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商会动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山西大学十年跨越写华章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日报   发布者:王世杰 石海红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2年4月18日 10:39


 

110年前,山西大学的前身山西大学堂名流汇聚,与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比肩而立,成为国内最早设立的三所公办大学,开启中国高等教育新篇章。今年5月8日,她将迎来110周年华诞

  2002年到2012年,走过新百年的第一个十年,这所百年老校再次生发出新的活力,教学科研体系日臻完善,各项成果不断涌现。

  学科建设 迅猛发展

  在学科建设方面,以高校学科发展平台的最高标志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奋力前行。学校目前拥有光学和科学技术哲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全国高校104个光学学科中只设置6个国家重点学科,山西大学有其一;全国高校97个科学技术哲学专业、38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只设置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山西大学居其一。

  按照新的学科目录,山西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7个,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位点数量在全国高校相对位置排在了第25位。在山西省2011年启动的省级重点学科评审中,哲学、物理学两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和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科学技术史、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体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9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相继通过评审,学校积极开展自主设置学位点工作,设立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草生物学等二级学科博士点。

  师资队伍 结构合理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山西大学始终坚持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把发现人才、用好人才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高水平、高素质人才与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87人,中科院院士1名,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1名;在杰出人才队伍中,有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4名,国家奖获得者13名,特别突出的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山西大学有17人,并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依托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引进海外专家,使山西大学入选“百人计划”的海外专家达到22人。大力优化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新增博士、博士后及海外博士使在岗专任教师博士学位人数达到57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4%。各项荣誉比比皆是,以彭堃墀院士为带头人的光学学科团队2008年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09年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以校长郭贵春教授为带头人的科技哲学学科团队,以副校长梁吉业教授为带头人的计算机科学团队,以董川教授为带头人的环境分析化学及应用团队,以贾锁堂教授为带头人的原子与分子物理团队为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以副校长行龙教授为带头人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团队被授予山西省创新团队。

  科学研究 成果显著

  山西大学有24个一级研究单位,各学院有一大批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山西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均发表过文章。学校在科技经费方面科学投入,使学校科研合作与社会服务走在了许多重点高校的前面。

  2011年6月,汤森路透对山西大学1980年至今发表的科研论文所做的分析显示:山西大学webofscience数据库收录论文从2004年开始,增长态势显著,合作伙伴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全球20余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有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被webofscience收录最多的学者,收录论文高达267篇;收录论文篇均被引次数为5.33次,平均每年的被引用次数达到440.56次,而且被引次数从2005年开始呈逐年高速增长的趋势,2010年被引近2500次,受到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的关注。“十一五”期间,自然科学研究共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5倍,其中SCI特一区论文从2006年的1篇增加到2011年的57篇。申请专利254项,授权159项,其中发明专利占绝大多数。近十年来,山西大学获得国家级奖励多项,彭堃墀等教授的“全固化单模单频绿光激光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张生万教授主持完成“低度有色配制酒稳定性的研究及应用”、程芳琴教授“芒硝法生产硫酸钾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工业化应用”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董川教授“新型光敏水解褪色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谢常德教授课题组“纠缠态光场及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还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9项。哲学社会科学方面,2006—2010年期间共发表CSSCI学术论文1897篇,其中SSCI收录论文3篇,出版著作343部;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奖150项,其中,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8项优秀成果奖,郭贵春教授的《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辩护》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刘毓庆教授、殷杰教授分别获得二等奖……2011年,山西大学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一等奖三项,实现省级三大类一等奖的全覆盖。

  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文库》是反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要研究成果的一套丛书,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山西文学大系》的出版是对山西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研究的一项世纪性文化积累工程。《〈科学哲学手册〉译丛》列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填补了我国科学哲学界尚无大型专业学术丛书的空白。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顺利完成,受到中央领导、相关部委的高度肯定。在第七届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中,山西大学获一等奖数量超过了全省的1/3。继郭贵春教授获得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之后,刘毓庆教授主持申报的“中日韩《诗经》百家汇注”和乔全生教授主持申报的“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两项课题名列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第二批)中标课题单中,实现了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零的突破。争取科研项目的能力不断加强,仅2011年,学校的科研经费就接近两亿元。

  人才培养 理念新颖

  人才培养始终是一所大学发展的首要职责。2006年,山西大学启动了“三学期制”,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三学期”制的推行不仅成为一个学习时间安排的改变,更成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此同时,学校强化实践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活动,并持续取得发展新突破。仅2011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获得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荣获“挑战杯”全国组委会授予的“校级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学校人才培养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本科生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学校还拥有国家在高校设立的所有奖助学金项目,并设立了学校奖助学金及18种社会捐赠(基金)奖学金,每年发放1300余万元,受益学生达58%。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2011-2012)》显示,山西大学本科教学竞争力排在一般大学第5位,综合性大学第23位。

  山西大学加强研究生教育,遵循“分类培养,提高质量”的原则,实施了新增学位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研究生不同的培养目标。现在,山西大学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其中光与原子物理教学团队为全国23个物理学类国家级教学团队之一,区域社会史教学团队为全国10个历史学类国家级教学团队之一。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10-2011)》显示,山西大学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在全国高校第62位,综合性大学第20位。

  基地建设 突飞猛进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实验室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全国唯一的由地方大学独立支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精细化学品工程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山西大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009年建成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十一五”期间,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获得了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的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和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文明和谐先锋号”的表彰,2009年第二次在全国151个基地评估中被评为“优秀重点研究基地”。近5年,山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数量上有了新发展,山西大学又新增国学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地方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方言与口传文化典藏研究中心4个省重点研究基地,至此,山西省省级研究基地数量达到7个。

  服务地方 更上层楼

  山西大学与省内各市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山西汾酒集团、山西三维集团组建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科技创新基地;聚羧酸盐高效水泥缩水剂、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高流态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保元精”口服液、灵芝种植生产技术、低度有色酒的配制技术、新型环保无尘教具、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收宝”、“肥田灵”生物复合肥等一批科技成果在省内外得到了推广转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推出咨政服务研究报告2个。话剧《立秋》上演后,得到了普遍的赞扬,国家有关部门将《立秋》誉为“新时期中国话剧的里程碑”,2006年《立秋》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并成为国家重点表彰的新时期十部优秀文艺作品之首。在成功抢救汉民族英雄史诗《杨家将》的工作中,山西大学取得了初步成功,填补了我国汉语言文学中没有史诗的空白,是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个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主体的学校。此外,在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中,省发改委确立41项预研项目,我校获得8个,占到近20%。

  国际交流 纵深发展

  学校聘请了45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与海外50余所高校或学术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研究,同时积极申请国际合作项目,以项目为牵引带动整个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还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山西省留学基金、日行贷款、校际交流和学校自筹经费等渠道,先后选派中青年教师到海外攻读学位、研修和学术交流。学校组织的山西大学艺术团,先后四次受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委托,赴希腊、老挝、柬埔寨、美国等地开展巡演、巡讲、巡展活动。仅2011年,学校派遣出国留学、交流人员,聘请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外籍教师、接待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欧美发达国家的一流来访专家超过百人次。参与建设的亚美尼亚埃里温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美国费佛尔大学孔子学院注重打造品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访问亚美尼亚期间曾专程赴埃里温布留索夫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参观。

  校园文化 精彩纷呈

  山西大学坚持“关爱学生”的文化育人自觉,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打造“六大文化特色”,形成了以“两论坛”“两节”“两活动”为核心的精品活动文化平台。

  依托文史哲学科优势,打造精品社科文化平台。开设了“国学大讲堂”“渊智讲堂”和博学论坛,设立了“姚奠中艺术馆”“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综合展馆”,开展了“山西历史文化进校园百场讲座”活动,创作了晋商文化精品《立秋》和历史文化精品《杨家将》。依托音体美学科优势,打造精品艺术文化平台。连续19年举办“百花奖”文艺汇演,连续10年举办校庆庆典演出,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携手共建艺术文化基地。依托地方大学地域优势,打造精品社会实践平台。积极开展农村结对帮扶、三下乡文化宣传、援助汶川地震灾区等实践活动。荣获中国大学生志愿者金质奖章,研究生支教团得到团中央充分肯定。积极推进“村官选聘”“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就业政策,建立见习基地56个,提供岗位2200个,2011年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3%。构建“多样化”社团文化模式,建立了4类72家学生社团,学生覆盖率达到72%以上。

  校园环境 文景相融

  山西大学占地面积2066亩,建筑面积90.7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320万册(件),电子图书2510(GB),还收藏有秦汉以来的碑帖近4000种,其中不乏稀见珍品,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亿多元。学校依托毛泽东、孔子、岑春煊、李提摩太、邓初民等中外名人塑像和百年校史展览馆、姚奠中艺术馆、校友纪念文化石等人文景观,渊智园、山西大学堂旧址、百年传统浮雕、文瀛楼等自然景观,传承了百年学府的厚重历史;依托逸夫楼、田家炳教育书院、社会史中心、美术展览馆、蓓森朵芙音乐厅等人文景观和鸿猷体育场、初民广场、令德湖、艺术楼、图书馆、令德阁、蕴华庄等自然景观,彰显了现代大学的时代气息,营造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生态共生共融的环境文化氛围,并逐步形成了以传统格局为主的北校区和以现代建筑为主的南校区。学校是省政府命名的“园林化单位”和“绿色学校”,获得山西省绿色校园、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省精神文明标兵示范学校等称号。

  办学目标 独树一帜

  2010年9月9日,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山西大学考察调研,他充分肯定了山西大学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并要求学校改革的步伐再大一点,目标再积极一点、豪气一点,气概再大一点,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山西具有卓越引领性、示范性作用的研究型大学。

  山西大学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山西是资源型地区、欠发达省份,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必须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在解放思想中加快发展。从教学型转向教学研究型,又转向研究教学型,现在,山西大学已把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列为“十二五”的总体目标。

  

  百年学府深情回眸

  山西大学堂成立初中西合璧名流汇聚

  110年前的1902年 (清光绪二十八年),在那个风雨如晦、动荡不安的年代,山西巡抚岑春煊秉持清政府以求“振作”的“新政”,以“方今士习浮嚣,危言日出,全赖昌明正学,救敝扶颠”为念,在省城太原令德堂书院和晋阳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山西大学堂。

  建校之初,山西大学堂分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两部分,中学专斋由原省城书院改建而成,西学专斋则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一手新办。中国第一所大学译书院1902年在上海开设的山西大学堂译书院的成立,是中西文化融合最重要的标志,这座译书院翻译出版了《世界商业史》《应用教授学》等25种高、中等和师范学校教材,直接引进和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学术思想。因而,山西大学堂既有传统书院的背景,又有新式学堂的样式,点燃了中国近代科学文明之火,对于近代学制改革和新学体系的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尽管创建之时,学校占地面积仅200余亩,但中西合璧,相得益彰,不仅开创了山西教育的新纪元,而且在20世纪初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等仅有的几所大学一起,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先河。

  浓郁的文化氛围,自由的学术气氛,吸引得国内名宿大家云集并州。章太炎弟子“南黄北李”的黄侃、李镜蓉,京师图书馆馆长、总统府顾问、故宫博物馆代理馆长江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大法官梅汝璈等学界名流都曾任教山大。值得一提的是,1925年陶行知主持的中华教育改进会第四届年会也因此选在山西大学召开,蔡元培、黄炎培、蒋梦麟、俞平伯、徐志摩、熊希龄、郑振铎、叶恭绰、胡适、朱自清、柳亚子、梁漱溟、赵元任、周作人等国内学界名流群贤毕至,被传为文化界佳话……中国石油地质学的奠基人孙健初,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曰伦,中国生物统计和作物育种学科主要创始人王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院士、清史专家萧一山,曾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鲁迅的挚友、著名散文家川岛等众多优秀学子皆出自这里。

  瑞典国格致博士,当时任山西大学堂西斋化学教员的新常富不无自豪地写到:“山西大学被认为是亚洲最好的大学之一。”

  山西大学再度组建开枝散叶燎原华夏

  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办学之道的山西大学堂在创办期间,毕业的各类学生500多人,最早的一批留学生包括担任过山西大学校长的高时臻、王录勋等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育法令。遵照新的规章,山西大学堂改称山西大学校。至此,山西大学开始奠定文理多科综合性大学的基础。

  1949年6月初,当山西大学自北平迁返太原复课时,全校文、法、工三个学院教职工达192人 (其中教师仅74人),在校学生355人。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晋察绥蒙唯一的高等学府,学校发展迅速。至1953年,在校生达2185人,教职工1078人,5年间毕业1432人,相当于解放前47年毕业生总数的1/4。学校除原有的文、法、工三院外,理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均成型挂牌,山西大学成为包括文、法(财经)、理、工、农、医多学科的新型社会主义综合大学,为山西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3年5月,政务院批准实行《关于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山西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工学院、师范学院分别独立建院,现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都与山西大学有着历史渊源。1959年,山西大学再度组建,成为山西省唯一一所文理兼备的综合大学,也是山西省在联合国最早注册的高等学校。

  2005年5月,山西大学成为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大学。而今,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已跻身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60到70位,在地方高校中稳居前5位。

  110年沧桑巨变,山西大学几经跋涉,筚路蓝缕,但始终薪火相传,续写华章。一代代山大人默默耕耘,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形成了面向世界、直面未来的办学风格,成就了百年老校 “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优良传统。


TAG: 华章 山西大学


顶:10 踩: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2.76 (2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8 (122次打分)
【已经有20人表态】
9票
感动
4票
高兴
7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