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煤老板成历史 对山西或许是好事
山西今年以来正在进行史上最强力产业整合,拟将现在的2598座煤矿整合至1000座,单井规模由多数不足30万吨提高至90万吨,整合主体以国有 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为骨干。山西今年上半年成为全国惟一的GDP负增长的省份,与这次强力整合所导致的煤炭产量大降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整合针对的是单井规 模30万吨以下的小煤窑,无疑,数量众多的因煤而富的煤老板从此或将走入历史。
最近几年,社会对一夜暴富的煤老板的看法总体是负面居多。而全国的煤老板又主要集中在山西,连带也就损及山西的形象。但是,不久后,人们或许会发现,煤老板在山西将成历史。
对于山西的这次煤矿整合,尽管结果会造成资源领域的“国进民退”,我还是持赞成态度。
首先,它客观上有利于减少矿难。山西除产煤老板外,也“盛产”矿难,而矿难的频发,与众多煤老板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当然不是说国有大煤矿就不会发生矿难,但客观而言,国有大煤矿因为相对规范的管理和比小煤窑更多的安全投入,发生矿难的概率要少一些。
其次,它也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山西是煤炭大省,但也是污染大省。同样,小煤窑因过于追求利润以及经济实力问题在治污上的投入一般不如国 有大煤矿。另外,山西的煤炭质量相对较高,但对很多小煤窑来说,由于设备简陋,致使浪费现象严重,造成环境破坏。几年前,网上曾有帖子称“由于对煤矿滥开 滥采,10年后山西将是一片荒凉!”这种说法虽然有点过,但还是有一点道理的。
再次,它还有利于减少腐败。山西众多的小煤窑,很多都有官员入股,在监管过程中,官商勾结的现象也相当严重。山西矿难频发,与此是有大有关系的。因此,将这些小煤窑合并到国有煤矿,能大大减少这里面的腐败。
此外,山西作为一个产业比较单一的省份,过于倚重煤炭能源产业,当外部经济发生波动时,无疑会受到较大影响。金融危机发生后,山西在今年上半年GDP为负增长,虽说与煤矿整合有关,但也与发电量下降用煤减少有关,这已暴露出这种产业结构的致命缺陷。
尽管在山西的资源领域推行“国进民退”式的结构调整是必要的,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调整要避免损及民营资本的权益,特别是不能借着“整合”的名义, 对民营资本进行过度剥夺。提及这一点,是因为在政府意志推动的整合中,民营资本的力量还没达到可以和国有资本进行对等博弈的程度,这使得整合过程极易损害 民资的利益。正如报道中一些煤老板所说,小煤矿的资源被划分给国有煤炭集团,虽然要经过评估,但小煤矿毫无话语权,“不整合就只有停产待毙”。特别是一些 在前两年投资煤矿的民营资本,很多成本都还没收回,如何来保证他们的利益不至于因此受到过大损害,如何在整合中构建一个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双赢格局,需 要政府用心考虑和权衡。
我国有很多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兴,也因资源而废,在资源枯竭后,城市陷入了发展的瓶颈之中。而石油城市——大庆由单一的石化产业,转为石化和农产 品加工、纺织、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接续产业发展格局,这样的转型也为其他资源大省或者城市的转型提供了一种借鉴和思路。
现在,山西正在进行煤炭企业的大规模整合。已经有专家提出,山西应该提高原有产业集中度,对原有产业做强做大;再依托能源优势发展后续产业;同时大 力培育非煤新兴产业。这一思路我认为是切合实际的。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对小煤矿不是简单地一关了事,而是在它们退出原有产业后,政府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让 它们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则更好。另外,山西也可以在发展新能源、旅游业、现代农业等产业上下工夫。
山西煤炭产业的整合事实上已经进行了几年,当前的经济困难则对这种整合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置之死地而后生”,山西虽然还没到这地步,然而,由资源整合而导致的煤老板的消逝,也许对山西是个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