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三大因素制约太原市会展业发展
会展业素有“触摸世界的窗口”之称,因其对相关行业巨大的拉动作用,又被冠以“城市面包”之美名。近年来,太原市会展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行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场馆建设日臻完善,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和新亮点。其中,“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新晋商大会形象展示与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国际性会展,让我市诸多行业赢得了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然而,展望我市会展业的发展,配套设施不齐全、专业人才极缺、审批手续繁复依然是跨不过去一个坎。
配套设施不齐全
会展业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对拉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会展业的直接收入是1的话,其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收入将达到9。
中国煤炭博物馆展览公司总经理吴培华表示,一次会展带来的效益绝不仅仅包括会展中所取得的效益,还有会展前和会展后的效益,“参展人员的吃、住、行,都得花钱啊,这些带来的经济效益要远远大于会展带来的效益,并对我市周边城市有辐射带动作用。”
对于我市会展产业的发展前景,行业人士普遍看好,但他们坦承目前我市会展产业距离发达城市还有一定的距离。
“想要强力推进我市会展产业发展,一流的配套设施必不可少,而在此方面,我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事展厅设计近5年的王钰说,“就接待能力来看,目前我市的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不足10家,最大的宾馆接待能力不足500人,这极大地限制了会展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消费环境、交通环境都是来并办展人员考察的关键项目。而这些方面,我市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想要发展会展业,今后这些硬件必须加强。”
会展专业人才极缺
在一些人的思想中,放个气球就是会展经济,其实不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展经济已成为一个多功能、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专业展览人才。
优秀的策展人能策划出很有品位的会展,而不仅仅是卖东西;能挖掘出城市的深厚文化内涵,让会展真正成为城市名片。作为综合性很强的行业,会展业需要各类人才,从策展人、设计师、组展人,到搭建工人、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等,很多人才共同合作才能办好一次会展。一组数据显示,2004年,我省会展业法人单位共有从业人员433人。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1.85%,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3.46%,高级技师占0.92%,严重缺乏熟练掌握外语、精通展览事迹、擅长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
“我市会展产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支撑”,太原市会展工作办公室主任贾广锐说,“在国外,会展管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课程分门别类,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针对性。而在太原,从事会展的人大多是半路出家,会展经验主要是靠平日工作的积累”,贾广锐一语道出了目前会展业人才培养的尴尬。
审批手续过于繁复
除了上述两点,过于繁复的审批程序也是制约会展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办一个会展,需要工商、公安、消防、质检、防疫等近10个部门的审批手续,而办齐这些手续最少需要半年时间,这对于会展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吴培华无奈地表示。不少业内人士对于吴培华的说法给予赞同,在他们看来,“多部门审批、多部门管理,不仅导致会展主体分流,还致使会展业市场主体参差不齐、良莠不一,重复办展现象严重,难以培育品牌化、规模化的展会。”
就拿中国煤炭博物馆来说,一年办展二十余次,但专业性会展并不是很多。“审批程序过于繁复,办展人员不愿意来,为了生存,我们只能办一些档次不是很高的展览来缓解生存压力。”站在吴培华的角度,他并不愿意办专业性不是很强的会展,这样不仅效益不高,知名度还会受影响。吴培华认为,要想发展会展业,就应简化各类审批手续,逐步实现审批制向登记备案制过度。“只有好的政策制度才会吸引住外地投资者,才能让龙城的会展业走上产业化道路”,吴培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