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巧妇馍上秀功夫
世博园最抢眼的是中国馆 ,而山西晋南 的花馍“中国馆”,一亮相中国元素宝钢大舞台非遗展示区,同样吸引大批中外游客眼球。栩栩如生的花馍造型,几近乱真的四季花瓣,令游客对“妈妈艺术”啧啧称奇。
据悉,这只融入世博元素的花馍,出自我省闻喜县65岁农民董巧兰 之手。花馍层层相叠,每一层都蕴涵“中国元素”。根基周围的花馍,寓意各个民族紧密团结;上层的13只花馍代表13亿中国人。在层层花馍中间,是代表一年一月的12花卉,如金秋九月的黄菊;再往上是十二生肖。所有这些“中国元素”,烘托出世博园区“中国馆”。据悉,为向世博山西活动周献上厚礼,董巧兰携女儿日夜赶制了5天,花馍直径为70厘米、高35厘米、重为13.6公斤,笑容可掬的海宝及世博会标花馍,形象生动且香气扑鼻。
据悉,这只融入世博元素的花馍,出自我省闻喜县65岁农民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据闻喜文化馆馆长支建康现场介绍,山西以种植小麦为主,有“中国面食在山西”之称,在面食中又以馍为主。晋南人将馍吃到极致,那些巧妇们逢年过节,都要挽袖大显身手,谁家媳妇馍做得漂亮,婆家人前人后特别风光。
在晋南过啥节蒸啥馍,办啥事送啥馍。小麦碾打完要蒸 “麦积馍”,中秋祭月有“月饼馍”,重阳节蒸的“枣糕馍”,邻家盖房要送“上梁 馍”,小孩满月要吃“项圈馍”,亲友娶媳妇要送“馄饨馍”,老人祝寿要蒸“寿桃馍”,祖辈病逝则用“猪头馍”……晋南人孩子伴随馍长大,出嫁娘家“送寒食”,这是送的私房馍,为防寒食节3天不动火,父母让女儿垫补充饥。孩子出生3天,姥姥要蒸 “圆圈馍”,20天送“属相馍”,一周岁蒸“按腿馍”,奶奶则蒸“秀奶馍”、“创性馍”等等。据介绍,作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南花馍在于妇女的心灵手巧,从兑水和面揉搓面团,到切块精雕细刻,再到染色上笼蒸馍,道道工序讲究细节,不到“火候”难成花馍。
来源:山西农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