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内参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晋商王长青:寻魂悟道 创富报国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商人网   发布者:王长青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1年2月23日 22:36


晋商人物摘要】王长青,“重走晋商万里茶路”发起人之一,山西天星能源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他所领导的天星能源产业集团连续10年被评为灵石县的“纳税大户”, 为灵石的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卓越的经营业绩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使他备受社会各界推崇和信赖,曾任灵石县政协副主席、灵石县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灵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现任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理事,山西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山西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晋中市政协常委、晋中市工商联副主席、灵石县人大常委。王长青曾获得“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功勋企业家”“山西省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灵石县政府授予“特等功”。2009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荣誉称号。

——重走晋商万里茶路的家国情怀与心灵感悟
山西天星能源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长青

        重走晋商万里茶路的大型商业文明传布活动已在华夏大地拉开帷幕。以家国情怀、大富视野而重走万里茶路的新晋商们,不仅领略了前辈们开创的“德通天下、汇通天下、货通天下、利通天下”的大商之道,而且感悟着晋商义利协调、劳资共创、产业链竞争和家国兼济的人文思想。晋商文化所昭示的商业道德、商业道理、商业道路和商业道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是一面熠熠生辉的文化旗帜。山西天星集团三十年改革创新的丰富实践,就是在这面旗帜下走出来的一条寻魂悟道、创富报国之路!
        山西天星集团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三十年中,我们在晋商精神的砥励下,大致经历了艰苦创业、创新发展、改革扩张三个战略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第二个阶段完成了产业创新和资本扩张,第三个阶段完成了资本裂变和战略转型。经过三十年改革创新的实践,无论从体制机制上、经济实力上、管理水平上我们都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我们从单一运销的小企业发展为五大产业并存的企业集团,旗下有20个单体企业,资产规模超过30亿元,和30年前比翻了3万倍,年创利税超亿元,翻了五千多倍,连续10年被县政府评为纳税大户;二是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多元,和30年前比增长了六十倍,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职工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文化体系等方面全面对企业进行了变革,建立了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四是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企业的使命理念已经从最初的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全面发展转变,从追求企业全面发展向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转变。近些年我们安置社会就业2000余人,积极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和光彩事业,在扶危济困、新农村建设、群众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付出超亿元,天星人的社会价值得到了体现,今年我被光荣的推选为山西光彩事业促进会的副会长。前一段时间,天星集团又被评为全省优秀民营企业50强,我本人也获得全省“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光荣称号。
        现在,我们天星集团已进入了第四个战略发展阶段,也就是转型提升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继续抓好我们集团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的产业级次和发展水平,提升企业的文化品味,使企业具备与国际化企业合作的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这个阶段的发展我们大致规划了十年,从2009年至2018年,也就是要跨越“十二五”与“十三五”两个历史阶段。从产业结构上来说,仍然坚持多元化发展的路子,仍以“强企报国、履责利民”的使命立企,把创造绿色财富、建设幸福企业作为我们的战略目标。尤其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全面推动企业的制度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
        原来天星集团是以煤焦能源为支柱的企业,煤炭资源重组整合后,我们逐渐脱离对资源的高度依赖,抓住国家和省市转型跨越的良好机遇,向建设幸福企业、绿色企业进军,从传统产业向服务业、文化产业、民生公益产业方向转型,从产品经济向资本运营转型,并逐步涉足金融领域。未来五年的重点,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就是:转变、转移、转型,这也就是我们天星集团的科学发展观。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升企业运营质量为重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学习型企业;转型就是把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从粗放初级型向精细高端型转型,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型,建立知识型企业;转移就是发展方向从小县城向大中城市转移,扩大经营辐射,从地下向地上转移,从工业向农业、服务业转移,创造绿色财富,从自我发展向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合作转移,建立开放型企业,通过转变、转移、转型再谋天星新跨越。
        我们提出十二五末,集团的年产值要达到20亿元以上,年利税要突破5亿元以上,职工的年人均收入要达到5万元以上,从目前的情形看,我们已经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一步,那就是对煤矿产业的重组整合。我们从5个煤矿整合为2个,而且与上市公司实施了长远的战略合作。既提升了煤矿的规模质量和成长性,又使集团的整体产业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让渡部分产权,使我们的合作视野大为开阔,既可以放手发展其他产业,改善和提升产业运营条件与质量,又能多向逐步完善这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我们就没有精力和实力去谋求更大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可能将会是另一种境况;从管理上来说我们新一轮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已经进入实操阶段。目前各项工作正按照我们预想的目标在顺利推进,当然还需要我们很好的去研究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灵活调整把握好走向,利用好“山西综改试验区”带给我们的战略和迂期,最终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天星集团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一直关注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构建。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事实上最初是无意识形成的,因此还不是很系统,只是点点滴滴在做。要把企业文化从无意识状态向有意识建立,核心是价值理念建设。我们现在就是想通过复兴晋商人文思想和强化内部管理转型改革,破除不符合市场要求的一些陈旧思想,矫正不适合企业目标的一些行为习惯,变革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落后制度,最终的结果是建立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营造一种全新的文化氛围,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制度,再造一个全新的现代企业。企业文化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也就是执行什么样的企业制度问题,这是个方向问题、是路线问题、是战略问题。近几年我们搞了几大文化工程,创办了一份企业报刊,制作了一个文化展厅,扩建了一个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策划了一个企业的发展专题片,近期我们正在筹划发展一项文化产业,通过这些文化工程建设,总结提炼出了我们的文化价值理念。比方说我们的企业使命是“强企报国,履责利民”,我们的企业精神是“自强不息,挑战超越”,价值理念的建立是一个核心,当然也是一个难点,要让大多数员工认同我们的价值理念,说实话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工作,需要长期在实践中去渗透、去影响,只有实实在在做出来,大家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从心理上认同了才能不折不扣地执行。
        做为企业家他的使命核心是创富报国,而把企业实实做强是创富报国的前提。没有实力一切无从谈起。壮大企业经济是创富的条件和基础,履行社会责任是报国的形式和途径,以炽热的家国情怀做有利于社会和民众的事是我们创富报国的终极目标。我们制定这样一个企业使命,首先和我个人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我深知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就没有这个实现我人生价值和做大事业的平台,如果没有社会各界人士的鼓励帮助,我也不可能将事业做到今天这么大,所以我要报答国家,感谢人民,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让老百姓生活过得更好。我小的时候,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又多,作为家庭的长子,从小就承担着家庭的重担,深切体会了生活的艰辛,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不易。今天我们靠党的好政策首先发展起来,就要帮助更多的困难百姓,多做些好事,我不想让今天的孩子再遭受当年我们的父辈以及我们这一代人的苦难。
        其次,制定这个企业使命是出于一个中国企业家应有的良知。不管我们今天的财富有多大,社会地位有多高,身上的光环有多亮,我们不能飘飘然,忘乎所以,更不能忘记国家和人民。没有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们发展不起来。没有国家繁荣安定的好环境,我们也发展不起来,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我们更无法生存。所以我告诉自己的儿女,告诉我的员工,企业发展了,有能力了就要回报社会,报效国家,多承担责任,多尽义务,多做善事。像汶川地震、南方冰雪、玉树地震我们都积极组织捐款,祖国和人民就是我们的父母,百善孝为先,我们有能力就要孝敬我们的“父母”。
        第三个方面,国家现在很关注民生事业,我们把“强企报国,履责利民”确立为企业使命,就是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寻求新作为,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文化和时尚。我们国家的经济经过多年发展,虽有一定成果,但总体上底子薄,是一个“哑铃形”的社会,先富起来的人,要回馈反哺社会,让更多的人也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让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橄榄形”的社会。
        最初我们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可能就是照章纳税、遵纪守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产品,不拖欠职工工资,保持企业的稳定大局。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可能就是能安置就业,不污染环境,多做社会慈善事业、帮助弱势群体。现在,我所理解的社会责任就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所作为,为国家分忧解难。一个人带着社会责任去做事,他的生命取向就高;一个企业带着社会责任去经营,他的发展空间就大,走的就会越远。我们天星集团经过多年的认识与实践,已经从最初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全面发展转变,从追求企业全面发展向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转变。
        我们晋中市曾经是晋商故里,先辈晋商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吃苦耐劳能开创世界三大商帮之一的历史地位,名扬海内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发展较快,以广东、浙江、福建等为代表的粤商、浙商、闽商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晋商,没有把先辈晋商的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感觉很惭愧。今年,晋中组织“晋商茶路万里行”大型商业文明活动,我作为发起人之一。参加这次活动,就是为了追寻晋商足迹,体验晋商艰辛,反思晋商兴衰,复兴晋商文化,弘扬晋商精神,展示晋商风采,促进万里茶路---亚欧黄金商道的经贸互动文化交流,将晋商“德通天下、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利通天下”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梦想,在继承和传播中弘扬光大。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借机宣传我们晋中,扩大我们晋中的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大发展,为推进晋中转型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实事求事的说,我觉得我们当代晋商与先辈晋商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先辈晋商在交通、信息条件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凭借着自己的义利胆识、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开创了与威尼斯商人、犹太商人并称“世界三大商帮”的不朽业绩,他们起家于贸易,成就于金融,称雄国际商界500年,对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扎根山西、驰骋华夏、纵横亚欧大陆,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开创了前人没有走过的万里茶路、百年票号和数百年的商业辉煌。这些都是别人不敢想或想不到和做不到的事。我认为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雄才胆略,才是我们晋商精神的核心所在。这也正是当代晋商需要深刻反思的。我们当代晋商无论从交通、信息条件和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都是老晋商望尘莫及的,而我们却思维僵化,视野短浅,过多的依赖矿藏资源。产业是粗放型的,产品是初级化的,透支有余而创新不足,我想这就是新晋商与老晋商的主要差距。在当前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我认为新晋商要崛起,就要借鉴老晋商的商业成就和人文思想,摆脱资源依赖型的初级化产业模式,重视企业素质的提升,大力弘扬诚信之道,同时加强“同乡协作”, 增强凝聚力、整合产业链。只有发掘和借鉴晋商文化的真正价值,我们才能无愧于“新晋商”这个称号。当然,这需要当代一大批新晋商发扬群体创新精神,才能重树晋商雄风,支撑起山西新的经济大厦,进而提升山西在全国的经济政治地位。


TAG: 劳动模范 企业家 山西省 社会主义 省政府


顶:13 踩:1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2.95 (6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54 (85次打分)
【已经有19人表态】
7票
感动
7票
高兴
5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