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歌手张琳:歌唱正能量
从2008年的《大爱无边》为振奋汶川地震后的受伤心灵,到2010年自创中国禁酒第一歌《朋友你听我劝》,张琳以他粗犷、豪放的嗓音,演绎着一首首充满“正能量”的歌曲,传递着他自己特有的信念。
经历:从板胡演奏到知名歌手
张琳出生于山西芮城县学张村,自幼喜爱音乐,13岁那年,他认识了做马夫的民间老艺人,从此,便与板胡结了缘。1986年,张琳考入芮城艺校,开始系统学习板胡演奏与理论,3年后,他凭借高超的板胡演奏技艺进入临汾蒲剧院担任板胡演奏,并很快成为首席板胡师,一做就是11年,一次次跟随蒲剧团下乡演出,为他的板胡技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又一次演出中,由于下雨蒲剧团停止了表演,张琳见此状况便毛遂自荐要唱首歌,一首《一无所有》让团里所有人吃了惊。“那是我第一次开口唱歌。第二天,我就早早起来去练嗓子,当时觉得自己会有发展。”张琳说。
自此,张琳觉得自己找到了崭新的人生道路,1993年,他获悉山西省举办“青年歌手大赛”的消息,便自创歌曲《上延安》,一路闯过初赛、复赛,最终进入决赛,并取得“十佳歌手”的好成绩。此后,他正式走上了唱歌的道路,成为山西名牌综艺栏目《五彩缤纷》出镜率最高的歌唱演员,在全省几乎家喻户晓。
然而,张琳心中的舞台不仅仅局限在三晋大地,他想把自己的歌声传唱到大江南北。
1996年9月的一天,张琳身背一把板胡,带着简易行李前往深圳,踏上了充满艰辛和苦涩的艺术之路,“在深圳待了一年,确实很辛苦,每天做嘉宾坐中巴、摩托车、三轮车,不管刮风下雨。每次到夜总会,各式各样、各个层面的观众都要去面对,甚至有砸瓶子、砸杯子的。最惨的是演出结束却找不见经纪人,演出费泡了汤,这样被骗过两次。”
忆起艰辛往事,也有让张琳欣慰之处,“深圳人从没见过北方大汉歌唱得那么震撼,当时的行情从600元到1500元不等,而我做到2000元一场,已经很不易,但在深圳也就是能赚钱,没别的。”后来为了自己的演艺生涯有更好的发展,他毅然决然离开深圳,于1997年9月北上。
北上之后,正值迷茫的张琳终于迎来命运转机,他与中国唱片公司侯钧共同创作并拍摄的MTV《笑开口》,一经传唱,那大气而奔放的演唱风格便赢得了众多导演和经纪公司的青睐。从此,他在各种演唱会上频频露脸,敲开了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门,也由此打开了北京的局面。
2003年春节前夕,著名歌唱家王昆组团代表文化部到美国12个城市巡回演出,张琳在著名策划人侯德的推荐下应邀参加,同去的还有郭颂、才旦卓玛等著名歌唱家。从波士顿到拉斯维加斯,“演唱20场,一半的场子不唱七八首歌下不来台,现场华人掌声不断。王昆老师说,‘你听观众的掌声,不唱行吗?’”那次之后,张琳成了王昆老师最推崇的歌手。
作品:源于生活
传递正能量
张琳一直主张传递“正能量”,他说,自己的歌声里必须有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让听到他歌曲的人们从中感受到一定的道理,而不是仅仅娱乐就好。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灾害,张琳以最快的速度,用眼泪谱就了一首震撼心灵,催人泪下的《大爱无边》,这首歌成为了抗震救灾的英雄赞歌,并深受全国人民的关注。2011年由国家发改委、中央农村工作小组等八部委,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1年首届“倾注三农,情系农民工”春节晚会,张琳演唱的歌曲《回家过年》备受关注。
包括《爹娘就是你仁慈的佛》《娘亲》等这样的作品,里面包含了对父母的深情,让人听之无不深受感动,以大爱、主旋律、亲情题材为主,这就是张琳的特色。
张琳对歌曲一直保持着原创的态度,而且取之于生活的细微之处。他的第4张专辑囊括了《是你把我伤害》《鹊桥吟》《痴心难收》《舞台》《好好爱你》《雨伞》等爱情歌曲。
“一天晚上,我在小区内遛弯,听到夫妻俩吵起了架,相互埋怨着,我回家便创作了《是你把我伤害》。”于是,夫妻俩的拌嘴话成了张琳笔下的词,内心苦楚成了张琳手下的曲。生活中处处留意带给张琳创作上的满足,“每首歌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我要写出老百姓的真情实感,唱到他们心里去。”朴实的歌词、酣畅淋漓的旋律、沉稳深情的唱腔正是这位“西北大汉”真性情的最好诠释。
从歌颂世间大爱到关注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细微情感,张琳虽在作品取材上有所转变,但他朴实无华的真性情一点没变。谈及最成功的曲目,张琳犯了难,孩子似的信心满满笑着说,“其实我觉得都挺成功的,自己创作的歌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感悟、情感在里面。”
北京十几年,凭借粗犷豪放的演唱风格和“西北大汉”阳刚情怀,许多影视导演、作曲家在拍片后制作主题曲时总会想到张琳,特别在为电视剧《小兵张嘎》演唱片尾曲《八路军拉大栓》后,张琳一发而不可收,又为《喜耕田的故事》《大地》《平原枪声》等20多部影视剧配唱了主题歌或片尾曲。
事业:《白毛女》歌剧,从唱歌到表演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2011年6月30日,新版歌剧《白毛女》在国家大剧院登台亮相。张琳携著名歌唱家谭晶、青年歌手王娜等出演,并在剧中饰演杨白劳一角。
“之前不敢演,里面有40%的表演成分,我哪敢,从拉板胡到唱歌已经很邪门儿了,再来一个歌剧,太吓人了,不敢。”之后在侯德的推荐与鼓励下,他决定试一把。
面对杨白劳这一唯唯诺诺的被压迫者形象,一向粗犷豪放的张琳忧虑重重,为此,他多次上门向歌舞剧总策划、1966年版《白毛女》中喜儿的扮演者王昆老师请教。“王昆老师经常说,张琳你太霸气了,你不能把杨白劳演得这么霸气。”为克服这一反差,张琳反复琢磨、请教,三个月后,表演技巧日渐成熟。
神似还不够,为了形似,张琳每天中午都以黄瓜充饥,“杨白劳不能那么胖,也不能太块儿大。”面对排练难度,张琳都有些体力难支。“刚开始不行,有点头晕,因为喜儿有六七个,我每天都要陪她们走好几遍,特别累,每次排练完都一身汗。”喜儿的扮演者之一王娜歌声甜美透亮、形象漂亮、台风优雅,忆起首次与张琳合作,直叹他“毅力太坚强了,每天一到点儿我们就赶紧往食堂跑,然后说‘张老师,不去吃饭吗?’,张老师说,‘我不去,我要减肥’。”
“我虽没当过演员,但拉板胡的十几年看戏看得比较多,心理沉淀的一些东西总是能够激发我。”原先沉淀下的蒲剧艺术成为张琳演出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用通俗的唱腔,糅合戏曲的哭腔和韵味,唱出了独具风格的杨白劳,人物表现淋漓尽致。“他很有音乐天分,而且虚心好学,他懂得美,懂得民族艺术之美。出演《白毛女》会是他艺术之路的又一个阶段,会有一个质的提高和飞跃。”对其表现,王昆老师如是评价。央视音乐节目主持人刘璐为张琳送去祝福,“你把这个人物演活了,你有股子淳朴的泥土气息,这种土劲儿已经很难寻觅了。”
《白毛女》排练历时10个月。期间,张琳共推掉几十场商业演出,损失收入百万元。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赢得掌声时,他觉得一点儿都不亏,“我塑造了很经典的人物形象,这是我人生艺术史上光辉的一页,也是我艺术之路的一个里程碑。”让张琳感到“不亏”的还有那首《又唱白毛女》,“在排练期间,突然想到演杨白劳不能白演,需要纪念一下,对我来说,最好的纪念可能就是歌曲。‘杨白劳在黄家受了恶气,连三年天大旱还账不起,强强下卖女儿把折磨受尽,喝卤水自尽死倒在雪地……’”你看,他又回到了那个在点滴生活里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的音乐人。
生活:随心所欲 积累沉淀
张琳家里的墙上挂了很多字画,对于书法,他有自己独到的简见解。
“书法修身养性,增长知识,写繁体字需要查字典,写诗词也需要去学、去记,不知不觉中便增长了知识。”坐在车上没事时,张琳“经常思考字的结构和布局,时不时拿手指比划比划。第4张专辑的歌词和专辑题词全是我拿毛笔写的。”
因为喜爱,他的书法技艺如箭步般飞跃,张琳说,自己有时写上几个小时,写完腰都直不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琳希望自己向多元化发展,“主要是发展书法”。作为中国艺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和中国国画院山西分院院士,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加入中国书协,“我特别喜欢书法,和喜欢板胡、音乐是一样的。我希望自己的书法带有音乐性、节奏性”,在他看来,“音乐已经融入到生命中了”。
从板胡师到歌手,到民俗歌唱家、音乐人,到“杨白劳”,再到如今的书法迷,张琳回望人生路,有成就,也有坎坷,一路走来,他最看重的是尊严,骨子里不服输的个性使得他霸气外露,彰显着一个男人的雄风,而这种骨子里的气质有完全体现在他的词里。
“人生道路多曲折,时而也会有迷茫;穿越高山和峻岭,哪怕风雨任其狂;冲破云雾千百层,海阔天空任飞翔;虎啸一声谷风赴,好汉雄霸威四方;天生我才必有用,笑看天下任我狂。”张琳挥毫舞墨,一首《任我狂》跃然纸上,这也是这个三晋汉子最真实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