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内参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山西汾西:师家沟清代民居拟筹建“影视基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青年报   发布者:赵志伟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1年12月10日 21:27


 

汾西师家沟将成民俗特色文化村 清朝被誉“天下第一”拟筹建影视基地

山西汾西县师家沟清代民居,又称师家大院,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汾西县城东南5公里处。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几朝扩建,占地面积百余亩。在清朝师家沟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这里三面环山,南面临水,山清水秀景致优美,村落民居砖构窑洞式宅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鳞次栉比。村周环绕的石板路将民居围成一体,村内宅院均是师氏家族建造,路外散落着师族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糟房、酒房及他姓宅院。

近年来,这座可以同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相媲美的明清建筑,以它特有的魅力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前不久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温故 1942》在这里拍摄取景。11月29日,山西影视集团的工作人员在这里考察,准备在这里筹建一个影视基地。

汾西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王玉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计划将师家沟打造成民俗特色文化活动村,来提高师家沟的知名度。”

“天下第一村”美誉

师家大院共有大小三十一家院落,建筑群以四合院、二进四合院、二楼四合院、三楼四合院为主体,分别设有正房、客厅、偏房、过厅、书房、绣楼、赏月房、门房以及工仆马厩等用房。

整个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相互穿插,又有垂直方向的互相渗透,充分体现了丘陵沟壑区依山就势,窑上登楼的建筑特点。同时又融合了平原地区多进四合院的布局风格。村四周有约1500米长的石条人行道,构成环村环行道,环道以外建有酒坊、醋坊、染坊、豆腐坊、油坊、造纸坊、当铺、盐店、药店、学堂、牌楼、祠堂等附属建筑。

师家大院文化内涵极其丰富,集砖、石、木雕为一体,垂花门、檐廊、隔扇等雕刻精细。仅窗棂图案就有108种、门额牌匾150多处。“东山气”、“南山寿”、“北海风”、“敦本堂”、“清白家风”等题额,字迹浑厚,刚劲有力,处处散发着封建社会耕读世家的文化品位。

王玉富说,最值得一提的当数建筑雕刻艺术,可以说是清代乡风民俗的集中体现。其木雕、石雕、砖雕,分别装饰着斗拱、雀替、挂落、栋梁、照壁、柱础石、匾额、帘架、门罩等各个方面,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仅以“寿”字为变化多样的窗棂图案多达一百零八种。

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华,在清朝师家沟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又由于地处偏僻山乡,在数百年的动荡与战乱中得以幸存。师家沟以其高品位的文化含量,逐渐被发现和认识到了它的独特价值。

清乾隆师氏家族兴建

山西的社会经济在明清两代,尤其是清初至同治年间发展到了极盛,商业活动遍及海内外,票号业几乎垄断了中国的大部分金融市场,晋中临汾、长治地区是晋商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些聚集了大量财富商人发财后无不在家乡构筑豪宅大院,以显示其富有。留存至今的大量明清民居就产生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师家民居既具有山西官商民居的一般特征,又具不同的地域特点,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师家沟以师族为首,师家大院闻世,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期,逐步扩建而成,占地面积十多公顷,分主体和附属建筑两个部分。

王玉富介绍说,清乾隆三十四年(1789年),师家开始修建,4号、5号、6号、7号大院共4座院落。嘉庆年间(1796年)建9号、10号、12号、13号大院,共4座院落。道光年间(1821年)建2号、3号大院,共两座院落。咸丰年间(1852年)建1号、8号院、祠堂、学堂、醋房、染房、油房、盐店、当铺、石板路等附属建筑。咸丰年(1857年)建石牌坊一座。

师氏民居创建于明末清初,师家是一个以农耕为业的农户家庭。清初,从第三代开始由于在经商、经学方面的业绩,师家成为当地的旺族。第五、六代中通过捐纳和求学有11人获得监生、贡生等功名,获得六品、七品、八品、九品等官衔也为数不少,师家的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师氏家族成了官与商的结合体,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征。

清代后期,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取代旧有的封建经济模式,师家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师家的宅院也没有再进行过修建,保持了原有的风貌。

不断开展保护修缮工作

“师家大院以北方窑洞为主体,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衬托,以独特的设计理念为特色,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众多高层领导人的关注。”王玉富特意提到。

国家文物界泰斗罗哲文老先生考察师家沟后题词:“文物精华,窑洞瑰宝”。全国人大原副主任费孝通研读师家大院开发方案后,提笔:“汾西县师家沟民俗文化活动村”。山西省委原书记李立功考察后题词:“晋商文化又一村”。

法国、香港和国内北京建筑学院、天津建筑学院以及其它院校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西安科技建筑学院在考察报告中这样描述,“师家大院是一座在避风向阳、冬暖夏凉、节能节地、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中产生的。”并且把师家大院辟为该校教学基地。

中国油画学院更是视其为宝中之宝,租赁10号院落作为长期写生基地。同时这里也是影视界外景的很好选择之地,先后在这里拍摄了战争题材故事片《飞虹塔下》,农村题材故事片《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网络电视剧《风沙淹没师家沟》,以及近期拍摄的 《温故1942》。

王玉富说,近年来汾西县政府和文物部门非常重视师家沟的保护修缮工作、已收购师家大院为国资所有。先后修缮了9号、10号大院,委托山西省古建研究所、北京建筑学院作了相应的建筑修缮方案和文物保护规划。建设部门将大院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明年,要将大院破损的地方,进行全部修缮。

村民生活还很贫困

在保护和修缮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对师家大院的旅游发展也做出了规划。“我们将师家沟打造民俗文化活动村,开设一个民俗大观园:过年、元宵、清明、端午、六月六、八月十五、九月九、婚、丧、娶等民俗活动都会真实展示,还专门开辟婚礼活动园,骑马、坐轿、着古典婚装,成立鼓乐队,礼宾先生主持,按照婚习俗进行,迎亲、用宴、典礼、拜天地、闹洞房等活动。”

不仅如此,还要开辟饮食文化园,进行北方小吃介绍,在春节期间做年馍,在夏季做粽子、凉糕的推广和展销。体育娱乐园中进行游地灯活动,布置黄河九曲迷魂阵。农家生活园中不单独建宾馆,在大院内设火炕住宿,风味小吃。还要有师家大院建筑文化、家族史、农工发展史、商政史、名人轶事、传奇故事的成列展览。鼓乐文化园、民间书画园、地方特产园等特色园区也要开辟。

王玉富说:“师家沟村现有一百多户人家,约六百余口人,由于交通不便,比较封闭,村中经济和旅游的配套设施尚不发达,村里仅有一个小卖部,没有小旅馆、小饭店,游客吃住很不方便。汾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资金问题,有很大的阻力,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TAG: 山西 影视 汾西


顶:3 踩: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3.22 (9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8 (81次打分)
【已经有3人表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