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朱金明:筑梦山沟随鸡起舞
把荒凉山沟治理成 “花果山”,在静谧山洼规划出“鸡宾馆”,将原生态的土鸡注册商标,硬是在省城卖得火火的。在太谷县东曲河村,“外乡人”——朱金明可是个出了名的能“折腾”后生。
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为什么要将创业的目光停留在深沟密林?一只只“扑棱棱”高飞的土鸡究竟如何为他“啄”开财富之门?筑梦山沟,朱金明的底气何在?逐梦而行,他又有怎样不平凡的故事?
从大学生到“土鸡哥”
青春、阳光、充满自信。8月上旬,当记者来到太谷县范村镇东曲河时,朱金明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颇为深刻。
东曲河村属典型的旱塬山区,村东一条土路迤逦通往一座四周被铁丝网封闭的山梁,山间树木葱茏,绿草茵茵。吹山风、喝山泉、吃野虫,朱金明养殖的土鸡就在这里过着幸福的生活。与绝大多数开始创业的人没有两样,朱金明的起步同样充满了艰难与曲折,只不过这其中多了一段姻缘牵线。
祖籍河北沧县的朱金明,2001年毕业于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毕业后他认识了同校比他高一届的漂亮女孩裴华。就业的艰难,让他们相知相恋。2002年,头脑活络的朱金明在省城太原靠着经营电脑耗材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后,他又将电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2007年,与裴华结婚的朱金明,获悉在东曲河村有一个占地100多亩的荒山,早年由岳父承包,但却一直没有好好开发,便琢磨着如何在这里开创自己的另一番事业。
几经考察后,最终他将放养土鸡作为首选。2009年,朱金明自筹资金,开始改造这100多亩荒山,从开山修路到打井引水,再到架设电线。几番艰辛后,他建起了十多公里长的养鸡围栏,盖起了高标准的鸡舍,并于当年7月买来了1万只鸡仔。
等小鸡挺起了翅膀,他乐得像个孩子。但第一次放养,上万只鸡晚上“扎堆”回鸡舍,相互踩踏踩死了300多只。他心痛得要命,半斤重的鸡,掩埋时他用小推车整整推出了四五车。
2009年冬,朱金明放养的土鸡以良好的体质度过了寒冬,并在春节前一次性以每只60元卖出了3000只。
白色农业的先行者
朱金明养的土鸡每天除了定时吃点玉米外,主要在大自然中自由觅食。“我敢保证,我的鸡任何含有添加剂的饲料都没吃过……”朱金明说,这也是他打市场给自己定下的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土鸡从育雏到长到3公斤以上,平均可卖到70元左右,扣除各种成本,利润在30元钱左右。由于是真正的纯土鸡,他的产品在太原一些高档会所极为畅销。
“爱吃鸡、常吃鸡的人,总是很懂得鸡的品质,尤其是一些南方人,根本不在乎我养的土鸡价格高……”朱金明颇为自豪。
起初,朱金明并没有对自己的这种养鸡模式进行深入总结。但他的这种原生态做法,还是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因为这是一种回归自然、让动物在自然界自由汲取营养的原生态养殖模式,属于白色农业无公害生产的范畴。
2010年春天,山西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正式把朱金明的土鸡生态养殖场发展为山西省土鸡(白色)农业工程分会,并派出多名专家到他的养殖场指导献策,帮助他打造白色农业产业化试验园。原省农科院副院长、省白色农业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周运宁参观了朱金明的“土鸡王国”后,对他这种放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朱金明说,刚开始涉足土鸡,根本不知道有白色农业这个概念。没想到今天,自己竟成了山西白色农业的先行者。
我的未来不是梦
想干事的人总是不断谋事。
为了给土鸡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同时积极向发展休闲农业靠拢,目前朱金明在自己的山沟里新修了梯田,新栽了800多株核桃树、杏树、李子树等果树,引进了多种牧草,并打了8眼高标准的窑洞,正式注册名为“银三坡”的土鸡产品商标。
“养好土鸡,特定的环境很重要。水源、空气、寂静、周边的生态一样不可少。可喜的是,自己这几年的不断治理初见成效。但下一步要想做大做强,单打一不行,单靠自己干也不行。”
朱金明说,他已为自己的发展勾画出新的蓝图:建一座有机肥料厂,把鸡粪做成生物有机肥;建几个鱼塘,利用鸡粪喂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养殖模式;筹建雏鸡孵化室,在实现自繁自养的同时,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以土鸡为中心,靠山吃山,打造一个集采摘、观赏、度假为一体,真正能听到风声和鸟声的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想牵头成立一个山西土鸡产业协会,引领和推进山西土鸡产业的发展,全国提升山西土鸡产品在国内的品牌效应。
青山遮不住。朱金明用行动在山沟荒坡“绽放”出了别样的青春。相信自己,坚定目标。朱金明说,不远的将来,他要让人们看到:“我的未来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