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学苑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歇家”的兴起和衰落

共1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09年5月31日 00:06


        在1892年天津英商开设的“新泰兴”洋行在西宁设分行前,青海的“歇家”行业就已存在。只是在洋行入青海后,“歇家”行业的经营范围有了些改变。

  湟源县素有“海 藏咽喉”之称,是青海畜产品交易的主要市场。因此,当时晋商在湟源开设了许多商号。长期的生活让他们不仅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甚至为了便于进入牧区做买 卖,他们还学会了藏语和蒙古语。据我省地方史研究学者张志珪先生的相关文章记载,“晋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便利让他们彼此拉近了距离,因此,晋商结 交了不少蒙古族、藏族的商人。这些商人到湟源做生意时就在熟识的晋商家中休息,而晋商们也代销、代购他们从农牧区带来的货物。”少数民族商人们认为到了这 些商号既可以歇息还可以卸货代销,“卸”与“歇”同音,于是就将这些商号称为“歇家”。

  到了清末,继“新泰兴”洋行在宁设分行后,许多外商也纷纷在青设立分行,尤其是地处畜牧产品贸易前沿的湟源县。洋行的主要业务不仅是收购青海省 的大量羊毛和其他畜牧产品销往国外和外地,还将从天津口岸运回的如“洋蜡”(蜡烛)、“洋火”(火柴)、“洋糖”(水果糖)、“洋袜”(机器织的袜)等洋 货销往农牧区。但由于语言不通,不熟悉牧区人民的生活情况,洋行不得不依靠既懂少数民族语言又熟悉当地贸易行情的中间商——“歇家”来为他们打开农牧区市 场,于是“歇家”随之壮大。据张志珪先生统计,当时仅在湟源县比较出名的“歇家”就有48家,其中不仅有原晋商开设的商号,还有湟源当地的居民专门经营的 “歇家”行业。

  每年春季,“歇家”和洋行商定好所需畜牧产品的名称、数量和交货时间、价格后,便驮上洋行的茯茶、布匹、烧酒等细货进入农牧区,一边销售一边收 购畜牧产品。而收购畜牧产品的货款是由“歇家”先垫付的,因此经营“歇家”一定要具备相当强的经济实力。除垫付资金外,收购畜牧产品后集中到湟源,再到洋 行发运至全国各地,中间最短的期限也要三四个月,所以“歇家”要设有放货的仓库、圈养牛羊骆驼的圈棚,还要为负责运货的人员提供住宿之地等设施。

  随着“歇家”与洋行的合作趋于成熟,精明的“歇家”摸清了青海的畜牧产品运往天津后的销售渠道,同时也看到当时做羊毛买卖的巨大利润。于是,少 数“歇家”便渐渐脱离洋行的束缚,自己做起了畜产品的生意。就此,洋行在青的畜产品市场缩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洋行逐渐撤出,“歇家”失去了生长的 土壤。张志珪先生在文中写道,随着1937年最后一家英商的“仁记洋行”撤出湟源,“歇家”这种行业也就此消失了。(作者:张晓娟)




顶:7 踩: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3.21 (2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88 (72次打分)
【已经有12人表态】
6票
感动
5票
高兴
1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