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投资晋中就是投资太原
连续几年的潜心运作,让晋中体制外、结构内的北进之路越走越宽。“晋中跟太原现在是同城化了,我们也可以这样讲”———
这是省委书记袁纯清在接受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采访时对晋中的特殊定义。“就像当年咸阳西安一体化,咸阳提出了投资咸阳就是投资西安。”
“西咸一体化”,在2002年末掀起盖头之初就被专家认为是陕西经济发展史上观念突破、体制创新的里程碑式重大事件。当前,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西咸新区产业发展将以错位布局、集群化发展为路径,西安、咸阳核心区和组团间互补,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而今,在山西,太原都市圈开始发力,同处核心区的太原、晋中有望在共同的南扩、北进同城化之路上寻找契合点,实现多层次的双赢。
解剖晋中太原同城化的基础,与西咸一体化有着强大的同构性
最重要的是地缘之亲。晋中、太原相距仅20多公里,901公交车程40余分钟。两市之间的交流,正如咸阳之于西安,两地市民购物、买房的逆向轨迹,经济活动中生产基地与总部之间的两地分设往来不断地拉近着距离,同城化不只是在决策者的层面,更是于日常交流之间形成了客观基础。
近年来,晋中清楚地开发着自己的区位优势并努力放大,从打造省城后花园的指向,到突出文化、生态、休闲的互补定位,到舒适、便捷、简约、轻巧的市景规划,到转型发展先行区、晋商文化复兴地、现代宜居生态市的战略部署,对客观的基础、趋势积极地做出反应,牵引着一座城市走向最为舒服、最有活力、最具前景的发展轨道。
其实,在同城化的路上,晋中人与当初的咸阳一样,曾经有着“被同城”的自卑感,最初的担心便是榆次会被太原“吃掉”。
真正的变化开始于“十一五”时期,紧邻着的大树和小树之间,不仅仅是遮掉阳光、抢掉氧分,我们同样可以借大树之荫为己所用。当思路打开后,消极避让变为了积极迎合。咸阳主动开通了世纪大道,晋中崛起了北部新城,从空间上把两市的同城化发展逼到前台,敞开怀抱迎接所有的融合和连接。在决策层面,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提出了发展服务业的“3+7”战略,其中,主打的物流、旅游、房地产牌正是瞄准了吸纳省城资源,变劣势为优势,变自卑为自强。
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强力倡导,晋中民众对于同城化的认知集体回归到了理性的层面,晋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着淳朴的民风,有着厚重的文化,有着在省内除去省城之外相对完善的产业结构,这些都是对接省城,错位发展、共同发展的力量所在。太原是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中心,是晋中这座年轻城市的老大哥,在同城化进程中,晋中可以得到人才、技术、信息等的支援,在日趋和谐的融合中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创造出投资晋中就是投资太原的效应。
解读晋中近年来的发展轨迹,早已是高高举起了“同城”龙头
“吃省城的粮,下金蛋在晋中。”如果没有最充分的迎合,这种预期盼不来,等不来。
站在至高点,才能把握主动权。解读晋中近年来的前进轨迹,其中始终跳跃着一个最强的音符,同城化。在发展的各条战线,几个关键词见证了始终高举着的“同城”龙头。
环境打造——四年前这一场风暴开始起于1.64万平方公里的每个角落,城乡清洁工程直指乱堆乱放、乱停乱靠、乱扔乱倒等陋习,收拾晋中在由“地区”向“城市”转轨过程中的“门脸”,减少与省城的距离;“七个一流”环境直指降低经济运行行政成本,规范政府对一座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
同城化需要我们摆脱粗放的工作惯性,从细节入手,根治顽疾,方能实现同频共振。
产业发展——晋中人,对自己的城市有一个普遍认可的概念,即老工业基地,其昭示着辉煌的历史,也有着笨、重、粗、黑,依靠着资源的优势挣扎于产业链的最底层的无奈。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以商招商,进行上下游互动的资本。几年来,我市抱定工业强市的理念,于2008年初,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截至2010年底,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022.8亿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与此同时,工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产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工业园区健康成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节能降耗初见成效。
同城化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齐全的产业门类、集约化的产业形态,方能形成有效对接。
城市建设——近年来,我市加快基础建设,弥补历史欠账;突出生态效益,让绿染晋中,城在林中;强化规划引领,使城市更加有序。特别是今年,市城区打响了“百亿市政重点工程”战役,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并驾齐驱,建成区规模朝着60平方公里挺进。
同城化需要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开放有序、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象,方能促进资源流动。
厚积而薄发,今天的晋中,依然年轻,却更加成熟,有了同做核心区的底气。
空气、阳光、蓝天、碧水、绿树、鲜花;
密集的公路、发达的铁路、近距离的武宿机场、晋中旅游机场;
政务服务高效能、低成本;
八大产业,煤焦稳基础,电化保增长,机装促转型,食药成特色;
物流园区、机械装备制造园区落户,各类循环经济园区隆起;
山西高校新校区雄踞北部新城;
今天的晋中,具备了资源、区位、人才、产业、科技优势,有了承接高端经济体的条件。
市场经济就是候鸟经济,在综改试验区新策的覆盖下,在太原都市圈核心区的基础上,晋中打造着“投资晋中就是投资太原”的沃土,向着晋中太原经济生活、空间距离“零距离”融合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