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学苑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河北武安商帮曾叱诧商界300年“比肩”晋商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商人网   发布者:晋商网编辑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0年9月26日 23:57


说起商帮,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晋商、徽商等。其实在武安曾有过一个叱诧于明、清及民国时期商界,与晋商、徽商等并列称雄的“武安商帮”,他们走南闯
北,在远离故乡的地方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他们商铺遍布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9月25日,在武安商帮文化论坛上,有明清商业史专家称,其可与晋商“比肩”。
   
  武安最多商贾,厢坊村墟罔不居货”

     目前,武安商帮被外人了解甚少。关于武安商帮,史志资料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朝,说“武安向称商业繁华”。明朝嘉靖年间编纂的《彰德府志》就有这样的记载:“武安最多商贾,厢
坊村墟罔不居货。”据邯郸市作协副主席、《药鬼子纪事》作者安秋生解释,“厢坊村墟罔不居货”,意思是所有的村镇都有商业,所有的房屋都在储藏货物!

     武安商帮以一县之地独立为帮。主要经营绸布和中药,曾一度垄断了东北药材市场,且足迹遍布长江以北18个省(区)。卖绸布、开绸缎庄的,从安阳、郑州、开封,一直到苏州、上
海。卖中药的,从河北、内蒙、青海、宁夏,一直到东三省中俄边界。所以有了“南绸北药”之说。

  武安商人“商战”300年

     关于武安商人的崛起,明清商业史专家、郑州大学教授王兴亚介绍,武安商人兴起于明中叶,活跃于乾隆、嘉庆年间。武安地处三省交界,境内多山,“地瘠民贫”驱使人们不得不外
出从事商业贸易来养家糊口,“少数务农,多数经商”,出现了“武安最多商贾”的情形。初期,大多以手推车或肩挑,少数用牲口托运,活动范围多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一带,“
春季推车而往,岁终推车而归”。

     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逐渐由经营药材扩大到药材、绸布经营,由在本地区的经营扩大到辽宁、吉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安徽等地,并且活跃于各地的城乡。王
兴亚说,武安伯延房氏是开封商号“德贸恒”的东家,乾隆元年,拿出4万两银子在银川设立商号“德泰永”,成为武安商人在宁夏开设的首家商号。

     自是而后,大批武安人流向关东。这些人遂成为武安商业之中心势力。咸丰十一年,由李青久牵头,倡议建立彰得武安帮,得到武安药商响应,同治二年五月,“彰武帮”(即彰德府
武安县)成立。光绪十五年,在苏州的武安丝绸商人建造武安会馆,由此从组织上标志着武安商帮的形成。

  武安商帮的经营管理方式

     武安商帮比其以省域结成的商帮,地域范围自然要小得多,步入商林的武安商人要与省帮、府帮商人展开竞争,付出了更多努力,更加注意经营管理方式。

     据王兴亚称,武安商帮选择的药材、布绸等传统行业作为主要项目,还经营油盐、茶叶等,这是从实际出发做出的选择,可谓“平凡中的不平凡”,他们开拓东北、西北市场,广设分
号,扩大经营规模。在经营管理上,许多商家搞的是股份制与掌柜负责制,掌柜和东家之间是契约关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此外,武安商帮还注重创立品牌,严格店规与纪律等,在漫长的武安商业史上,产生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鼎盛时期,武安许多村庄都在盖住宅,盖戏院,盖
学校,其资本9成以上自于武安商人的商业利润。比如至今尚存且颇有名气的房家大院、徐家大院、朱家大院等。
 
     据悉,武安商帮已历史,但随着学界专家学者及商帮后人积极参与,武安商帮文化将日臻完善。近期,一部反映武安药商历史的电视连续剧《药鬼子》即将开拍。


TAG: 比肩 河北 晋商 武安 曾叱诧


顶:8 踩: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97 (3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3.02 (95次打分)
【已经有20人表态】
5票
感动
3票
高兴
12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