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山陕会馆:万里茶路的“活化石”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人文地缘,使明清时期的郏县成为著名的万里茶路上的一个商业重镇。后来,随着晋商和秦商的相继没落,郏县山陕会馆也繁华不再。保存至今的部分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时隔6年之后,郏县山陕会馆由“省保”升格为“国保”,让郏县又多了一张厚重的文化名片。
茶之风
明清时期,万里茶路穿过河南全境。
漫漫古道,马铃声声,一匹匹驮着货物的骡马从这里迤逦前行。
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万里茶路话常家》一书称:“万里茶路”是晋商明末清初开辟的从武夷山到俄罗斯恰克图的茶叶贸易路线,总长5000多公里,是与“丝绸之路”齐名的一条重要国际贸易通道。
山西商人在武夷山茶区采购的茶叶,就地加工成茶砖,水运到“茶叶港”汉口,再经汉水运至湖北襄樊和河南社旗县赊店镇。再由赊店改用骡马驮运和大车运输,经洛阳,过黄河,一路北行,再改用驼队穿越荒原沙漠,最后抵达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俄商再贩运至伊尔库次克、乌拉尔,直至遥远的彼得堡和莫斯科。
据统计,从清代到民国初年长达两个多世纪间,晋商、秦商通过这条古商道,往俄国运送了25万吨以上的茶叶,价值百万两黄金。
而郏县,就是万里茶路的宛(南阳)、洛(洛阳)、许(许昌)古道交会之地。
明清时期,善于经商的两地商人就云集郏县。
东方今报记者获悉,清朝鼎盛时期,郏县有大小茶馆近千家,主要集中在县城西关、冢头、姚庄、堂街、李口等乡镇,至今郏县还有茶馆几百家。
冢头镇地处许昌至洛阳、禹州至南阳的两条官道交会处,是当时方圆几百里的商贸中心。
冢头镇西寨村是一个2000多口人的村庄,现在这里就有20多家茶馆。
没落
山西、陕西商人南下,河南是第一站。
在地图上可以看出,河南的山陕会馆,大概分布在两条线上,一条位于京广线以西,一条位于京广线以东。
2012年,西北大学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刚在《明清山陕商人在河南的会馆建设及其市场化因素》一文中提到,豫、陕、晋三省地理毗连。山西所产的铁器、煤炭主要销往河南,陕西所产的木材、药材、皮货等也顺渭河而下贩运到河南。而河南作为中原的产粮大省,所产粮食也大量地接济山西和陕西。
李刚认为,在丹江水运没有兴起以前,河南是山陕商人经营中西部贸易的必经之地。
自从明代洪武年间在山西和陕西实行食盐、布匹和茶马交易以来,山陕商人从江南贩运棉布茶叶经大运河到山东临清,然后入黄河水运到开封的王家楼、孙家湾,再用骡马经郑州、洛阳、陕州的东官道驮运到西部。
那时,山陕商人的足迹遍布了豫中、豫南和豫北的各个角落。为了联络乡谊,他们在流寓和经商的各地,集资修建会馆,分布在中原大地通商大邑到穷乡僻壤的各个角落。
2010年5月初,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山西省晋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明出版的《晋商兴衰史》书中指出,从康熙到乾隆百余年间,山陕商人在河南开封、洛阳、周口、南阳、平顶山等地建有30余座山陕会馆。
进入清末,社会动荡,商业萧条,山陕商人相继离开河南回乡避乱,河南境内的山陕会馆也因此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据东方今报记者了解,河南保存较好的有洛阳山陕会馆、开封山陕甘会馆、郏县山陕会馆、社旗山陕会馆、汝州半扎山陕会馆等几座。
当张扬遇见开放
山陕商人在河南建造会馆,除了炫富之外,也给人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据西北大学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刚考证,河南山陕会馆的布局基本上是仿照山陕民居四合院的风貌建造。一般都由照壁、山门、钟鼓楼、戏台、正殿、偏殿和春秋楼组成。
因为关公是山西人,喜欢穿绿袍,连正殿的琉璃瓦都是绿色的,这些都是从山西盛产琉璃瓦的地方搬运而来。
而河南社旗山陕会馆戏楼上的黄绿相间琉璃“方心”,是仿照陕西岐山建于隋唐年间的“周公庙”的菱形方心建造而成,寓意做生意“既和且平”。
李刚认为,河南各地的山陕会馆在建筑风貌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会馆门前有一对铁旗杆。社旗山陕会馆门前的一对铁旗杆,就重达五万余斤。
这是因为明清时期,陕西秦巴山内的冶铁业在全国独树一帜,而陕西渭南、朝邑又聚集了大量铸造铁器的能工巧匠。山陕会馆门前的铁旗杆,充分展现了陕西作为全国冶铁中心的优越地位和精湛的铁器铸造技艺,特别是铁旗杆上的钱形方斗,向世人昭示了山陕商人追求赚钱发财的价值取向。
在李刚看来,明清之际山陕商人在河南的经贸活动和修建会馆,又与当时河南民众的开放意识有关,他们欢迎山陕商人到河南经商和投资。
偃师“仰给于他境商贾贩运以济”,林县地方官商多次到山西和陕西,请药商到林县传授药材种植技术。
历史残片
时过境迁,河南各地幸存下来的山陕会馆,已经成为晋商、秦商文化符号中的历史残片。一些保存下来的建筑,也成为当地的文保单位和名胜古迹。
抗日战争时期,郏县山陕会馆部分建筑遭到日军毁坏。解放后,当地政府对其进行保护和维修,使部分古建筑得以保存至今。
解放后,山陕会馆大殿曾做过粮仓使用,该县粮食局的办公地点也长期设在会馆之中,在会馆的东侧,后来又建了大型粮食储备库。
2006年,荣浪来到了郏县山陕会馆。
这年6月,郏县山陕会馆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他看到,院中杂草丛生,戏楼顶部已经开始坍塌,钟鼓楼残破不堪,关公殿和春秋阁已是空空如也。在这里,居然找不到一块关于山陕会馆的碑记!目睹此景,荣浪黯然神伤。
后来,荣浪写道:“就是这么好的建筑,由于缺乏抢修与保护而变得破败凋零。旧时的繁华早已被岁月的风雨冲洗殆尽,当长达千年的商业贸易成为一道淡褪的风景时,会馆便近乎于荒芜……”
2007年11月,郏县文化局筹资20万元,郏县粮食局筹资10万元,对山陕会馆的戏楼和钟鼓楼进行了抢险加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更换修复了损毁的檩条、门窗、房脊、墙面及装饰等。
如今,郏县山陕会馆围墙高大端正,中殿、后殿、客栈楼馆以及仓储马厩等一应俱全。
专家认为,郏县山陕会馆是全国目前保存较好的会馆之一,建筑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木、石、砖雕精美,充分体现了晋、陕、豫古代建筑综合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