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故事:晋商渠本翘官至正二品
渠本翘旧居
特点:建于民国初,由比利时建筑师设计,是局部三层的西式洋楼。1976年地震后,增建为三层居民楼。
渠本翘
(1862-1919)原名本桥,字楚南,山西祁县城内人。渠氏先祖于明洪武初年由上党迁居祁县,世以经商为业。到其父辈一代,渠家已经成为全省闻名的富商巨贾,是山西票号业中著名资本家,山西最早的实业家。光绪十八年(1892),渠本翘参加全国会试,中进士,敕任内阁中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 渠本翘与乔殿森等人合资,以白银五千两接办了濒临倒闭的官办太原火柴厂(晋升火柴局),改名为“双福火柴公司”,是山西省最早的民族工业。清帝退位后,他一直隐居天津,不再出仕。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群商人,“晋商”本身就是一部传奇。而“渠本翘”三个字又在其中占据了颇多的分量。他不但是晋商家族中官做得最大的一个人,曾做到正二品的典礼院直学士,而且他曾在清末组织领导了山西的保矿运动,山西省机械化采煤的历史就是在他的首倡下开始的。
为官,他眼界开阔思想敏锐;为商,他有着强烈的“实业救国”的理念;而当他隐居天津后,又致力于古籍和文化收藏,成为一名地道的文人。近代国学大师林琴南在《祁县渠公墓表》中盛赞他:“少有检格,于文史多有所涉。既遭国变,无聊不平,一寓之于酒,想其酒酣耳热,西望崇陵,血泪填满胸臆矣。”
“神童”为官忠君爱国
渠本翘自幼聪明,精通经史,被称为“神童”。但他儿时却并不受父亲渠源浈喜爱。祁县渠家是晋商历史上一个显赫的家族,早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他们就靠茶叶贸易起家,咸丰年间渠家又开始涉足票号业,并由于在票号上的成功经营而跨入巨商的行列,当时著名文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曾对渠家家产做过一个保守的估计,徐珂认为渠家的全部资产不会少于四百万两白银,领导渠氏家族做这次成功的投资转移的就是渠本翘的父亲——渠源浈。
渠源浈一共有三个儿子,渠本翘是他的长子,根据渠源浈墓志铭记载,因为渠本翘自幼高度近视,所以渠源浈很不喜欢这个儿子。渠本翘自幼随母寄居于乔家堡外祖父乔朗山家。乔朗山是当时的名儒,曾任过知县,家中设有私塾,渠本翘在外祖父家受到良师指导,又与舅父乔佑谦等相互切磋,学业大进,所以,不到二十岁便博经通史。
1885年,渠本翘考中头名秀才;三年后,他在全省乡试中得了第一名;四年后,又在全国的会试中中了进士。渠本翘在而立之年实现了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所有愿望,自此走上仕途。据说,渠本翘中了进士后回乡探亲,他的父亲渠源浈也没有因为自己家中出了晋商家族中第一位进士而表现出多大的欢喜,他只是淡淡地对儿子说“科名本身外之物,智者当务其远大,慎勿以一第自封”。
官场中的渠本翘,因在儒家经典教育下成长起来,性格上表现出了浓重的传统读书人的色彩。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中外关系紧张,渠本翘以七品小吏的身份一再向朝廷进言,指出朝廷的各种举措失当,他的意见自然不被重视,由于关心国事他甚至忧愤成疾,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之后众多达官显贵均作鸟兽散,渠本翘却抱病追随落难的慈禧、光绪逃往西安,在传统社会对读书人来说忠君就是最大的爱国。
渠本翘经商的时间实际上很短,却影响重大。他经商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挣钱,而是实业救国。轰动一时的山西保矿运动就印证了这一点。
1898年,清政府以极低廉的价格将山西煤矿、铁矿的开采权出让给英国商人,消息传出全省哗然,商民各界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争回矿权的斗争。1905年,英国商人开始在山西勘探、采样,并要求山西巡抚查禁山西人自己开办的民矿,矛盾激化,此时渠本翘刚刚卸任山西大学堂监督的职位。他率先发出筹款的倡议,得到了许多富户的响应,大家共同出资,最终从英商手中赎回了矿权,山西人成立了自己的“保晋矿务公司”,渠本翘任第一任总经理,从此山西人开始自己开发矿产资源。历时数年之久的保矿运动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这场运动中作为领导者之一的渠本翘维护了民族大义,成为三晋风云人物。由此,山西近代最大的采矿企业 “保晋矿务公司”在渠本翘手中诞生。
1892年,山西当局创办了一座火柴局,生产近代火柴。由于官办火柴局在经营上带有浓厚的封建衙门气,产品质量又差,所以销路欠佳。后来,火柴局由山西商务局接办,更名为“晋升火柴公司”,营业仍然欠佳。
1903年,渠本翘以五千两白银把这座火柴公司接办过来。他又拉同乡乔雨亭入伙,更名为双福火柴公司,官办工业从此转变为民族工业。双福火柴公司在渠、乔二人的苦心经营下,很快扭亏为盈,到民国初年,公司资产总值积累达20万银元。后来,双福火柴公司由于外国资本侵入的压迫,又受国内战事和晋钞贬值的影响,生产和销售陷入困境,最后被阎锡山的官僚资本所侵吞。但渠本翘对开创山西民族资本工业仍然功不可没。
蛰居津门
收藏著述
辛亥革命后,随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渠本翘的政治生涯随之结束。他来到天津,从此再未出山。
蛰居津门的渠本翘,既不为官也不经商,他潜心致力于收藏和著述。一面广收珍版古书与名家字画,一面征集文献,整理刊印发行。1915年,他印发了刘奋熙诗集,并撰写了序言与生平事略,置诸卷首。第二年,又应榆次常赞春之请,助资印了戴廷栻著的《半可集》。
1919年渠本翘在天津赴友人酒宴时猝然去世,时年58岁。据说,当时在津的山西人,用近乎国葬的礼仪送别了渠本翘。而在他离世时,远在山西的父亲还不知道。因为他的家人怕老人听到消息后病情加重,所以对渠源浈隐瞒渠本翘的死讯。没有想到的是渠源浈平时爱看报纸,他们家订了许多种报纸,其中就包括天津《大公报》。有一天他突然在《大公报》上看到了这个消息:“渠楚南学士去世了”,顿时觉得五雷轰顶,从那以后,他就一病不起,第二年春天就去世了。
关于渠本翘在天津的居所,文史研究者王振良记述,渠本翘旧宅原属旧马厂道,位置在今浙江路25号。楼外原来是花园式大院,今起士林大楼的位置,本来是渠本翘家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