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晋商的文化特点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社会的最基本经济单位。家族是指血缘关系明确,存在经济联系并通常同一居地的父系组织。晋商之家族不同于一般官绅家族,它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
重视家规与家风
在晋商大族中,有些家族兴盛时间较长,子弟有前途者多,而有些家族则衰败得快,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者重视家规家风,后者家规弛、家风差、败家子弟也多。并没有躺在祖宗基业上成为纨绔子弟,而是靠着自身的奋勉,各自开辟自己的事业与前途。且恪守祖训,无一人涉足政界,大多在金融界、教育界、科技界工作。从居住地看,他们大多住在北京、上海及昆明等地,少数在辽宁、海口等地。
学而优则商
晋商家族有重学的一面,但他们具有以学保商,“学而优则商”的特点。晋商家族虽然重商,但也不是不重学,他们是商学结合,学中有商,商中有学,因而商人中不乏有学问之士。就连举人出身、任教20余年,自命不凡的刘大鹏也承认:“余于近日(在)晋接(触)周旋了几个商人,胜余十倍,如所谓鱼盐中有大隐,货殖内有高贤,信非虚也。自今以后,愈不敢轻视天下人矣”(《退想斋日记》)。为家族买官留爵提高社会地位据山西巡抚哈芬、恒春、王庆云等奏折不完全统计,日升昌、元丰玖、志成信、协同庆、协和信、蔚泰厚等票号的财东和主要经理人员,都捐纳银两,买有各级职衔。据清档记载,太谷志成信票号财东,议叙员外郎、监生,着实赏给举人,仍留员外郎衔,并赏戴花翎;另一人议叙守备职衔,着注守备衔,作为贡生,以道员分发陕西分缺先补用,并赏戴花翎。太谷锦生润票号财东曹培滋,着以郎中不论单双月选用,并赏戴花翎。平遥日升昌票号财东李箴视,不仅自捐官衔,还给已死去的父亲、祖父、曾祖父捐衔,其兄弟七人及下一辈男子十二人均捐有文武头衔,李家的妇女均受封为宜人、夫人。平遥蔚字号首任经理毛鸿(岁羽)、从其父亲到玄孙五代三十一名男子均捐官“将军”、“大夫”,花翎顶戴,女子亦都为“夫人”、“恭人”。三晋源、百川通、长盛川票号财东祁县渠家:渠同海受武德骑尉守备衔、守御所“千总”;其子渠应璜,受朝议大夫、盐运使运同、直隶州州同;其孙渠长嬴,受朝议大夫、盐运使运同,妻孟、罗、马氏俱奉“恭人”。大德通、大德恒票号祁县乔家:乔景僖受花翎员外郎,乔景侃受花翎四品附贡生,乔景信受花翎二品衔补用道员,乔景监受花翎员外郎,兄弟十人均受花翎顶戴。天成事票号经理张河锦捐银450两,准为监生共赏给守御所千总衔。
婚姻多不幸
清人纪昀说:“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率二三年一归省,其常例也”(《阅微草堂笔记》)。走口外,赴蒙经商是晋商的重要活动地。清政府规定,旅蒙商在蒙古地方贸易一律不准携带家眷,不得与蒙古妇女结婚同居。各晋商商号也规定:从业人员包括经理伙计,都不得在商号所在地携带妻子家眷和结婚纳妾。商号还规定,探亲分为十年、六年或三年一次,每次三到四个月。因此,从十一二岁入号,到六十岁退休,一生中只有十多次回家探亲。由于商人重利轻别离,以致在山西有“旅蒙商的儿女少,妻子守活寡的多”的说法。清代后期,清政府对旅蒙商限制较松弛,有些旅蒙商从业人员在经营商号所在地纳妾、同居与嫖娼者日渐增多。光绪年间归化城大盛魁商号有一掌柜,年已60多岁,却娶了一个16岁姑娘为妾。在他结婚时,有一对联戏道:“二八佳人七九郎,梨花压在牡丹上”。在张家口、归化城、库伦、多伦诺尔等城镇,旅蒙晋商上至掌柜,下至伙计,嫖娼、包妓与蒙古妇女同居者已屡见不鲜。 看来,晋商为了谋利常年外出,给婚姻带来不少问题。特别是经商致富后,婚姻由于财富的关系,家庭生活也不一定美满。
民宅建筑独具特色
山西商人的民宅建筑,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如襄汾县的丁村民居、祁县的乔家堡和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太谷的三多堂、榆次的常家大院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详细情况请参阅太原道晋商文化之晋商大院。 晋商家族由于历史与社会种种原因,其家族呈现出不同的风姿。从兴盛时间来看,尽管明清晋商称雄商界五个多世纪,但从家族个例来看,兴盛时间一般不超过二三百年。从地区来看,大商人家族明代多在山西南部,清代在山西中部。有关晋商家族个例的详细情况,请参阅太原道晋商文化之晋商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