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产业结构升级追踪
山西省政府从“八五”开始制定调整煤炭产业结构的国民经济计划,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作出执行政策的部署。这就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西煤炭产业结构的现状。
山西煤炭产业发展政策的回顾
山西省第八个五年规划(1988年-1993年)有关煤炭产业的发展政策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统配矿的建设,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同时促进地方矿和乡镇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
山西省第九个五年规划(1993年-1998年)有关煤炭产业的发展政策是:晋煤外运量达到3万吨。煤炭坚持以效益定产、以销定产的方针,搞好总量控制,力求产需基本平衡。把煤炭工业增长的重点放在引深加工,搞好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上。进一步理顺煤炭产销体制,整顿流通秩序,改善经营管理,降低中间环节费用,积极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煤炭深加工产品,发展洁净煤生产,改变煤炭产品单一的状况。
山西省第十个五年规划(1998年-2003年)有关煤炭产业的发展政策是:在煤炭、冶金、化工、机械、建材等工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行业有重点、分层次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提高其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推动煤炭工业由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综合开发利用为主转变。大力发展洗煤、选煤、配煤和型煤,提高洁净煤比重,推进水煤浆产业化,提高生产能力。煤炭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发展型煤粘结剂、高固硫率型煤、型煤成套设备和燃料设备、煤炭间接液化、燃料电池等;大力发展煤化工,以煤焦油深加工和甲醇精细化工为重点,发展优质、清洁液体能源产品和其他高新技术产品;精细化工重点发展煤焦油等深加工产品。
山西省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3年-2008年)有关煤炭产业的发展政策是:努力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十一五”期间,不再批准新上生产商品煤的煤矿,仅对搞资源深加工的项目按市场机制给予适当的资源配置。继续按照“关小、改中、上大”的思路整合煤炭资源,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素质。
山西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08年-2013年)有关煤炭产业的发展政策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2009年山西省煤炭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766亿元,占2009年山西省GDP一半以上;2010年全省煤炭产量将达7亿吨,增长13%;铁路外运量力争达到4亿吨,增加5000万吨;全行业销售收入4000亿元(含煤炭企业非煤收入),上缴各种税金600亿元,两项指标的增幅都要达到两位数以上的百分比。
山西煤炭集团产品线组合的提升
山西省不仅有众多的大型煤炭企业,还有省属的大同煤矿集团、焦煤集团、阳煤集团、晋煤集团、煤运集团、潞安集团和国资委下属央企中煤集团等7大煤炭集团,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地处我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的阳泉,瓦斯治理技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连续24年杜绝了瓦斯、煤尘事故,被树为全国瓦斯治理的一面旗帜。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原煤开采、煤炭洗选、煤焦冶炼、洁净煤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煤炭的综合利用等。
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煤炭—电力—建材、煤炭—焦炭—化工两条循环产业链。主营业务为煤炭生产、销售、洗选加工、发供电;矿山开发及设计施工;矿用及电力器材生产、经营。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兰花”牌煤炭为“山西省标志性名牌产品”,备受国内外化工、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用户青睐。
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原煤、精煤、焦炭、煤气、化工产品等,精煤质量达10级,焦炭为特级冶金焦。公司产品畅销国内冶金、电力、纺织、化工等行业,部分产品出口美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家。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集铁路运销、公路运销、煤炭生产于一身,还涉足非煤产业—白银,年产国标白银100吨,成为全国重要的白银生产基地。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抽采利用企业,全国最大的煤化工企业集团,全国最大的瓦斯发电企业集团。
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煤炭工业百强企业之一,坚持“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生产经营战略,主要产品有主焦煤、动力煤、精煤、特级冶金焦、煤焦油、煤气、电力、化工系列产品。
山西焦煤集团,属山西省国有独资企业,现有28个生产矿井和18座洗煤厂,原煤生产核定总能力为6580万吨/年,洗煤厂的入洗总能力为4500万吨/年。
沁新集团,拥有煤、焦、电、化、材、物流及绿色产业开发等七大产业,已形成煤—洗精煤—煤矸石发电—刚玉冶炼磨料加工及粉煤灰建材的煤电材产业链、煤—洗精煤—焦化—余热发电—电石化工的煤电化产业链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55个子公司、10个分公司,形成了煤层气勘探、抽采、输送、压缩、液化、化工、发电、燃气汽车、居民用气等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于大型矿井、中小型现代化矿井的煤炭开采装备和技术工艺。
综上所述,山西煤炭产业结构升级,在产品方面,要求生产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要与研究开发、技术制造和技术部门密切合作;在定价方面,大批量购买的原材料、零部件营销,数量折扣和商业折扣是必要的;在分销渠道方面,企业应更强调交货及时、准确及与分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关系营销,让分销商成为公司的一部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