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军:2次走西口 娶个内蒙媳妇
“走西口”,文字平淡却饱含辛酸。诉说一段故事,叙述激越人生。口内的山西人迫于无奈出走于西口,远离故土谋求发展,讨回技艺,赚下钱财,返还故乡再创家业。
14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应县大东庄村,采访了曾两次走西口而今返乡的村民马海军。朴实无华,马海军憨厚、朴实,却不失勇气。两次走西口,穷人马海军实现了他的梦想:娶了媳妇,咸鱼翻身。“我今年48岁,走过两次西口,去的是内蒙古包头。第一次走,是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家里兄妹多,父母亲都是庄户人,一家人就靠种点地生活,我们村的地是盐碱地,种啥产量都不高,长秧不长苗,开花不结果,一年下来收入基本上是零,最好的年景也只够全家人吃。不怕你笑话,当时二十几岁的我就想,自己在家排行老二,家里太穷,上面还有哥哥,哥哥还没有成家,照这样下去的话,我穷得恐怕自己连媳妇也娶不起。那时,我就想到了走西口,自己打闹家当,至少打闹点娶媳妇的钱吧。我走西口那会,一是因为穷,二是我那会儿就是想出去找点事干,学点技术,娶个媳妇。“我去了内蒙古包头市后,刚去那会儿,我啥苦都吃过。因为一时找不下合适的工作,我在工地上做过小工,搬砖、和泥、扛麻袋,还给人送过煤气罐,一天挣十几块工钱,比在村里强多了,但收入不稳。也算幸运,后来,有个在包头钢铁公司上班的老乡见我干活不偷懒,就介绍我去了包钢上了个临时班,自此,工作就算稳定了。后来经人介绍,果然娶了个内蒙古的老婆,可漂亮了,别提我心里的高兴劲了!“但,那样的日子总是不太满意,为啥?光有力气不行啊,扛活人年轻时可以,老了该咋办?我一直想学点什么技术,弄点手艺活,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事。在包钢干了几年,赶上了下岗,工作又没有了着落。这时已经是四口之家了,每天要吃要喝,开销很大,自己又没有积蓄,再加上孩子们上学,由于没户(当地户口),还得花高价,实在没办法了,我全家搬回了应县老家。“回来后,我重新操起锄头下地,但心里老是想,自己出去那么多年,连一点技术也没有学下,养不了家,总不是办法呀。回来五六年后,看到孩子们大了,家里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我就想,自己年轻时受过的穷苦,不能再让孩子们受了,就必须有钱供孩子上学。这时,包头一朋友给我打来电话,告我在包头种植大棚菜不错,一年下来收入可观。听到这一消息,我决定再走西口,学种大棚菜。“2004年,我自己一人再次来到了包头。我先是向种大棚菜的人询问经验,后来自己承包了一亩地大的一个菜棚子,种植了几种蔬菜,有青椒、尖椒、油菜等。因为经验不足,不懂怎样种植,也不知什么时候该施肥打药,结果我种的菜常常还没有长成叶子就黄了。没办法,我就天天跑到别人家的大棚观看,小心翼翼地向人家请教,自己又找书查看。后来,我把菜种植得越来越好,看着绿油油的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第二年,我想把规模再扩大些,就把全家人接到了包头,种菜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攒了点钱。“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们种菜户受到不小的冲击。2008年底时,我就想,落叶归根,我该回家了。我想回到老家,将自己家的地好好改良一下,利用自己这几年积累下的经验,在自己的土地上种菜,一没有承包费,也能省不少的钱,二可以减少在外地的花销,于是我们全家又回到了老家。我今年先种菜积累点资金,以后准备种植花卉。因为在包头这几年,我看见人家种花卉的人收入很好,也掌握了点门道。现在有很多培训农民种植技术的地方,抽时间我就去参加培训学习怎样种植花卉,争取能早日种上花。“前段时间,央视播出的电视剧《走西口》,这是一部好电视剧,我看过之后,很受鼓励。主人公田青能将田家大院再次复兴,好像看到了前些年的我。我这两次走西口虽说吃苦不少,但我很满足,自己学了经验,我也很有信心将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最后,老马唱了一曲《走西口》,不太专业,声音却洪亮,让人产生一种淳朴的感动。马海军,这位两次走西口之人,在危机来临之时,没有倒下去,没有怨天尤人,相反,凭着自己走西口的经历和技术,他信心满怀,不仅仅为着养家糊口,更多的是一种信念。正如他送记者出门时撂出的一句话:“我就不相信活人能被尿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