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潮头读浙商
引言
经历过苦难的人,方懂得幸福之珍贵;遭受过欺凌的民族,更知晓复兴之迫切。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世纪,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世纪。
世纪末,一位有钢铁般意志的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将万里疆海连成一片。从此,千里江山龙腾虎跃,万顷海域掀起狂飙。中华要复兴,国人要福祉,百年耻辱要洗去。近半个世纪的奋斗与拼搏,铸就了一个繁荣富强的大国,成就了一代智慧的经济新人,造就了一个个美丽的财富神话,诞生了一支支雄劲的文化商旅。
卷一 浪起瓯江
中国东南沿海奔流着一条永不止息的瓯江,它流经永嘉、鹿城注入浩瀚东海。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甘甜乳汁浇灌着瓯江大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温州人。
温州,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温暖湿润,人口稠密。昔日此地交通不便,出入艰难,偏于一隅,故形成那里特殊的习俗,涩异的方言,喜鲜的饮食,独有的文化,以及温州人独具的性格。
温州及浙江人经商办厂历史悠久。古人曰:“越人善贾。”浙江人历来以经商著称。越国名臣范蠡功成身退,弃官从商,积资巨万,三散千金,誉为一代商圣,给浙人以深刻的启迪。
南宋,是浙江人意气风发、豪情绽放的年代。宋都迁杭州,政治文化中心南移,促带了江南繁荣兴旺,也诞生了永嘉、金华、永康三大学派。他们倡导功利,反对虚谈,为浙江人奠定了重实际、讲实利、求实效的思想文化基础。浙人深受其影响,从商、经商、兴商风气一直很浓。
明末清初,宁波人“重富贵而羞贫贱”,出现了“士庶并营有无”的现象。涌现出费纶志、虞洽卿等一大批经商“大王”,抒写了中国工商史上的百年辉煌。与此同代,龙游人“多行贾四方,其居家土著者,不过十之三四耳”。他们在金衢盆地崛起,逐鹿中原,远征边关,飘洋出海,以“遍地龙游”的气势,在浙中西南部崛起一个堪称国家级的龙游大商帮。
近代杭州人叶葵初、绍兴人吴鼎昌、海盐人张元济等,展现了文人经商、学者转商、弃官从商之胜境;湖州南浔刘镛、邢庚星、邱茂泰等富商营造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荣耀。历史已牢牢地记住了浙商那一页,而时代离商事已悠悠久远。
沉睡雄狮终将觉醒,长卧蛟龙定要飞腾。历史走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温州及浙江人仍然隐承着越人经商好贾之特质,永不泯灭地做着致富的梦想。时任永嘉县委副书记李云河敏锐地觉察到农村要富裕,田要包到户。他在中国率先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结果被打成右派、开除党籍、撤销职务、下放劳动,受到沉重打击。曲折怎能平抑温州人心中的向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温州人大胆地从田野里走出,挑着补鞋机等给城里人补鞋、理发,甚至悄悄做生意,办起前店后厂。南北闯荡的温州人经历了“割资本主义尾巴”、“心存忧虑办企业”等阶段,从起初的小作坊、小公司、小企业,到今朝的大手笔、大集团、大事业,创造了让世人耳目一新的温州模式。它从“姓资姓社”的争论,到“先生孩子,后取名”而一锤定音,并与“苏南模式”、“珠三角模式”共誉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三大模式”。
青年时代,我曾在温州一带做过事,耳闻目睹温州的风土人情,耳濡目染那里的山山水水。温州人的勃郁豪情,温州人的精神风貌,温州模式的时扬时抑,都令我难以忘怀。
温州人,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有人说,他们的头发是空的,他们的胆子特别大;而我说,他们的脑袋特聪明,他们的性格有个性,他们的理念很创新,他们的处事有魄力。温州人思想敏锐,眼光独到;作风凌厉,敢作敢为;宁当鸡头,不做牛尾。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一台风扇吹全省,一颗纽扣撒全国,一只火机亮五洲,一双皮鞋跑世界,一时间温州人干得风光又自信。
温州经济蓬勃发展,永嘉纽扣、乐清电器、瑞安汽摩配、鹿城皮鞋、打火机等市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中国鞋都”之誉已在全国打响,区域发展也从楠溪江时代向东海时代挺进。瓯江两岸的企业火了,江心的航船正了,江中之浪又缓缓涌起。
卷二 潮涌钱塘
解放思想的浪潮,越过峰峦起伏、重重叠叠的括苍山,慢慢地向浙中、浙北推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每到金华、义乌一带,常听到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义乌农妇冯爱倩摇着拨浪鼓为贫寒之家寻找出路,偷偷摆起了小摊。有关部门禁止她。她鼓起勇气在义乌县政府门口拦住谢高华书记论理:“为何不许百姓摆摊?不许做买卖?”争论了半天,谢书记难以说服她。就说:“你摆吧,工商不查你。”随后,县政府顶着压力很快作出“四个允许”的大胆决策,让义乌百姓自由经商。冯爱倩怎么也没想到,谢书记、县政府会如此体恤民情。从此后义乌百姓再也不要为摆摊经商而提心吊胆,再也不要为农副产品买卖而担忧,再也不要为贫困的生活而犯愁。多少年就凭这么一“摆”,摆出了全国小商品的大流通,摆出了义乌千百万个富裕家庭,摆出了浙中一带经济大繁荣,摆出了震惊寰球的义乌小商品城。
当我带着赴浙实践的百位清华、北大博士生再次来到义乌时,深深地被这里日夜喧嚣的市气所感染,被这里川流不息的人气所吸引,被这里车水马龙的商气所振奋,被这里遍地是金的财气所诱惑。我驻足于小商品大厦门前,陷入了沉思,细细地咀嚼着义乌不寻常的发展历程。往昔义乌北门破旧不堪,从前福田村一片荒芜,眼下义乌小商品集散如魔方变幻,似几何级数攀升。由原来十几个摊位到近7万个商铺;由几个卖货郎到20万经销商;由几件物品到170多万种商品;由几万元成交额到千亿元销售额。其规模、人气、气势和繁景,令世人赞叹!
在温州人和义乌人冲破阻力,甩开膀子大干之时,浙北还悄悄地流传着一种呓语:“浙北汉子思想保守,观念陈旧,闯劲不足,难成大事。”
然而,杭州湾滩涂上那位铁匠出身的鲁冠球对此不屑一顾。他不信邪,不畏难,对大伙儿掷地有声地说:“怨天尤人没有出路,消极悲观走向死路。”在风云变幻的年代,他变卖家当将资金投进公社农机修配厂,把命运押在企业上。他豪言“奋斗十年添个零,七十年代万向集团员工最高年薪要达1万元,八十年代10万元,九十年代100万元,2000年1千万元!”如今千金诺言都已一一兑现,企业也越做越旺。鲁冠球成了民营企业的“常青树”,外地民工的“菩提树”,当地政府的“摇钱树”。他从一个打铁匠成长为中国著名企业家,成了浙商的优秀代表。
谁都不知晓,鲁冠球已创出一番事业,而不惑之年的宗庆后却还在苦苦地探索与挣扎。人到四十多岁已把梦想寄托于下一代,而宗庆后在被命运遗弃大半生后,仍紧紧地抓住机遇给予的一丝希望。他承包的校办企业又小又穷,几个人搭伙蒸饭还受气,而他有人生寄托后,斗志昂扬,以夸父追日般的速度来弥补剩下的时光。他“总想做点事,想出人头地”,要成为杭州的“李嘉诚”。二十多年创业,大器晚成,梦想成真,终以财富800亿元成一届中国首富,这包含着多少的曲折和艰辛,需要多少的勇气和智慧!
面对娃哈哈旧址,我凝神遥想。在这里,宗庆后率领几个退休教师做着一个梦,要把江南水乡之水做透、做妙、做精、做绝;把江南水乡之水汇聚成潮,涌向全省、涌向全国、涌向世界。在这儿,我透过陈旧的院墙,宛如看到了昔日弃官经商,做得又大又强的陶朱公;看到了四十踏入空门,悟心悟道的弘一法师;看到了四十多岁才做县官,不为奸佞所屈服的海瑞。他们都是大器晚成,史有名声。人啊,人!是一个探寻不完的梦,不在岁数大,不在起点低,不在出身穷,在于一颗恒久的心。
谁能想到,成功者之背后遮蔽着无数的失败者。在千百万经商办厂大军中,他们注册了,倒闭;倒闭了,又注册;闯荡了,回乡;回乡了,又去闯荡。一回又一回默默地接受无情的失败,一辈又一辈寂寂地承受大浪淘沙,一代又一代做着致富的梦想。其中有谁知道究竟淘汰了多少人,有谁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有谁知道在光环后面献出多少昂贵的人生。萧山道远集团董事长裘德道个人资产几十亿,首个个人买飞机,地震捐款上千万元,事业做得也挺大。但年仅五十飒然离去。人们称他是悲情枭雄。其悲剧是仅凭威望和勇气管理企业,缺少现代企业制度理念,缺乏团队辅助,在遇到发展瓶颈时,不能平稳转身,倒在了重重压力之下。这样的人还有王均瑶等。他们不会不知道仅凭个人的能力难以管理大企业,他们不会不知道没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就难以支撑,他们不会不知道不接受新理念,不转型升级就难以生存。
廉颇老矣,蔺相如也已筋疲力尽。多年的闯荡,首代浙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继有人否?二代浙商在哪里!
“我来了!”马云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出杭师院。老师们逗趣地说:“马云是个外星人。”外星人怎么啦,外星人也要到地球上闯荡。论文化,马云是个学士;论年龄,天命之年尚未到;论出身,家庭十分普通;论资历,创业不过十来年。怎么他有如此的胆识,如此的顽劲,如此的风发,如此的能耐,如此大的气场。短短几年三级跳,一个文科生“跃向葱茏四百旋”,从低平台一步跳上高平台,闯出了一个偌大的天地,组成了一支偌大的团队,拧成了一股偌大的力量,成就了一番偌大的业绩,写出了一篇常人难以达越的辞章。马云是个聪明而有个性的人,棱角分明的脸上充满了智慧。他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韧劲与创新是马云最大的本领。庚寅年马云个人资产近百亿元,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科技界最聪明的五十人之一。“阿里巴巴帝国”正在向全球快速挺进。
用血性开头,以豪迈延续。近半个世纪,浙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开了个漂亮的头。他们豪气入肠,七分酿成了胆量,剩下的三分聚成了智慧;帷幄一运,铸就了大半个钱塘。如今,散居全国各地的“浙江村”、“温州城”、“义乌街”似山花烂漫,姹紫嫣红,如火如荼,遍布中华。他们吸取宁波帮、龙游帮天才商人的智慧,使浙江人骨子里天才般的创富欲望在新世纪得到集体喷发,使昔日的辉煌经过数十年的沉寂再次重现,使浙商在改革的风云中横空出世,集体亮相。
我荣幸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见证了浙商的兴盛。这是一片“老板之乡”的神奇之地,是“草莽英雄”诞生的地方。这里藏龙卧虎、能人辈出、卓尔不群,徐冠巨、冯根生、楼忠福、宋卫平、冯亚丽、李如成、黄巧灵、丁磊、沈国军、陈天桥、周晓光等风云浙商如钱塘大潮,猛虎排阵,倒海翻江,波澜壮阔,气势如虹。
此正谓,尝胆卧薪富欲强,端木陶朱为商榜;千年三兴香火续,辉煌又涌我钱塘。
卷三 湖畔点金
钱塘自古繁华,临安历朝盛兴。杭州向来就是浙江政治和商业中心。此地,思想活跃,学派林立,百家争鸣,涌现过一批政治家、思想家,多次发生过政治和思想上的大论辩。陈亮对朱熹 “王霸与义利”之辩等,至今留下深深的记印。
当今,钱塘学术再次盛兴,风云浙商岁岁开锣,各路名商汇聚湖畔,“给力”局长巧斗“央嘴”,西湖论剑点石成金。杭城又成传播浙商经验、共谋浙商大计的大学堂。企业家们在高高的讲台上,畅述着自我的奋斗与成功,学者们在条分缕析中为浙商指点迷津,官员们想方设法为浙商导航引路,营造宽松的环境。我多次静静地聆听浙商的艰辛创业史,细细地品味浙商的奋斗人生、特殊人品。
他们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这就是浙商性格象征。浙江商人如同山坡上百节草,一落泥土就生根,一有阳光就灿烂。他们山海谋生食之不足,木雕石刻辛劳求存;磨剪子、戗菜刀走街串巷;修皮鞋、打白铁风餐露宿;弹棉花、做美容不辞辛劳;收鸡毛、捡狗屎不嫌不弃;没有什么不干,没有地方不去。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爬火车睡地板,做人家不愿做的事;九十年代,他们走关东闯西南,做人家不敢做的事;千禧年,他们跨大洋越千山,做人家做不了的事;世纪初,他们转观念再升级,做人家想不到的事。为创业他们想出千方百计,道出千言万语,闯过千山万水,忍受千辛万苦,应对千变万化,回报千恩万谢。吃尽了人间之辛,受尽了人生之累,吞嚼了离别之酸,尝遍了商场之苦。他们历经磨难,百折不回;巧渡调控,抵御寒潮;费尽心血,闯过危机;走过低谷,企稳回升。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
他们敢为人先、自胜自强。浙商,天生一付叛逆骨,敢说敢干,敢打敢拼。此乃江南山水之造就,先贤文化之哺育。楚国大夫屈原宁为国死,不愿苟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以杂文作匕首,抨击时弊。先人文化一代又一代地影响着浙商。浙商也从中吸取精华,传承衣钵,绽放光辉。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他们顶着多变的政治气候,硬在石缝中顽强地生存,在曲折中奋力地追逐,在起誓中艰难地成长。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是中国首个打破“铁饭碗”的先行者,首个在企业实行“联产计酬制”的创新者,首个受到当时国内高层肯定的改革者和风云人物。吃螃蟹是要付出代价的。步鑫生可好吗?他很孤独,很寂寞,很平静,也很超然。国人是不会忘记他的。
他们精诚合作、抱团互帮。浙江人在家乡有时不一定协作互助,但一出乡关就变了,变得大气,变得团结,变得纯粹,变得有素养。这也许是“男儿立志出乡关,业不成名誓不还”诗句的激励,也许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理念的影响。这种人文情怀深深地渗透于浙商之中。浙江商人抱团经商、抱团解困、抱团走向全国、抱团闯荡大洋。他们是一个团结的群体,互帮的群体。在陈金义集团陷入资金困境时,鲁冠球就像兄长般地发去传真:“事至此,先了结,多少钱?来人拿!鲁冠球。”字字句句蕴含着兄弟般的友谊和长者风范。这种风范是瓢泼大雨中为人撑开的大伞,是炎热骄阳下替人遮荫的大树,是三九严寒送上的一盆火炭,是仗义之人肩上扛着的思想头颅。闻者无不为之动容。诗人韩永学有诗赞曰:“鲁班放木鸢,冠世立箴言。球府镶金玉,山歌种福田。莲花遮二子,藤紫盖三玄。万向趟新路,十方举泰山。”
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我有幸在浙江省企业家协会兼职,常与浙商名流接触交往,促膝谈心,深为他们讲究诚信、目光远大的品质所折服。正泰集团产品出口希腊,货箱破损,偶尔发现产品有瑕疵,南存辉毫不犹豫在海关全部开箱检查,严把质量关,企业损失近百万元,希腊客商为之感动。企业家们深深懂得,诚信是立足之基,诚信是品牌之魂,诚信是企业之道,缺乏诚信难以站稳脚跟。
在旷日持久的商战打拼中,起初,他们身无分文,脚穿布鞋,腰背布袋,告别亲人,出走乡关,充满了幻想;后来,他们赚了小钱,手拎皮包,腰挂手机,携妻带儿,走南闯北,心中有梦想;现今,他们发了大财,手提电脑,花费刷卡,神采飞扬,飘洋过海,胸怀大理想。浙江商人有一个智慧的头脑,有一身特殊的本领。他们嗅觉敏锐,明察秋毫。当别人看不清一时的经济形势时,他们洞察先机,明辨方向,主动出击,已先行尝试大胆创新;当别人苦于企业经营成本太高时,他们另辟新天,大胆西进,拓展海外,赢得了企业持续发展;当别人津津乐道欣赏国外新车时,他们勇于创新,自主研发,大胆实践,已开辟民企造车先河;当别人在为买船不如租船争论时,他们转变思路,厉兵秣马,挖土填湾,万吨船厂屹立于东海;当别人还在热衷于传统金融业时,他们独树一帜,领先创新,网络融资,“手机贷款”已方兴未艾;当别人还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时,他们敢于探索,不怕艰难,利用网络,虚拟经济已一鸣惊人。浙江商人深深懂得嘴里吃一个,手上要拿一个;口袋装一个,纸上要画一个;远处看一个,心中要想一个。迟人一步,事事被动,领先一步,海阔天空。
浙商的成功不仅因为有优良的特质,他们与时俱学,不断补课充电,使自己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青田农民周建成,初始文化为初中,多次失败教训深,脱产学习进浙大,系统培训,素质提升,执掌了美特斯邦威的帅印。浙商的文化提升日新月异,学了大专读本科,最后还上MBA。
浙商不仅有“草根精神”,还是一代“文化贾儒”。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出身寒门,家境清贫,姐弟三人因缴不起生产队公积金而被人瞧不起。母亲对广昌说:“你长大要争气,有出息,做一个有用的人。”他初中毕业不顾父亲反对,放弃上师范,硬要读高中,立下军令状,不上大学誓不休。后进复旦又留校任教,为做“有用的人”,与四同学辞职下海,一展宏图抱负。他出思路,订计划,绘蓝图,分工协作,一天当作两天用;他抓开发,上新品,占市场,全力促销,一人当作两人使;他筹资金,搞运作,谋发展,实施兼并,一元掰作两元花,终于事业有成,逐渐打造出专注中国资本运作,又具备世界眼光的投资集团。贫家学子成了上海滩的富豪、上海浙江商会会长。美国总统访华时专门会见郭广昌等代表。此真乃“郭公鸣复旦,广告唱和黄。阳卦寻龙蹄,昌辞觅凤翔;四人围沪上,一路尽青扬。西月临池水,东篱透曙光”。
白天经商,晚上读书已成为浙江商人一生的追求。读天下书,走天下路;善读书养才气,能忍辱养底气,敢作为养浩气。读书提品位,读书增理性,贾而好儒永无止境。学习成了浙商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学习成了浙商攀登事业高峰的台阶,学习成了浙商渡向成功彼岸的明灯。这就像一块石头原来很普通,在它身上雕了龙、刻上皇帝的名讳,便成了玉玺;也像一颗松子落在悬壁里,历经风雨,不屈不挠,成了名松。
他们勇开先河,坚韧不拔;腹有良谋,胸怀大志;不畏艰辛,永不言败。浙商拥有如此的胆识与智慧,拥有如此的壮志和豪情,其他商人是很难企及的。
浙江商人的优秀品质灿如繁星。每当我听罢企业家们的演讲,总在不断地自问:浙商的精神源头在哪里?文化之根在何处?我反复琢磨,深入细想,这大概来自于这方土地上的四种文化之根。一曰“先祖文化”。浙江自古是文化之邦,河姆渡、良渚、上山三个先祖文化遗址,源远流长。一万年前人类祖先早早爱上了这方土地,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上山、吴越等文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对浙人刻骨铭心,脱贫致富欲望之强烈就像勾践复仇一样。二曰“土狼文化”。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黄土丘坡占据大半,周旋余地小,如山地里的土狼,只能栖息于树木与裸土相交之地,以短、平、快的方式求得生存。浙商的血液里蕴藏着土狼文化的根。三曰“耕牛文化”。江南耕牛脚踏实地,忍辱负重。浙商四处闯荡,常年不归,风餐露宿,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不就是“耕牛精神”的体现吗?四曰“海鸥文化”。浙江商人通过海上通道,春季出海,冬季回家,来往于大洋之间。就像勇敢的海鸥,冬天在西伯利亚繁殖,春夏之季到东南亚生存,年年往返,长途奔徙,香火传递,以求生存。这四种文化或许是浙商人格特质形成的原因!
卷四 港湾思危
人生有成易自喜,不知山外有天地。应学孔孟“日三省”,天涯大路会有期。
放眼当代中国经济史,浙商可谓是一艘在大海上航行日久的巨轮,当下已走到十字路口。是否应收目眼下,清火理气,港湾思危,以便前行!
那些年,我在清华大学总裁班研修,与一批年轻企业家相濡以沫,同寝共饮,常与他们开展“浙商危机”的争论。回眸浙商创业史,“姓资姓社”的争论已经远去,而小富即安,还是做大做强的思考,仍久思不下;国际金融危机一劫已经越过,而满足现状,还是转型升级的思虑,仍难下决断;人才富则企业强已成共识,而舍得花钱引才,还是应付当前的理念仍远未到位;五分天下有其四虽是定局,而停滞不前,还是再创佳绩的思想,仍在彷徨。浙商的先发优势渐渐失去,后劲显趋不足。环顾四周,后有追兵,旁有奇兵,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勿庸讳言,浙江百分之五十的企业主来自草根,缺少文化,心志欠远,闯冒之中创了业,得到这份田地已心满意足。说存款,银行已有千百万;讲享受,汽车房子样样有;论名分,代表委员誉不少。小富即安,观念陈旧,思想不进取,制度不再创新,企业遇瓶颈。这是一种自生性的危机,怎能让其生根?
一些民营企业顺风顺水,事业越做越大。于是他们脑子慢慢发热,行动变得冲动;放弃主业做副业,不抓研发去转行。炒股票搞期货,放借贷投房产,头脑发热,盲目扩张。此类机巧实在愚笨。
浙商虽已站在制造业的制高点,但没有凸显“产业领袖”地位,原因是资本运作能力欠缺,难以做大做强。探索资本运营规律,提升运作能力已迫在眉睫。
许多浙商不懂外语,缺少国际经商经验;企业团队懂国际规则、能越洋谈判的人才少之又少,进军海外,困难重重。
有些年,我因撰写《民营企业收入分配新论》一书,发现一些民营企业交班紧迫,后继乏人,五十一岁以上的企业家已近百分之四十;一些“富二代”志不在企业,不愿接父班;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又缺乏,造成青黄不接等等。
种种危机表明,浙商已非过去的浙商,浙商不能固步自封、沾沾自喜,不能深陷于觥筹交错,不能沉醉于披红戴花,不能欢欣于莺歌燕舞。浙商要猛醒,要自强,要再雄!
卷五 起锚再航
眼前,是静悄悄的港湾;远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一艘刚刚休整过的航船就要整装出发。这艘船已积聚多年从商经验,这艘船已身强力壮羽翼丰满。她像海燕,如雄鹰,似战舰,胸怀大格局,身负大使命,将搏击陌生的明天,驶向胜利的彼岸。在此,祖国有期盼,人民有寄语。
浙商啊!在远航的征途上要度势趋时,再捉机遇。
当今之世界,谁有眼光,谁就能把握机遇;谁有谋略,谁就能接受挑战。浙商是一群聪明种、一帮开拓者、一批智慧人。他们先人一步办企经商,快人一步闯荡市场。无论是从事有特色的市场经济,还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无论是与国内同行的谈判,还是跨行业的较量;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还是品牌意识的树立,他们都是佼佼者,都是成功人。
不是吗!李书福农民出身、脑子灵光、充满激情、坚韧执著、不怕风险、不惧挑战。他个子虽小,但身上有一种磁性和能量,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磁场。他一生的梦想是造小车,尽管此路荆棘丛生,十分艰难,但他三番五次赴京呼号奔走,申请造车许可证。“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元,一切企业来自负。”然而,遭到有关人员的多次拒绝。但他从不灰心气馁,长期坚持上下奔波,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甚至脑袋也秃了顶。在迫不得已下再次实行“绕路”计划,买下濒临倒闭的部属小客车厂,又一次“借船”出海。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首辆“吉利豪情”轿车豪迈出品,实现了他多年的造车梦想。李书福何以成功?是他深谙了中国国情的其中之道,是他执着地追求挚爱的汽车事业,是他娴熟地将国际资本巧妙运作,是他将全国当作一盘棋步步走通。而今,吉利集团小轿车畅销亚非拉,还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再次让中国民营企业笑傲江湖,扬眉吐气。李书福是中国民营企业第一个办大学,第一个造轿车,第一个兼并国外名牌汽车公司的人,其胆量、魄力是何等之大;其毅力、韧劲是何等之强;其壮志、豪情是何等之雄;其慧根、福报是何等之深。李书福是一位奇人,是浙江“草根”的又一面旗帜。
浙商啊!在远航的征途上要调整转型,升级发展。
无法改变风向,可以调整风帆;无法改变现实,就要转变自身。调整转型,升级发展,这是浙商唯一的出路,应有的胸怀。浙商再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悠悠然,要有危机感!你听,转型的鼓点再一次敲响,冲锋的号角又一次响遍,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你看,西部在仿效、广东在追逐、江苏在超越,前进困难重重、后退已无出路。浙商一定要有大韬略、大格局、大使命。要做到向内提素质:树品牌、创效益,关键是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素质,所以要练好内功,树立形象,民营企业要向内、再向内!向下抓管理:讲规范、出效率,重点促进企业经营机制高效运转,所以要重组流程,精心操作,民营企业要向下、再向下!向上促转型:转观念、促升级,核心是推进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所以要降低能耗,产品增值,民营企业要向上、再向上!向外闯天下:走海外、占市场,要害是增加企业国际市场的份额,所以要闯荡五洲,志存高远,民营企业要向外、再向外!
浙商啊!在远航的征途上要根留浙江,海外发展。
走向海外,必然要接受国际经贸规则的约束和挑战。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是欧盟对中国皮鞋反倾销挑战的坚定应战者。在长达五年的艰难抗辩中,其他企业担心诉讼时间长、风险高而纷纷放弃。他却独自坚持,说:“这不是出风头,而是当先驱;这不是要面子,而是尽行业和社会的责任。”在数年的煎熬中,他倾心钻研国际经贸法则,琢磨诉讼策略,动尽脑筋,煞费苦心,矢志不渝,终于赢得官司。我翻阅着一张张充满智慧与豪情的诉讼状,它透露王振滔对国际经贸法则的不满和卫捍国家声誉的呐喊,承托着对事业的追求和社会责任的豪迈担当,经受了个人品质与报国情怀的剧烈洗礼。王振滔是一位硬汉、智汉和仗义汉,他秉承了“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勇气和精神,独自一人鏖战到天明。
江河万里,终归大海。企业家不管做得多大,名声多响,走得多远,故乡在浙江,根须扎浙江,灵魂萦浙江,总部留浙江。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海外虽然美好,大洋风光无限,草根离不开故土,浙商离不开众民。要努力处理好家族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区域投资与海外发展等三大关系,让华夏的浙江人经济持续繁衍。
浙商啊!在远航的征途上要运作资本,兴业金融。
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命脉,金融是当代经济的核心。此二者乃浙商未来之支撑。掌控得好,就能翻手为云,春风化雨,气似如来。浙商要想方设法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的科学运动,实施技巧性运作,以小变大,以无生有,聚变成长。要潜心研究上股市,搞“风投”,办银行,做证券等资本运作规律,使浙商成为创业富民的时代引路人。
浙商啊!在事业的继承上要精育后代,再兴百年。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此为德、富二者传家之精髓。浙商的精神要在风雨中传承。如何传?一育德。百善孝为本,万事德为先,做人先修身,修身先立德。不具盖茨的品格,也应有陈光标的情怀。二历苦。经验可以传授,企业可以再创,苦难不可复制。“富二代”企业主若无资历、资望,怎能服众。要自设苦难,自找苦吃,常将自己置于艰苦之中,大任降前必先苦,历经磨难方为雄。三用才。企业最终的竞争是人才,“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度量应放大,胸襟要开放,视野要开阔,方能当好掌门人。四人文。企业家应有进取心、济人心、关爱心。业小非是克扣由,人富自应宽胸怀。传化集团把构建和谐企业视为主导文化,竭力发挥各组织之作用,员工收入年年增,实现了共享共赢。五承业。承业须承志,承志先养心。父辈的事业要从头收拾,现成的饭碗要重新端正,像康熙江山重打理,慕永乐京城移北平,变继业人为创业人。
尾声
说古自省,读史明今。浙商正处在历史转折点,脱胎换骨之境地,形势危如累卵,面临千钧一发,局势时不我待。浙商应有君子之风度,智者之计谋,仁者之胸怀,英雄之气概。
风雨潮头读浙商,沧海挂帆再远航。半世纪一转眼,所创业绩不稀罕;五百年仰俯间,晋商徽商我样板;一千年很短暂,怎让后辈笑我颜;不输晋商存精神,还胜徽商留品牌。浙商留什么?浙商何贡献?千载紫杉为明证,万年神龟将书载。
此时此刻啊,钱江大潮又滚滚而来,我耳边响起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忠告:“钱可用,抓机会,看准人,谋定而后动,德立而功成。”仿佛又看见陶朱公手挽美女西施迈着沉稳的步伐,在钱塘江畔的风雨中为浙商远航缓缓送行……
(作者系浙江省第五届企业联合会副会长、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