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晋商走西口 不能忘了东口“张家口”
广义上的走西口,还包括“东口”张家口。
民国儒将高维岳在张家口大境门上题写的“大好河山”,古朴苍浑,气势开阔
大境门称万里长城第一门。长城要塞多以“关”或“口”命名,唯独此处称“门”。关,闭也,为防御而设。门,闻也,为交流而设。顺治元年,大境开门,开出了一个晋商的时代。
张家口市桥西区原书记张景迷恋晋商旧院,好听晋剧,谈起晋商在这块土地上的百年风云时,老人时露钦佩之情。
张家口东望京津,西联三晋,北接蒙古,草原民族与汉族间的小规模交易自古就有。明时出现“以布帛易马”贡市,清初成为北部唯一的对外口岸,时称 “旱码头”。草原贸易利润颇丰,一包火柴换一只羊,一个玉烟嘴换一匹马。商人们从张家口向北,经苏尼特右旗,至二连浩特、达库伦,一直延伸到恰克图、莫斯 科,此道即张库商道。
起初,张库商道由范永斗等八家晋商垄断经营。后来清廷放松禁边,眼光长远的其他晋商携资纷沓前来。他们上到绸缎,下到葱蒜,无所不营。
凡晋商巨擘,均以张家口分号为股肱。大盛魁在张家口的分号,由财东王相卿亲自坐庄,百亩茶山,千顷桑园产出的南货,大多集中于此。祁县乔家在此 经营碱业百年,碱培就拉了百万吨。太谷曹家贩曲绸,每年运往库伦、恰克图等地12000余匹,价值白银36万余两。榆次常家更是于此发迹,常威弃农经商, 挑着“榆次大布”在张家口贩卖,至光绪年间,常家的商业资金超出百万白银,号称“中国外贸第一世家”。
晋商财富急剧增加的同时,张家口也由一军事小堡变成商业重镇。清末,张家口共有店铺1600多家,票号、钱庄多达42家。每年输入商品就需120万头骆驼和30万辆老倌车,仅输出茶叶一项,就需要10万头骆驼。大境门外房价奇高,一处铺面的月租金竟达50两白银。
张景退休后组成了18人的文物保护队,每日义务巡游于堡子里晋商古旧建筑。他笑言,现在住户都意识到了大院的价值,前年一商人来到某晋商旧院,想用塑钢窗户置换其木雕窗棂,再加500元钱,被住户痛快拒绝。
张家口堡子里的旧院透着浓浓“山西味”,墙上喜鹊登梅,门侧马上封侯,仅各户门口的抱鼓石,就有二十多种。常家旧宅的二层木质小楼,精巧雅致, 百年风雨不减其色。在一处晋商婚房,照壁上砖雕“燕禧”清晰可见。院子是山西传统单出水,房子无后窗,不仅防盗,私密,还取“肥水不入外人田”之意,院中 排水口为铜钱造型,取意“水流钱留”。
张景说,他们这代人,从小耳濡目染,就爱听个晋剧。市里晋剧团的演出从不错过,收音机也见天播放,至于山西电视台的《走进大戏台》,更是每期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