而游客对旅行社的要求则更多是订房、订机票或订景点门票。对旅游线路和产品的选择,游客更有主见了。”
2004年,山西人的出游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在全省接待的游客中,30%是旅行社的团队,其中有40%是单位组织,而以家庭形式出游的旅游者占到游客总数的60%以上,其中自驾车的游客占17%。
今年以来,全省旅游行业大力推行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推出了“百佳休闲旅游度假产品”,一改过去看庙看文物的单一旅游产品格局,使得山西省的旅游产品向更加现代化,更加符合游客新需求迈进。据抽样调查显示,在这个“十一”假期,山西省的旅游者中有五成以上参与到了山水风光等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中,对民俗风情和饮食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较以往提高了20%左右。
从关键词看黄金周15年变迁
“十一”黄金周已走过了15个年头,随之变化的一些关键词正彰显了山西旅游15年来的发展轨迹。
黄金周“十一”黄金周最初是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为动因之一而做出的举措。1999年的中国正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普遍不景气,内需低迷。当年9月,国务院修订发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和公历新年为“全体公民假日”,其中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为三天,元旦为一天;还规定这四个属于 “全体公民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1999年,将“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形成7天的长假。200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正式确立了“黄金周”假日制度。
假日经济“假日经济”一词始于1999年。当时国务院修订出台《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后,国人一年的休息时间(包括双休日)破天荒地达到了114天。舆论立即指出:一年中1/3的时间成了公休假日,而这“假日经济”的好坏将决定一年的经济状况。统计数字显示,第一个“十一”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1亿元。随即是2000年黄金周的 “井喷”,“十一”旅游人数达5980万人次,旅游收入230亿元,到2005年国庆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旅游者突破 1 亿,达到1.11亿人次。“假日经济”不仅扩大了内需,刺激了消费,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观念的一次新变革。
“五一”黄金周取消 节假日过于集中,“五一”“十一”人员流动数量庞大,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同时,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导致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不断有专家呼吁取消黄金周。
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2008年开始,“五一”黄金周被取消,改为短假期,共3天,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次短假期,传统节日成为新增法定假日。3个黄金周减少到两个,长假出游选择减少,当年国庆黄金周出游人数增长幅度升至22.1%。
“黄金粥”数日的长假也使各大旅行社爆满,车票、机票告罄,旅游景点人如潮涌,游客分享最多的莫过于“黄金粥”的“堵”与“稠”。黄金周出外人数激增带来的行路难、住宿难、用餐难、购票难等泛社会性问题更加凸显。
高速免费 2012年7月,国务院同意了交通运输部、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制定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方案规定以后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这四个重大节日 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可以免费过高速。2012年第二季度全国 GDP增速跌至 7.6%,在连续六个季度放缓的背景下。在当年的国庆长假中,我国旅游消费再次爆发,8天超长假期、高速公路免费、部分景区降价等都刺激了民众的旅游需求。游客出行及景区门票收入在经济整体 “疲软”的背景下逆势大幅增长。
旅游法
2013年4月份通过的旅游法,在第15个国庆黄金周正式实施,开始整顿规范旅游市场。旅游法明确针对旅游旺季景区人满为患问题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超过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如门票预约等,并对旅行社“零负团费”和“制定购物”等现象加以整治。随着自费项目、指定购物等环节的取消,旅行社出团报价逐步透明化并普遍上涨。价格杠杆的调节使消费者纷纷减少跟团出行探索新的出行模式。我国旅游市场朝向正态和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