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景:晋商《天成西》老字号 蕴晋商之美,凝民族之魂
一.蕴晋商之美,凝民族之魂
自古晋人善商,山西人经商历史悠久。“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不能被人们遗忘的商路。依据"从来可大而不可久者,非良法也,能暂而不能常者,非美意也"。这也是晋商“生于斯、长于斯”, 我想这一点大概是“教化”的结果。除了天地自然的教化,除了良好的天赋秉性,关健还与“晋商文化”有关。《天成西》老字号“先做人,后经商”高度完善的人格化秘诀,也是晋商文化一面历史的镜子。
而山西商人的精打细算是出了名的,表现在理财上,就是精妙了。随着晋商文化的不断深入发掘,大家对山西商人越来越刮目相看。他们“先做人,后经商”,敢做大事,爱做大事,最终也能成大事。在此,我无意论证山西商人"诚信与敬业"的精神便代表了中国,自私地把他们限定为山西精神,那是一种只能称其为民族精神的伟大人格。但山西商人"诚信与敬业"的精神,却能化入每个炎黄子孙的骨髓,吹入每个中国人的心田。
解放前,银川市人称“小平遥”。 然而,“小平遥”作为一种地域精神表征,宁夏八大商号中最大的商号就数晋商《天成西》老字号了。陆续创立的八大商号,即“天成西”、“隆泰裕”、“广发店”、“百川汇”、“敬义泰”、“合盛恒”、“福新店”、“永盛店”。 “宁夏八大家” 诚信为本,团结协作,体现了晋商的灵魂。
民国前期,即民国元年(1912年)至抗战前的1936年,以“宁夏八大家”为代表的晋商商业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真实的晋商生活,《天成西》在阿左旗专设分号,“隆泰裕”商号在城内、伊克昭盟设有分号。《天成西》、“隆泰裕”这两家除了经营百货,还专做蒙古人的生意,用内地产的砖茶、酒、食品、生活用品等,换回蒙古人的皮毛。“广发店”、“百川汇”在城内设有总号,主要兼营杂货业,也到蒙古地做些流动生意。“敬义泰”在城内开设铺面,做酱菜、糕点,酿酒兼营杂货。“合盛恒”、“福新店”、“永盛店”有铺面,也是经营百货业。
这些商号货物的来源专从山西、天津、陕西、四川、甘肃等地区往返进货。有的商人也在夏天雇木船往包头贩运。去时运些药材、白麻、蜂蜜等,换回些日用粗杂货。相传,商号们除在集市上进行物资交易,还有一种传统的习惯,就是利用庙会进行物资交流。银川市的庙会很多,时间不等。如城隍庙在清明节,关帝庙在五月十三日,西塔在六月六日,北塔在七月十五日,玉皇阁在九月九日,还有岳王庙、红圣庙、娘娘庙等均有庙会。到解放前两年,庙会只有北塔和城隍庙两处。经过‘文革’后,我们与传统庙会文化的距离太远了。
做为一个山西平遥的晋商后人,我是根据真实的晋商生活,《天成西》老字号先辈们的世代相传,《天成西》的起源与银川古城历史文化有关。同样,我是从最初了解晋商《天成西》老字号创办于清朝末年,到他们是义聘山西最大一家西路商号,山西交城县《天元恒》(約創辦于明代嘉靖年間)皮货庄沈、郭、丁三家合资股份制开办的。
《天成西》老字号创办时两间铺面,临街座北朝南,中间是大门,门上横悬一块长3米、宽1米的木匾,黑色花边,黑底金色《天成西》三字,是聘请山西的前清举人赵锦文手写的棣书体,在《天成西》三字旁边是几行棣书小字。店铺设在今银川市鼓楼西街供销商场处,以销售日用杂货为主。有资金4000两白银,领东经理是赵登科,山西平遥人。由于他幼年时家境贫寒,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每天起早贪黑,克勤克俭,虽然《天成西》老字号家业很大,但他从不乱用一文钱。他善于团结其他掌柜的,他们对经理赵登科的话说一不二。他们上下一致,齐心协力,从不闹意见。但其群体人格却算不上张扬,模糊得只能说大气,鲜明得也只能说大气特别难得。
民国初年,营业逐渐兴旺,铺面扩展为5间,后面一堂二院屋70多间,后院作为骆驼驮运到银川设立的货栈,后大门座西向东,通今银川市鼓楼北街,改为批发兼零售。领东经理是董钦赐,山西平遥人。此人经营有方,经营范围由日用杂货扩大为棉布、绸缎、五金、颜料、纸张、糖茶、烟酒、海味、土特产、棉花、二毛皮等等。
二毛皮是盐池的三宝(食盐、皮毛、甘草)之一,又是宁夏红、黄、蓝、白、黑五宝之一,尤以盐池最佳。《天成西》先将收购的二毛皮按季节分为四类,即冬皮、春皮、秋皮、夏皮;按毛的根色,分为青根、雪根;按毛根与板的角度,分为直根、斜根。《天成西》将二毛皮按照皮子的类别和皮质的好坏,把它划分为五个等级,其标准是:看皮子的季节,毛的颜色,板的薄厚,花弯的多少,张页的大小等。如果是冬皮,青根、斜根、板厚、张大、弯多,划分为一等品。春皮一般划分为二等品。它的特点是,色泽洁白,手感柔软,自然弯曲,人称二毛皮九道弯.穿起来轻便、舒适,飘逸潇洒,独具风格。价格随行就市,一般情况下,外销好一点的每张可赚3块左右的现大洋,二转子每张可赚1块左右的现大洋,年销售量在10000多张,可赚50000块左右的现大洋。
《天成西》老字号在分配方面,年终盘点,每三年决算分红,叫做帐期。每帐期均增加股金,当时《天成西》老字号的经理、掌柜、管帐先生以及店员都是山西人,十分精明能干。店员每三年回家探亲一次,每次半年,工资照发。每年除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放假外,端阳节、中秋节等也放假。各股东也从不在商号中胡支乱用,规定三年结帐一次,按股份多少来分红利,为了增值,扩大资金,他们只取其中极少红利。在旧社会做生意的都把顾客对本商号信誉看得很重,故把诸如童叟无欺、笑脸相迎、骂不还口之类古皆有之的经商之道,视为生命。《天成西》老字号平时对学徒们的教育也是以此为根本,这是和当时在宁夏商界占统治地位的山西帮是一样的。
《天成西》老字号不同一般商号,不采取死分活值,东家的股份是死的,人力股是活的,一般按四六分成,股东6分,人力股4分,顶人力股的最多1股,最少1厘。《天成西》是合资股份制,在三年的总现金收入中,扣除股金总额和财神股,余额即按股份的比例大小分配给店东和顶身力股者。以《天成西》老字号的分红办法为例:沈、郭、丁三家股金总额为7200两银子,占全部股金的3股,每股为2400两银子,顶身力股者占15股,财神股占1股。《天成西》老字号顶生意的经理店员,人股大于银股,银股不变,人股不断扩大,促进了经理店员的积极性,他们愿意为商号的兴旺发达献计献策,这也是商号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所谓财神股,即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相似。其抽取的办法亦是每三年1次。比如第一次商号分红按18股分红,第二次便按19股分红,这样每三年递增一财神股。财神股属于全体股东(包括顶身力股者)所有。因为它能够给全体股东们带来增值,使商号财源不断扩大,故称财神股。
《天成西》老字号与山西帮其它商号大体相同,先教授进店学徒或练习写字,或恳求授业师傅口授生意经和教授珠算。教授他们“先做人,后经商”,“诚信”不但是商人应该恪守的法则,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个道德准则。进店学徒夜里打烊(即停止营业)练习写字或练习珠算,经过几年就可以升为顶生意的小掌柜,并决定学徒(顶人力股)的人是否进帐,分红利要根据商号的利润多少而定。《天成西》老字号每年结帐,号外帐不论多少只计1%,路上的货只计2%,外庄存货只计3%,号内存货只计3-5%。
《天成西》老字号素以稳健审慎著称,他们往往把未来的可能风险有意识地放大,并采取针对措施加以规避。例如《天成西》老字号习惯于“厚成”,即让账面资产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如此一来,这些“留得一手”的账款、商品或其他财产只能是未来的盈利因素,而绝不会成为亏损因素。这种结帐方式使绝大部分资金都变成为积累资金,促进了《天成西》事业的发展。但是《天成西》最终人力股大,银股小,得到好处的还是人力股,据说70~80%的积累资金均为人力股所有。店股东规定,每帐期将股东红利提取小部分外,大部分股入店铺,累帐倍增,以便扩大《天成西》的经营资金。
宁夏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物产丰富。唐代韦蟾诗有句:“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由此可窥见当时胜景之一斑。加以“黄河襟带东南,贺兰蹲跱西北”近俯远眺,就更加令人心旷神怡了。宁夏二毛皮驰名国内外,滩羊的羊羔皮毛细柔软,自然弯陷,品质优良,颇受各地欢迎。盐池、同心、金积、灵武等地的甘草含有丰富的脂肪、蔗糖等成分。中宁产的枸杞粒大、皮薄、肉厚、颜色鲜红,是宁夏的名特产。山区产的发菜更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些土特产由于当时交通不便,运输不出去,严重地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宁夏本地又没有自己的轻工业生产,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全靠外地输入。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从甘肃省的黑山峡进入宁夏境内。银川平原唯黄河而存在,唯黄河而发展,水资源始终是银川平原统筹全局的要素之一。由于中国黄河与长城的历史原因,银川古城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有关引黄灌溉的系统理论专著。但银川古城建筑艺术的高度成熟及其伟大成就,证明银川古城不但拥有而且已发展为十分富于中国特色的建筑艺术,包括一整套引黄灌溉设施,也包括贺兰山长城“天可汗”会盟台的文物建筑遗址是国内唯一。自秦、汉、唐先后开掘的秦渠、汉渠、唐徕渠等九大干渠,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青铜峡大坝营是唐徕渠、大清渠、汉延渠、惠农渠等4大干渠之首。银川平原田野上沟渠有致,稻花飘香,沃野平畴,一望无涯,形成为黄河“母亲河”流域一大奇观。
乾隆初年,清朝政府调山西、陕西两地几万汉族绿营官兵来宁夏戍边,驻守长城及贺兰山各山口,以防止山外的游牧民族入侵河套产粮区。后来,这些绿营退役的官兵多数回乡谋生,少数人则在宁夏落了户,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成为往返于山西家乡和宁夏之间的行商,只有少数人在宁夏务农或开办小当铺和小杂货铺。晋商每年来宁的落脚点是银川。在乾、咸期间的百余年里,山西行商尽管还是从事简单的用山西土布换取宁夏粮食的贸易活动,但它打破了宁夏千年以来封闭式的小农自然经济社会的平静,对促进宁夏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大约是清朝末年,《天成西》老字号的先辈们赶着驼队运送货物,从山西平遥、汾阳出发,过离石至军渡,过黄河入陕西境内,经吴堡西行至绥德,由此北上到米脂、榆林,再向西南行经横山、靖边、安边、定边,入盐池过横城渡黄河到银川。相传《天成西》老字号的先辈们常年往返于此路,后扎根银川。当时,他们在天津、包头、太原等地设有很多庄点,并有很多常住庄客调查商品信息。他们经常用电报和信件联系,互通信息,及时掌握天津等地对本地土特产品的需求量、行情、价格涨落情况以及本地对外地日用百货不同季节的需要情况,采取灵活的购销措施,这样就购销两旺,《天成西》生意越做越活。
《天成西》老字号的店规与山西帮的大同小异,每人一年3套衣服,吃、住、看病、理发号上全包,三年探亲一次。号上人如因病而亡,不论花钱多少,他们均买柩运回原籍安葬。家中如有婚丧大事,店里还给送去一些礼金。偷盗、贪污、吸烟(鸦片)、嫖赌为店内工作人员大忌,违者开除出店。想当学徒的人一般先由同业头面人物引见,后由经理、掌柜、股东们审视被招者的五官相貌,并让其书写几个墨笔字以观其文化水平。合格者要有同业商号为其做铺保,即政治上的担保人或介绍人,方可进店学徒。
学徒生活是很清苦的。当时,商界流传着一首学徒口诀:“开门扫地涮烟袋,提茶倒尿暖铺盖。”这些杂务,要求学徒不仅起得早,而且要手脚利索。晚间打烊(即停止营业),学徒们又要给长辈们泡好茶,打好洗脚水,铺好被褥,然后才敢做个人私事。他们均常年练习写字,或恳求授业师傅口授生意经和教授珠算。深夜里,还要起来喂牲口。平时,学徒要给长者端饭、洗衣服,做店内的日常杂务,如挑水、喂猪、倒尿、铡草等。学徒期3年,学徒期间无工资,店东每年给他们4两现银。店员与学徒的吃住,均由店东在店内供给,一般不准探亲回家。学徒每月免费剃头两次,3年出师方可留发。对刚出师的伙计两年内仍不准回家探亲,其目的在于安心掌握店内生意和技能(练习珠算或练习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