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卓里集团:抢抓机遇创新求变的典范
[导读]山西卓里集团是由一个在大集体时只有几个人的农机修理小组转型跨跃发展为一个拥有固定资产5亿元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中
山西卓里集团是由一个在大集体时只有几个人的农机修理小组转型跨跃发展为一个拥有固定资产5亿元,年产值5亿元,利润8000万元的全国机械工业500强企业,其化蛹成蝶的实践探索,充分印证了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转型跨越发展的巨大意义。日前记者专门走访了山西卓里集团。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中(以下简称记者):秦伟泽董事长(以下简称秦总),我们了解到,山西卓里集团是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企业之一。下辖14个分公司,总资产5亿元,拥有职工1800人,年产值5亿元,利税8000万元。其主导产品“双巅山”农用三轮运输车被全国消协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农用三轮运输车中国精品”荣誉称号。请谈一谈集团的发展情况。
秦总:卓里集团最初是由一个乡镇的农机修理组发展起来的。当时实行厂长承包制是5个人出资3万元,实在是十来个人七八条枪。卓里集团化蛹成蝶,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蟺变。
上世纪80年代初,卓里还在做着铁锨、锄头、镢头、把杖等简单的小农具产品。后来生产的小四轮配套挂车、小四轮播种机跨越了整个80年代。随着生产力变化,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生产农用三轮运输车和四轮运输车,并由此形成企业的生产方向。。企业发展起步之时,在资金、研发不足的情况下,简单的低技术含量的机械装备、加工、制造应该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从起步到确定主导产品,卓里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漫长的产品调整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市场、适应市场的过程。
1997年,三轮车企业如雨后春笋,一哄而上。全国200多万辆三轮车一起涌入市场,产品过剩,各企业开始低价倾销。面对同样的困难,卓里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新产品的开发上。我们与河北煤炭研究所、临汾动力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了“煤矿用防爆柴油机”和“煤矿用防爆三轮车”,一下子打开了新的市场。集团将这种战略称之为“外敌入川,我们上山”,也就是说在别人还在销售平川使用的农用三轮车时,我们已将专用三轮车开进了矿山。随后,集团确定了“三代产品为纲”的思想,即:生产销售一代产品的同时,就着手试制下一代新型产品,并储备另一代更新的产品,以防市场突变,时时把握主动。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主题。而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与相关的科研开发机构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不失为一条捷径。其目的就是,不断发展、创新,对现有产品大力度进行技术改造,继而形成递进式的产品系列,依靠“产品群”和更新换代产品打天下。以质量打开市场、以创新拓宽市场。现在集团的“拳头产品”已经形成农用、矿用三轮车、四轮车等四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为了保障技术创新的实施,集团在技术改造上采取了一系列大的动作,投资1亿元,引进德国克劳耐商用车技术,生产满足当今物流产业玉树需要的半挂车、全挂式以及交换式车厢,先已形成千辆生产力.
记者:业界把卓里集团的蝶变上升为“卓里现象”形成大专院校的教学案例。你认为“卓里现象”本质是什么?最值得推崇的是什么?
秦总:卓里集团,从当初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一跃成为资产超亿元、年产值近5亿元的民营企业集团;从修修补补的小型农具到独具特色的三轮农用车再到物流商用运输车;产品从覆盖一个镇到覆盖整个山西乃至陕西、河南、内蒙古、云南等地。卓里有如今的发展正是因为不断的自主创新,总结经验,看准时机,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民族品牌。卓里,首先从低层次的加工制造起步,找准市场,确定生产方向,从而脚踏实地稳步发展,接着以创新求生存,加强技术改造,最终形成一个强势产品, 最后依靠品牌打造品牌,依靠品牌占有市场。山西卓里集团的发展无疑极具标本性的意义。卓里走过的路或许正是许多中小企业曾经走过或者正在走的路,卓里的发展模式未必适合每一个企业,但以其35年旗帜不倒的历程而论,绝对有借鉴意义。
记者:品牌凝聚着产品的质量、档次、信誉和服务品质,包含着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实力的标志。卓里集团在这方面是有体会的,你们是怎样做的?
秦总:品牌是一个民族的自豪,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国家利益。发达国家视品牌如生命,一个国家有没有经济实力看有多少著名企业。谁拥有品牌,谁就拥有企业利润。而一个企业的核心也是品牌,品牌战略才是企业制胜的战略。
卓里集团经历了三十五年艰辛的发展历程,每一次飞跃都贯穿着卓里集团的灵魂,那就是不断地自主创新。尽心打造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品牌。
一个国家的发展看品牌,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于打造属于自己品牌。卓里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造“双嶷山”和”卓里“品牌。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在三轮车的核心部分---发动机上,卓里使用的是”常柴“常发”“峨嵋”等品牌发动机,并与这些厂家合作生产新型柴油机一个完整产品的各个部件,一个企业并非都能够做到最好。较为聪明的做法是依靠别人的品牌,创出自己的品牌。现在,“双嶷山”商标,被评为“消费无投诉中国驰名品牌”,连续多年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山西名牌产品等称号。许多农家买三轮时,只要看到“卓里”二字,便放心购买了。一流的品牌形象,一流的企业形象,一流的文明形象,一流的诚信形象,赢得了广大用户心悦诚服,已经实现着和正在实现着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人民群众“满意、拥护、赞成、高兴、答应”的最高价值观,正是在广大用户信服的精心呵护下中才使得卓里步入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轨道,稳步向百年企业迈进,努力实现着把卓里集团做强、做大、做长的宏伟目标。
记者:效益是钱,质量是命,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请问你们是如何把好质量关的?
秦总:效益是钱,质量是命,是命重要还是钱重要,相信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企业的关键在产品,产品的基础在质量,质量的标志是品牌。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集团公司敏锐地意识到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1996年4月,集团公司的前身———原临猗县卓里机械厂,实施了商标名称、企业字号、地域名称三统一的商标战略策略,为企业生产的农用运输车申请注册了创意为“卓越万里、共享卓利”的“卓里”商标。之后,又为企业的系列产品注册了“双嶷山”商标。
为了使“卓里”和“双嶷山”这两棵刚出土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使初出茅庐的商标成为驰骋市场的名牌,当年的卓里机械厂成立了以厂长为组长,有关人员参加的商标管理领导组,制定了商标印制、商标管理、产品质量监督、残次标识销毁和商标联络员制度,并确立了商标政策、使用管理、质量监督三个重点和建立商标档案,即“1531”管理机制,使商标管理达到规范化、制度化。
真正的品牌,建立在过硬的产品质量基础之上。没有科学而又严格的质量管理,品牌不过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因此,真诚对待产品,严把产品质量关,是品牌建设的关键。
在真诚维护、恪守产品质量的过程中,集团领导班子严令在生产“双嶷山”三轮车系列产品过程中严把三关:一是严把材料质量关,即通过“产供销”整体诚信连动,生产中不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供材料不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配件,销售中不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二是严把配件审验关,即对配件厂家严格资格审查、样品审查、质量审查,做到“人情货不进、无样品不进、有回扣不进、价格不合理不进,假冒伪劣不进,实行质量一票否决”;三是严把产品质量关,即对“双嶷山”系列三轮车运输车实行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三级网络质量共督机制”,总经理为一层质监网,中层管理人员、具体分管领导为二层质监网,社会质量监督员为三层质监网。 科学而严密的质量管理,为山西卓里集团的品牌建设之路夯实了基础,“双嶷山”品牌犹如一座大厦高高耸立在三晋大地。
记者:请问你们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有哪些独特之处?
秦总:优质的售后服务是我们山西卓里集团优势之一。
在面对市场的营销中,卓里人创新服务体系,把品牌建设体现在对用户的真诚上。一是建立售后服务中心。及时排查用户反映的质量问题。二是改革销售方式。把过去的网点代销方式改变成为现款提货销售方式,提高了销售人员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关切度和为用户服务的亲和力。三是广布配件销售网点。以契约形式招聘了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经营机动车辆的公司、门店代理“双嶷山”系列三轮运输车配件,为用户提供方便,使售后服务更加快捷。2005年集团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全国质量服务满意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机构”。
与此同时,集团还把“真诚”二字贯穿于信守合同的始终。在营销中,企业实施了“三包合同”和“配套厂家合同”。“三包合同”是由山西卓里集团单方面提出并向用户负责,一旦同用户形成买卖关系,合同就成立并生效。“配套厂家合同”虽然是由供货方和生产方共同签约,但同时都履行着向用户负责的义务,并以“三包”形式与用户形成合同约定,向用户全面负责。
另外,集团以一片真诚对待用户,从三方面强化合同诚信:一是对全体员工和配套厂家供货人员进行《合同法》基本知识教育,强化合同法制理念;二是对合同进行规范性完善,特别是对“三包合同”中的具体条款中维护用户利益的内容进行更科学、更规范、更具体的约定,说到做到,始终如一;三是对所签合同要确保履行,维护合同的真诚和法律的尊严,在合同的约束下使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步入法制化轨道。真诚对待用户,为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也使产品的品牌远近驰名。
记者:实业报国、回馈社会是企业家的理想,请问在这方面你们有哪些具体做为?
秦总:自1990年起,集团投资100万元在山西省教育厅设立“卓里教育基金”,资助山西大学、山西科技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6所高校40名来自全国各地农村特困大学生,帮助那些因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的农民子弟上大学;投资100万元,支持临猗中学、临晋中学、卓里初中等建教学楼、购置教学设施;资助绛县贫困学生上大学和改善位于平陆山区的留史小学的学习环境;义务捐款百余次共计200余万元;在2006年资金较缺的情况下,还义无反顾了挤出1000万元来资助"临卓路", 组织义务捐款百余次共计200余万元;还积极参与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投资50余万元,成功协办了《晋商大院》、《走进大戏台》等地方知名栏目,邀请眉户剧团为当地百姓演出;响应国家"支边兴疆"的号召,向内蒙古自治区农村贫困区捐赠30辆农用三轮车,价值30万元;向四川灾区捐赠90辆三轮汽车,总价值110余万元。表达了对四川灾区同胞的关爱之情。
记者:请你展望一下卓里集团“十二五”的前景。
秦总:历史的车轮步入到2011年.回眸十一五,卓里人豪情满怀,十一五最令人鼓舞的是卓里集团自主创新研发的双嶷山农用车系列受到温家宝总理的赞扬,称赞说:“双嶷山”农用三轮车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省市县各领导的关注关心和关怀.双嶷山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羡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令卓里人欣喜的是:“十一五”以来,企业各项指标均呈稳步、持续、快速提升。“十五”末完成产值2.7亿元,实现利税2300万元,跻身于全国农用运输车行业第11位;“十一五”末完成产值为5亿元,实现利税4500万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80%、95%,主导产品三轮汽车挺进同行业第六位。“十一五”最令卓里人难忘的是,五年来,集团以转型发展为主线,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实现了拓市场、渡难关、新跨跃。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从兼并石化公司开始,新组建了化工公司、卓里汽车贸易公司、铸造公司、丰源房地产公司和临猗农机销售公司。新建了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卓里佳苑”小区,实现了集团多元经营转型跨跃。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五规划奠基年。集团临猗机电器材有限公司综合车间投入使用;运城空港经济开发区置地300亩为黄河金三角商用车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双嶷山"商标于2007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得到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表彰和赞赏,并获1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卓里”商标和“卓里克劳耐”商标也陆续被省工商局确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实现了集团公司品牌提升和经营规模转型跨跃。2008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尽管遭受全球金融危机阴霾冲击,但是卓里人始终以“立足农业、服务农村、致富农民、艰苦奋斗、图强奋发、勇于奋进、扬帆卓里、创造卓越、追求卓利的价值理念, 固守诚信经营之道。依 靠产品创新促进产品转型,推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的垃圾处理专用车,沼气抽渣处理专用车 适用于果园管理的WYT一8.5一I型微型遥控链轨式田园耕作机从及适用商用的克劳耐系列产品,有效的应对了金融危机波及效应,在极其艰难的互不干涉境中实现了“双嶷山”和“卓里克劳耐”转型跨跃。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冲刺年。WYT一8.5一I型微型遥控链轨式田园耕作机于2009年元月17日在太原由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会被专家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手扶拖拉机进入国家农机补贴范畴,农村沼气抽渣车、垃圾清运机等10种产品进入了山西省农机补贴范畴,多种产品进入了陕西、河南、内蒙、青海等省自治区农机补贴范畴。轻型半挂车、工程自卸车,以及四轮多缸防爆机车等产品走销市场,为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决战年。公司实现产值5亿元,实现利税4500万元,公司利用在管理、技术、品牌和市场经营等方面的优势,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规模性扩张,建立起覆盖国内的陕西、河南、福建、贵州、云南、内蒙古、甘肃等10余省区为主干的具有卓里品牌特色的营销服务网络,形成中西互动、分布合理、互为支持的格局。
山西卓里集团在“十二五”末主要奋斗目标,全面实施“17211255”工程。即完成销售17亿元,利税2亿元,达到年产1万辆商用车,1万辆微型遥控履带式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2万吨铸造、5万块电瓶、5千吨医药中间体和硫化黑。投资兴建以提高零部件质量和装配车间的自动化项目;投资机加工设备进行数控化改造等等;努力实现一个子公司进入创业板或中小企业板上市;组建技术研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原材料采购中心和数字化加工中心。
记者:这么多年,你们金身不败,一路高歌猛进,想必对山西转型跨越发展这个命题 具有深切体会,请谈一谈你们的感受。
秦总:每一轮日出都印证着集团转型发展的足迹,每一项决策都为集团跨跃发展奠基基础。35年来,卓里人凭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心中怀着满腔为农服务的热情, 由生产小农具起家到拥有了3.6亿元资产,1100名员工,七个分公司,具有年产5万辆双嶷山系列三四轮运输车5000辆卓里克劳耐商用挂车生产能力的多元化品牌,全国乡镇企业集团,全国闻名乡镇企业和全国最具实力的民营企业。35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只有抢抓机遇,打造品牌产品,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求变,适时转型发展,才能实现抢占市场制高点,实现新的跨越。省委省政府做出转型发展的决策是英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