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富:25年打工绿了村里一条沟
汽车沿着天走线(天镇-走马驿)向南行驶,出灵丘县城,到永红桥顺着山路拐个弯,就到了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沙湖门村。
沙湖门村方圆一公里被大山环绕着,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秋不降霜,冬不结冰。1月22日,记者来到村里,随该村原任党支部书记杨保证来到村北的沙湖沟。节令虽已到大寒,沟里的泉水仍在哗哗地流着。沟中,挺拔的白杨有十多丈高。然而沟里最壮观的地方,当属沟两侧一坡坡的红枣树和杏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宛如两条红色丝带飘在沟两侧。杨保证说,这条沟有两公里长,2006年,村里一个叫周富的汉子,在外打了25年工,回村与村委会签订了绿化沙湖沟的合同。两年来,他把打工赚来的13万元钱都投到沟里不说,还借了不少钱。“他在沟里种植红枣树4000株、杏树2000株、核桃树1000株、苹果树200株、梨树200株。”
是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大沙湖村,沙湖门村的一个自然村。沟东,巴掌大一块平地散落着二三十户院落,只有一户的烟囱还冒着烟,这便是周富家。杨保证说,眼下,大沙湖村就剩下周富一家人了。
周富和他的爱人围着泥火炉子,盘腿坐在炕上。他正看着《枣树高产栽培新技术》书,女人在做针线活。周富说:“眼下冬闲没事干,看点书,种树得靠科学,没技术可不行。”
得知记者的来意,周富便聊起了自己回村承包沙湖沟种树的事。
周富今年43岁,初中文化。16岁那年,他手提两个拳头走出大山,到城里打工赚钱。他曾在大同市建筑包工队做过小工,在灵丘县珍珠岩厂当过打眼工,还承包过珍珠岩厂的车间,租赁过县供销社的柜台。1998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周富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沙湖门村。快到中午的时候,他独自一人来到沙湖沟。“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和同学们来这里玩耍,每到夏季沟两侧的坡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如今,人们都搬到山外去居住了,沟两侧被放弃的耕地,长满了齐腰高的荒草,可惜!”
晚上,回到曾经住过的老屋。他的心里很难受。他对母亲说:“多好的地,荒了多可惜!”母亲从编织袋捧出两捧黑枣说:“这事用不着咱们愁。快吃枣吧,今年咱家那株黑枣树结的枣特别多。”
周富告诉记者,是他母亲那两捧黑枣给了他启示。
周富的父亲上世纪70年代在自家的房后种了一株黑枣树,几年后结了枣。周富就想,村子里种黑枣树能结果,种红枣树也一定能结果。1999年春天,他在村里的山坡、沟岔选择了7个点试种了40株红枣树。
记者看到,在周富家的门后放着一个外表油亮的绿色塑料水桶,水桶旁边立着一根杨木棍子。记者问周富:“这个水桶外表为啥这么光滑?”他说:“这是那年种红枣树,用塑料桶背水浇树,用背磨的。”
杨保证拿起立在门后的杨木棍子对记者说,周富就是拄着这个棍子背水浇树的。窑沟村是红沙土,那年,周富在这个村试种了4株红枣树。为种那4株红枣树,周富每天凌晨4时,天刚麻麻亮他就起床,怀揣两个烧山药蛋,左手握着手电筒,右手拿着铁锹和红枣树秧,到一公里以外的永红桥沟里,背着水栽树。一公里半的山路,周富背着25公斤重的水桶,拄着棍子,两个半小时才把水背到窑沟村。到上午10时,他挖好两个树坑,栽下了两株树。栽一株树浇一桶水,到下午1时,他又背回了第二桶水,给树浇上……
杨保证说,种红枣树每年要春浇两次,冬浇一次。周富试种了三年树,每年从沟里往山上背水120桶,3年背了360桶水。“3年过后,只有沙湖沟试种的8株红枣树成功了。”
说到承包沙湖沟种树的事时,周富显得很激动。他从柜子里取出了和村委会签订的合同,指着合同说,“这是2005年签的合同,合同期限70年。《合同》规定,由他投资在沙湖沟两旁的弃耕地种植红枣树、杏树和核桃树,在山坡上种植松树。经济林五年挂果出售后,80%的收入归他,20%的收入归村委会。”
合同签订后的第三天,他就把家从县城搬回了村里。他从网上了解到,我省太谷、交城、清徐的红枣树品种好,就雇汽车到这些地方调秧苗。秧苗调回后,他在村里雇了50多个男劳力,种植红枣树。为浇树方便,他又投资5000元购买了水泵和水管。他带领村民劳作了一个多月在沙湖沟种植红枣树 4000株。2007年和2008年春天,他又在沙湖沟种了2000株杏树,1000株核桃树,200株苹果树,200株梨树。家里,他打工挣的13万元钱花完后,他又向两个妹妹借了3万元钱。“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周富说,他在沙湖沟种树已看到了希望。前年,他采摘了300公斤红枣。去年虽遭受了夏涝、秋雹,但仍摘了500公斤红枣。
时近中午,周富送记者出门。他指着门前的盘山路说,由这条路能去桃花山风景区,“去年红枣成熟的时候,我让游客自己采摘红枣,每公斤红枣卖六至八元钱。”他又指了指对面的山坡告诉记者,从2006年开始,每年农闲时,他就组织村民在山坡上挖鱼鳞坑,到现在已挖了一万多个坑,今年春天要在山坡栽一万多株松树。
周富说,他要把沙湖沟建成自己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