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二月十九,
山西省吕梁市
岚县旧城内即岚城北街有一传统的古庙会、即
贡会。其主要活动形式就是摆贡,用
面塑这种形式体现出民间人民追求真、善、美的一种礼祭祀活动。
面塑品除制作原料的处理工艺上考究外,在捏、剪、割、揉、夹、压、盘、叠、镶、嵌、组合、压纹、纹花、色调配制也极其讲究。
相传很久以前,本地有一位善良贤惠的年轻媳妇叫
慧莲。她过门不久,丈夫去世,婆婆也因此双目失眠。她用一颗善良的心侍奉婆婆,持家种地,四处求医买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婆媳二人四处乞讨。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婆媳俩宿住一座破庙,饥寒交迫,二人昏倒在地。朦胧中,慧莲看见一位白衣的老太太手拿佛尘翩然而至,用拂尘在婆婆双目上轻轻一拂,盲婆婆的双目便立刻放出光芒。慧莲很感动,跪地拜谢。而后白发婆婆将她扶起,还教她秘方为穷苦人治病。后来,她行医乡里,为百姓治病,成了一位神医。老百姓称她为神医仙姑。慧莲一直活到90岁而坐化。乡亲们为纪念她,在她坐化的地方修了座庙,并把她坐化成仙之日——农历二月十九日,作为一年一度的纪念日。每年这一天,当地百姓用技艺精湛,制作精美的面塑供品,诸如象征六畜兴旺的家禽、家畜,象征长寿的松鹤延年、寿星、寿桃,象征喜庆吉祥的如意壁合,鱼跳龙门,马上封侯,也有
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悟空降妖,八戒偷瓜,天仙配,鹊桥会等等,来祭祀这位百姓心目中的菩萨。
岚县岚城镇北街村面塑的民俗源于何时已无据可考,但却从未中断过,作为当地的一种特有民俗,这个艺术节的举办从未间断过。近年来,这一艺术节在政府及
文化部门的引导下,举办品位不断提高,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完美,越来越引起群众和民俗艺术家的重视。
参展者都把自己家做的面塑摆放到一起,造型有动物、花草、
人物、吉祥物,题材包括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剧情,手法多样,风格质朴。面塑展品绵延200多米,一整条街道变成了
面塑艺术展示的长廊。
岚县文化局局长
梁秀峰告诉记者,面塑就是用白面捏制成的各式造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是山西的一项传统技艺。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各家各户都会把精心制作的面塑摆放出来,举行礼祭仪式。
梁秀峰说,近年来,会这门手艺的人大都年事已高,而年轻一代的工艺水平与老一辈人相较不及。当地群众深感民间文化传承的不易,自发筹款举办“面塑艺术节”,对面塑技艺进行抢救性的保护。
面塑艺术节 民间社戏举办艺术节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乡亲们纷纷捐款,多则1000元、少则10元不等。地方政府得知后,也拨出专款支持艺术节的举办。艺术节还设立了奖项,向面塑精品的制作者颁发证书和奖金。
80岁的牛秀英老人说,面塑对手艺的要求很高,会做面塑的人不少,但要真正做得好,则需要多年的功夫。尽管年纪大了手已经不太灵活,但她仍然坚持指导乡亲们制作面塑。
面塑艺术节期间,有民间社戏、秧歌、祭祀等活动助兴,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
面塑艺术节起初设置在北街村内,只局限于村民之间的活动,但随着其举办规模的扩大和群众的重视,面塑艺术节扩展到了岚县的许多乡镇,传统制作中以属相为主的制作方法也得到了突破和丰富,许多吉祥物成了民间艺术家们的主要刻绘对象。省民间艺术家协会的专家们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艺术节,对这一艺术形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来源: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