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加速
路通万家富,路宽畅人心。回望1996年,全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在艰难中胜利通车,17年光景弹指一挥间,我省高速公路里程已经悄然突破5000公里,全省119个县(市、区)即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发展成就跻身全国交通建设前列。
一座城,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腾飞之翼和百姓福祉之所在。
今年3月,我省“十二五”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出台,规划提出,到2015年年底,我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7258公里,全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里程将达15万公里,初步构建起“一轴两纵三辐射,四网五横六枢纽”的铁路、公路、机场、轨道交通为主体的综合交通网络构架。“大交通”格局呼之欲出,能量源于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档加速。
三十年前,太原市坞城路与学府街交叉口的周边还是地偏人稀、交通不便的庄稼地,而今,以此地为原点出发,沿着新拓宽改造的并州路,向北驶过两座高架桥,15分钟即到城市中心五一广场;一路向南,20分钟可以抵临太原武宿机场,一周1476架次的航班连着世界的每个角落;向东南方向10分钟的车程,太原南站巍峨耸立,地下一层由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即将迎来八方客;东北方向驱车10分钟,抵达绕城高速长风收费站,十进十出的车道记载着每天3万辆车的吐纳呼吸;与大运高速公路蜿蜒相伴,北起大同、南至西安的大西客专正进入铺轨的关键期。
省城太原这幅日行千里、穿梭有序的交通出行图描绘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阔步前行的矫健身影。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战略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对外着力构建安全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对内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完善设施功能,不断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一大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便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如此,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乘数效应”在转型跨越期间效果凸显。
2011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00亿元,增长28%。其中,铁路建设完成投资580亿元,排全国第一名;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582亿元,排全国第三名。2012年,全省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021.6亿元,同比增长19.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2%,以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水利业、环境管理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主的基础设施类投资增速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8.2%,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4.5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已交出固定资产投资6721.2亿元的好成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节节攀升。
与“大交通”格局相呼应,我省“大水利”面貌也初步显现。
“水”是山西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省科学编制了总投资1000亿元的水利建设规划,启动实施了“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大水网工程。大水网工程建成后,我省总供水能力能提高到91亿立方米,不仅能够充分保障转型跨越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长期困扰山西人民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将得到根本解决。今年,全省在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在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基础上,准备用5年时间,投资50亿元,新建100座小型水库,投资107亿元,新开工建设7项重点水利工程;继续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全面推进农村自来水入户,再改善和提高1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标准,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力争达到90%。
与此同时,围绕“十二五”末全省电力装机8000万—1亿千瓦目标,我省“十二五”电网投资将达到677亿元,是“十一五”的两倍左右,坚强、现代化的省内电网将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确保全省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现在村里经过农网改造后,用电不发愁了,村民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大伙儿把花卉产业往外村拓展,辐射带动了周边村镇。”聊起去年农网改造前后的用电状况,晋中市太谷县南咸阳村村委会主任董世德感慨道。
从交通建设到供水供气、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铺设、改造,再到排水、防涝、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清单”真的很长,每一项都是关乎民生、拉动投资的大课题,每一项都在强有力地推进着三晋大地的转型跨越。
TAG: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