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学苑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赵明景:中国西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 就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文化整体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商人网   发布者:赵明景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09年7月21日 22:49


  中国西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产生了悠久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中国西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祁连山之山体万姿千态,使得保存了较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这些原始的自然风貌和古老珍稀的动植物种类给人一个神秘之感。置身于原始森林,林内古木参天,盘根错节,藤萝萦绕,厚苔铺地。加上兽鸣鸟啼,更显得幽深古奥,夏天到这里观光躺在青藏高原软绵绵的草甸上,仰望蓝天白云,聆听阵阵林涛,别有一番情趣。祁连山之神秘、离奇和引人入胜,更在于这一带有关黄河“母亲河”与“西王母”、“大家的妈妈”的传闻,不少人冒险探询,但祁连山之神秘在于“天人合一”人文思想设计构思与大自然相结合,仍然还是一个未知的谜团,愈发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祁连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卡约遗址、汉唐古堡、明清寺庙、以及“昆仑之丘”、“西王母石室”、大禹治水等众多文化内涵深厚的古代文化遗迹和美丽传说,早在西汉以来,这里就是由内地通往西部牧区至西藏的重要通道,也是汉、藏等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集聚地。素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环海商都”之称。万众瞩目的中国西部昆仑山是今祁连山,就是一个弘扬中华文明的大机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试想,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蕴藏丰富。中国西部面对这么多好东西,面对这么多我们自己熟知而不为外国人熟识的好东西,关键是没有人来对昆仑山是今祁连山的考古发现和挖掘。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有心人都能注意到,中国西部在外界的知名度较低,中国西部的昆仑山是今祁连山的知名度更低。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外国人对中华文明的黄河“母亲河”与长城文化,对中国西部祁连山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蕴藏丰富的误解误读。即便是有些中国人自己,也不太自信,有点妄自菲薄,总觉得什么都是外国好,一切觉得比别人差。

  青藏铁路工程,经高原旅游胜地昆仑桥、野牛沟、秀水河,跨过长江北源楚玛尔河、长江南源沱沱河,又经雁石坪、温泉,翻越海拔5 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经安多,在藏区神山之首念青唐古拉山西部过当雄、羊八井,抵达拉萨。沿线广布现代冰川和永冻土层,沼泽湖泊众多,高原草场如波涛起伏,常年白雪皑皑的山峰连绵不绝。三江源地区将被钢铁“天路”亲呢地拥入温馨的怀抱,将会有世界各地的更多朋友前来轻轻地撩起三江源神秘的面纱。

  考古学在中国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历史,但是已有了许多在世界范围内也属重大的考古发现。考古学要大众化关键是要改变考古学传统的研究及表述方式,让考古学确实成为一门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

  大家不妨想想,中国西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中国黄河与长城山水朝阳形态多样独特的变化范例,且不说时代精神,仅仅从学科史的研究来说,我们都该趁现在对中华民族黄河与长城的形成和文化发展,创新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在考古学上勇于探索的考古发现。时至今日,我们还没看到一本中国考古学家对中国昆仑山是今祁连山的考古发现和挖掘,对中国长城文化和黄河文化引人入胜的、有血有肉的考古专著出版,这不能不说也是中国考古学的一大遗憾。

  中国人应该知道:文物保护是我们的国策。保护我们西部这片古老神奇土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这已成为当今世界的话题。严重的是这些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事都是在我们的当代决策者和干部带领下发生造成的。其中包括针对银川玉皇阁文物建筑遗址上,竞然在耗巨资盲目修缮中,造成镶嵌了1300多年的长城镇朔之宝“我像人”文物遗失毁灭性的人为破坏事件。而这些干部至今文保意识单薄,徇私枉法,官僚腐败。很多干部都希望自己在位有权时,做出一次“伟大”的形象工程来流芳百世,根本不考虑是否违背文物保护科学,有利于文物保护和子孙后代的利益。

  (1)昆仑山是指祁连山,表现出了“立人之道”鲜明的特征.

         

  在中国远古为什么把中华文明的源头定在昆仑山?昆仑,古称“昆仑之虚”或“昆仑之丘”的模式形象化等,被中华民族认为是黄河的源头。”《大荒西经》谓:“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笔者长期以来深入祁连山实地反复研究发现,真实的昆仑山是指祁连山,表现出了“立人之道”鲜明的特征。关于文献史料中的“西海”就是今青海湖,这是确定无疑的。因而昆仑之丘应在环青海湖地区。

  昆仑山是祁连山,天人关系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常听人说,“道在那里,道在天上,天在哪里,天在人心。”至今,考察环湖之山,真实的符合“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这个坐标要求的只有湟源县境内的野牛山。湟源的野牛山藏语称“索日格山”,蒙语称“河拉”、“哈拉”,意为昆仑。这里的“西海”指青海湖,“流沙之滨”指青海湖湖东沙漠,“赤水”指黄河,“黑水”指大通河,从湟源境内海拔3936米的黑山发源的一条河。

  日月山,初唐时名赤岭。位于湟源县西南,在青海湖东南,既是湟源、共和两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海拔3520米,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据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途经此山,她怀揣宝镜,登峰东望,不见长安故乡,悲从心起,空镜下滑坠地,一分为二,一半化为金日,一半化为银月,日月交相辉映,照亮着西去的征程。此地成为唐朝和吐蕃实行物资交流和两地使者往来的中转站。现在山隘上尚立有“日月山”三字的青石碑,山顶修有遥遥相望的日亭和月亭,山南脚下有流向独特的倒淌河。站在山顶,向东眺望,一派田园风情;向西看,碧波荡漾的青海湖,海心山明丽动人,与田园秀色迥然不同。故游人都说:“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这里的“弱水”指今倒淌河,“炎山”指今日月山。野牛山是祁连山依南支脉日月山的主峰,海拔4898米,山顶终年积雪,为环湖最高峰。陈佐邦先生从湟源地名中考究,提出“哈拉”、“河拉”为蒙语,“康拉”藏语,即“昆仑”之意;“石室”指今日月乡宗家沟石洞群,现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邵泽华先生题词的“昆仑西王母室”石碑于二00三年立于日月山。

  相传在中国西部文化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源于原始自然天地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祭祀也被保留了下来。“昆仑山”,被认为是神秘、神奇、神圣“天”的一个重要名词。昆为高的意思,仑则有屈曲盘结的状貌。昆仑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形成“立人之道” 模式形象化的特征。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笔者长期以来深入祁连山作为详细的考证,汉代以前关于古昆仑之虚的神话传说都是有事实作为依据的,并不是任意虚造的子虚乌有之说。《兰州志》的记载中:“匈奴谓‘天’为祁连”。今宁夏贺兰山之“贺兰”亦属此例。所以“祁连山”、“昆仑山”、“贺兰山”均为“天山”的模式形象化等,“贺兰”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元和郡县图志》。

  中国文化应该继承的是所有好的东西,如今,人们好象就是个人对英雄的崇拜,就是以极端为主导的宣传,这样是把中国西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中华民族的黄河与长城真实的文明之美,与现代文明对立起来的。毛泽东就比较客观地讲过:“他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做历史性的总结和继承,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弘扬其民族之精华”。说来巧合,神话中的昆仑山,就是指青海湖雄峰野牛山,是昆仑神话借以发生和衍化的中枢地带。也是昆仑文化无可争议的发祥地,而诞生在这一奇特神秘地域的西王母,则无疑奠定了昆仑文化的人文基础。需要我们来对“中华民族真实的昆仑山是指祁连山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明”不断深入,不断细化的研究挖掘。

  这里我们又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中国西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是在多民族共存并处、相互融合,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相互交融的历史和现实,充分展现和印证了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中国西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的作用特殊,我们决不能轻易的一切于经济和政治需要挂勾,而破坏中国西部这片固有的实质性的民族精神内涵。为什么中国文化的摇篮黄河“母亲河”,发源于中国西部祁连山依南;与对称的万里长城为什么开创于祁连山依北。包括在祁连山依南有大通河,通天河;依北有天梯山,天祝山。当然,昆仑山指“天”即祁连山,她们都是一山一水自然形象的有形对称,一阴一阳为体有着密切地关联。当然,她们都是自西向东的蜿蜒走向,表现出山与水对称的一阴一阳模式形象化的神奇定位。

  这里张掖古称“甘州”,祁连山依北大佛寺山门的一副楹联:“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大佛寺蕴涵有哪些秘密,方位观念也很独特;从建筑来辩方正位的分析,“大佛寺”的座南向北,大佛头东脚西,背后靠的就是祁连山。这正是大佛作为祁连山象征的应有之义,她们与祁连山的神奇传闻有着密切的关联。而现在大佛寺,只有实物能证明。这里的发现和突破,不仅是大佛作为祁连山象征上的创举和奇迹,更为大佛作为祁连山象征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许值得询问的问题太多了,不说别的,光涉及大佛寺的传说就扑朔迷离,不能不让人疑问。

  很显然,上古的神话也许应验了亿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据当代科学考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地质板块活动之剧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交汇处也是这两大地质板块交汇点。

  关于昆仑虚,……河水出焉最早、最古老的记载是见于《山海经》。特别是以《海经》中的昆仑虚为蓝本的,所以要解决中国西部祁连山与黄河长城的问题,就要从《山海经》中的记载入手。《山海经》中多处亦记有昆仑山上有树,如《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方山,山上有青松,名曰框格之松。上述宇宙山亦通称天山,亦所谓“天山论”者。于是所有雪山皆被称为昆仑。这是上古典籍中多有记录昆仑之原因。”藏语称“雪”为“康”,称“山”为“拉”,康拉即为雪山,康拉亦即昆仑之音转。藏语中有传袭羌语的成份,故昆仑即是古羌语现藏语的音转。

  我们讲中国西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讲关于昆仑虚最古老的记载,是表明以“人文而教化天下之理”的体现,也许我们还是对中国西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文化了解不深,所以总是隔了一层。比如说对于中国西部勇于探索的时代精神了解,(《太平御览》卷三十八引《真人关尹内传》曰:“万亿万岁有一大水,昆仑飞浮,是时飞仙迎取天王及善民安之山上也”,这虽是后起的传说,但可间接说明当时人们上昆仑山的目的是为了躲避洪水。至此,这场史前灾难基本弄清楚了:在大地震发生后,黄河大洪水袭来,山洪爆发,文明消失。很多都是中国文化形成前的未解之谜。

  中华文化,文明渊远。中国西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是最早孕育了华夏文明,初现了中华文明的曙光。中原先民最早通过河西走廊进入祁连山麓和青海湖环湖地区,农历7月22日,是环湖传统的祭山神日。各族群众盛装结伴,前来祭山和转山。他们对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后湖河同流而引发的漫漶洪水作了力所能及的描叙。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究天人之际”,创造出了共工怒触不周山(今湟源县华石山)、女娲炼石补天(今克素尔东山),以及精卫填海(今青海湖)、夸父追日(今日月山)、愚公移山(今西石峡中佛爷崖)、夏禹治水(今日月乡哈城)、羿射九日、嫦娥奔月(今湟源境内昆仑山)等一系列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史前文化的时代背景和主导思想,先民们在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然发挥了无穷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对文明的追寻。

  如果说中国西部这片古老神奇的地处偏远,却很早就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中间地带,曾经是扼守长城“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从秦皇汉武到成吉思汗,从戎、狄、匈奴到明将清军,曾经留下种种印记。华夏民族是最早奠定了昆仑山指“天”即祁连山的模式形象化基础。那么此后,中国黄河与长城的源头是一步步逐渐向西北推移,那是因为人们的活动范围和能力不断扩大,知道黄河流经的地方越来越远之故。笔者认为,中华民族黄河与长城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明,中国人的山水自然审美意识一直沿着这一轨迹的模式形象化等向前拓展,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审美观念。中华民族风水学强调城市与建筑的“面南朝阳”,这即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着非常合理的科学依据。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与《周易》之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周易•说卦》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 。很多都是中华民族大融合中间形成的未解之谜,也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中国古代追求天人合一,辩方正位,道、器不离,体、用合一的伟大智慧和优秀品德。从中国建设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虑整个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岩性、构造、气候、土质、植被及水文状况,从而造就理想的“风水宝地”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环境。就祁连山的南北山水自然环境特征模式形象化而言,人们对山水自然之美的认识也达到了新的境界。既有祁连山山水独立性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特色文化,蕴藏了黄河“母亲河”古老文明的苍茫之美,浓缩了万里长城在“丝绸之路”上的民族风情。

  昆仑山是今祁连山。所表达出的文明极富一种综合性的和立体的史学价值,仅仅用语言文字是无法表达的。山水朝阳是大自然中柔弱与刚强双重特性兼具的物质现象。山、水之为美,山水朝阳形态多样,中国传统山水朝阳“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并不完全等同于迷信。这是因为祁连山“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是以人为本山水朝阳形态多样的真实大自然语言文字,用在切合实际的祁连山功能上,是表现出了“立人之道”鲜明的特征。古语说的好:“治黄河者,治天下”。 它们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轻鬼神、重人事的思想。

  综上所述,只不过因为“祁连山”被一再神化、虚化,这样考证出来的结果,自然不能与古记相合,也不能令人信服。关于中国西部真实的文明之美,许多记载至今未能实定,需要详细地加以分析。很显然,她们在寓意和告诫世人,“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尚书·禹贡》)这段记载,就是大禹总结了其父治水失败的教训,改以疏导为主,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平息了水患。如果说:成功与失误,可怕的误导,比虚伪的造假还可怕。如果说华夏民族奠定了昆仑山指“天”即祁连山,它在今天是创新了中国文化“立人之道”最可久的“良法”、最能常的“美意” 之升华。

   “以史为鉴,可知得失”。中国大禹治水讲《洪范》,一个国家依照人文教化的治国,也一定有一个国家之理。如果依照国家之理进行人文教化的统治,它必然安定而繁荣,它若不依照国家人文教化之理,就必然瓦解,陷入混乱。事实上,在于提醒人们天地法则,永不虚伪。并不只是中国传统讲“立人之道,人文教化”以此治国,进行统治。而当今世界同样讲“立人之道,人文教化”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出现在那些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西方国家?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它也是有着中华民族以“德”治天下,承前启后的正确思想和对“人的培养”这一优良传统的民族集体。

  (2)黄河“母亲河”与“西王母”、“大家的妈妈”传承的奥秘。

     

  中国西部民族的发展,是生生不息。随着中国西部文化的不断深入发掘,大家都会对中国西部越来越刮目相看。关于黄河“母亲河”与“大家的阿妈”文化之根和发掘之路与西王母神话,这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一个令人心驰神往、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的远古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这是中华民族千古不灭的灵魂,这是中华历史巍巍高耸的象征。中国西部人继承了“诚信” 的品质,他们敢做大事,爱做大事,最终也能成大事。青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西部民族具有骁勇豪爽、刚毅自强、吃苦耐劳、真实不虚、敢闯敢创的品格。我是把这些凝聚出中国西部全新的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民族创业的和谐精神,中国西部人“诚信”精神的综合素质体现,称作“中国西部精神”。

  青海省从1923年到现在,已发掘卡约文化墓葬千余座,其范围主要分布在湟水流域。卡约文化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各种生活用具的陶器,石制的刀、斧、镞、臼、杵、锤,骨制的镞、铲、锥和铜制的刀、斧、凿、镰、镞等。这些文物所反映的只是当时先民们的生活状态和生产水平。野牛山上世代供奉着“大家的阿妈”,这绝非偶然。深入祁连山实地,相传“西海”指青海湖,是昆仑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它像一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雪峰下绿色的原始森林之中,吸引着千万游人。从三皇五帝到西周时期的周穆王以至前汉武帝,几乎都与西王母或西王母之国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西王母美丽神妙的瑶池,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专门在此设蟠桃盛会,各路神仙便来向创世祖先西王母祝寿,热闹非凡。“穆王于昆仑侧瑶池上,解西王母《穆天子传》”,而美猴王孙悟空则偷吃蟠桃,大闹天宫(《西游记》)均出于此。关于黄河“母亲河”与“大家的阿妈”文化之根和发掘之路与西王母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西部地理复杂多样,西北地区辽阔无垠,青藏高原严寒高拔,并且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地形,形成了自然山宗水源之地。黄河“母亲河”与“西王母”、“大家的妈妈”传承的奥秘,在这里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征等。《嘉庆一统志》中记载:“热水山在西宁边外西南,山南出暖水,流入青海。山北出冷泉,即西宁河源(今湟水)”;《西宁府新志》也称:“热水山在城南(湟源)八十余里,哈拉库图(又称河拉库图)正南”。山的四周为苍茫的原野,缓坡向上延伸,无穷茅草铺满天涯。北流者为古羌水,今名药水,注入湟水。山南诸水汇成重龙河流入黄河。其西之水即为著名的倒淌河入青海湖。一座山成为三大地域源头活水的发源地,实属罕见。

  根据以上记载:以湟源山水考之,“热水山”即哈拉库图城南之野牛山。蒙语“河拉”、“哈拉”,意为“昆仑”,当地民众称“娘娘山”,意为“大家的阿妈”。其山海拔4898米,是环湖山脉的最高峰,方圆几百公里,山顶有石柱,峰下有经石,称“经山”,终年积雪覆盖山头,远远望去,峰峦皆白,古称“小积石山”。青海省湟源县位于黄河北岸、西海之东,是湟水源头,四面被祁连山支脉娘娘山、日月山、拉脊山、华石山环抱,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商埠和驿站,也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碰撞、青海农业区与牧业区交割、汉文化与藏文化分界的地带。

  西方人崇美,东方人崇善,而西王母是美和善的统一体。据史记载:舜与西王母同出于虞幕之后,西王母是虞幕之后的一支西迁者,从中国之东部迁到西部,故称西王母、东王公。《路史·后纪二》引《风俗通》证实:“女娲,伏羲之妹”。东王公是西王母的配偶,称谓伏羲女娲的化身,故又叫“东王父”,又称“木公”、“扶桑大帝”。《太平广记》卷一“木公”条下载:(木公)“盖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也。冠三维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号玉皇君”。关于东王公的诞降,“西王母”条下有片断记述:“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元阳和乐之气,理于东方”。东王公的住所与形象,和西王母大致相仿。从某种意义上讲,西王母与东王公,一西一东,一阴一阳,孕育中和,涵盖华夏。

  西王母一支迁到祁连山、青海湖地区以及湟水谷地广大地域发展自己的势力,渐次建立西王母国。青海湖的古藏语名称为“赤雪甲姆”,“甲姆”的汉语意思就是“王母”;“赤雪”在藏语中为“拥有万帐臣民的(王母)和湖水吞没万帐”的意思。说明青海湖水域宽广,风高浪急,曾吞没过上万帐家的人畜。相传在万分危急之时,西王母出现,制服水患,拯救了众多牧民和牲畜,西王母则成为受人敬仰的青海湖女神。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西王母衍变成天界的一位仪态高雅而又威严的“王母娘娘”,那也是很自然的。

  作为中国第一神山,千百年来昆仑山留下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和难解之迷。关于西王母石窟或称石洞,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日西王母室”。《水经注·河水》中说“……南有湟水出塞外,东径西王母有室。”《后汉书》和《汉书·地理志》中提到“临羌县境内有西王母石窟”,这里点出西王母“穴处”很重要。穴者,窟窿,洞也。《说文》说穴为土屋。《易系辞》则言:“上古穴居野处”。在旧石器时代,人类普遍的居处洞穴是天然的岩洞,因此许多学者研究认为,西王母穴处就属于这种情况,故以后文献就称“西王母石室”。西王母石室在何处?

  石室,在《大师宗》中有“黄帝得之,以登云天,王母得之,坐乎少广”。“少广自是仙灵宗。”“仙灵”指神仙,“少广”指西王母石室。《大荒西经》中有“在昆仑丘穴处,名曰西王母。”《水经注•河水》中有“南有湟水出塞外,东经西王母有室。”《仙人篇》中有“骚风游四海,西过王母庐。”经过实地考证,早期西王母石室就在昆仑山(今指牛山)下宗家沟,那里有古老岩洞一百多个;晚期的西王母石室是指天峻县关角西王母石室,众多古朴自然西王母石室,让众多的造访者思绪万千。

  专家和学者们认为,野牛山、宗家沟石洞群、西海、药水温泉等,在地域分布上符合文献资料中关于对昆仑山、西王母石室、瑶池等的记载和描述,加之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大华中庄卡约文化遗址的佐证,可以确定野牛山就是昆仑神话中的“昆仑山”,宗家沟石洞群就是“西王母石室”了。在湟源宗家沟附近有药水温泉,传说是西王母“沐浴”之所在,那里的山称“药水山根”,村庄名曰“药水庄”,石峡叫“药水峡”,河流谓之“药水河”。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八日(西王母诞辰日),附近村民携罐拿勺,拥挤在泉边,争先恐后,畅饮泉水。据说是喝了王母娘娘的神泉水,可以百病消散,健康长寿。

  青海湟源哈拉山是昆仑山!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称作“哈拉大山”、“河拉大山”或“喀拉大山”。汉语俗称野牛山。野牛山是日月山主峰,野牛山是祁连山依南支脉。湟源哈拉山是青海最高山。山下青海湖即为瑶池。西王母是3500年前生活在青海的羌人女首领,是真实的历史。湟源宗家沟石窟群即西王母部落群的真实居住点,一直影响整个西北,成为保存至今的著名的窑洞的雏形。炎山 古称“日月山”,隋唐称“赤岭”,元代以后又复称“日月山”。昆仑与西王母的发祥地:青海湟源“祁连”是古匈奴语,意为“天山”,所以唐代诗人李白的“明月出天山”指的是青海的祁连山,而不是现在新疆的那个天山。

  青海湟源野牛山周边的农牧民称野牛山为“阿妈索日格”,山顶供奉着一位女神———“大家的阿妈”,每年农历7月22日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向“大家的阿妈”敬献项链、手镯、镜子等女性使用的饰品。而能担当世居民族之“阿妈”者,也只有昆仑山仙主———西王母了。说也奇怪黄河“母亲河”与“西王母”、“大家的妈妈”仍然它们是有着相互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说来,为什么中国历代的重要思想家,从最古老的黄河“母亲河”与“西王母”、“大家的妈妈”传说,大多继承和发挥着这一“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

  中国西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黄河“母亲河”与“西王母”、“大家的妈妈” 内在的文明精神是一切价值的源泉。笔者认为不仅要充分借助考古成果,对考古发掘出的古文化遗存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还要认真读懂读通古籍,对历史上记载的文化内容融会贯通;更要深入实际,考察地域文化的特色,追溯中国西部昆仑文化的渊源。昆仑山是华夏万山之际,河岳之根,对其文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神话意义上的昆仑和地理意义上的昆仑。诚然,它们更是凝聚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人文思想的伟大智慧和创新力量!

  (3)奠定了西部农耕与游牧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实事求是的来说考古,青海高原的昆仑山脉,在历史的推动下相互融合和交汇发展,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有人称它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凝结着“和谐、和平、和睦”,以及“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这可不是偶然,在中国远古为什么把中华文明的源头定在昆仑山?(是指祁连山)更不是对黄河“母亲河”与“西王母”、“大家的妈妈”来说的什么巧合。人们常说历史是“根”,文化是“灵魂”。它们虽然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可是相对黄河“母亲河”与“西王母”、“大家的妈妈”设计构思的人文内涵,奠定了中国历史上西部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中国西部昆仑山不是孤零零矗立在大荒之中。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潮流的席卷之下,杂居得愈久,民族心理沟通得愈深,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转化为中华民族黄河与长城的文明确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的西北地区相对贫穷落后、文明不发达,但近年的一些考古发现对此提出了否定。地处中国西北青海省和甘肃省交界处的“喇家遗址”的挖掘则是其中一个有利的证据。大量精美的文物出土,不仅证明了早在4000多年前的史前时代,中国西北的黄河上游地区就曾经有古人类活动,而且他们还创造了相当灿烂的古文明,因此“喇家遗址”考古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从已有的考古证据来看,也就是在4000年前左右,因为一场大地震后山洪袭击,这一地区的人类活动突然消失了,把喇家地区的文化摔出了历史发展的中心舞台。

  总的说,齐家文化分布的主要范围是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宁夏西部和南部,包括内蒙的腾格里沙漠,大致以甘肃中部的临夏-定西-兰州为中心,方圆约600公里的区域。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这里光热充足,土地肥沃,黄河绕村而过,被认为是西北少见的富庶之地。遗址主要为距今3500年至4000年的齐家文化遗存。齐家文化属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一种文化类型,因最早发现于甘肃和政县齐家坪而得名。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中国西北是有着历史地理的特殊性,曾先后是西戎、羌、匈奴、西夏等古老民族的生息之地。问题在于,青海高原的昆仑山脉,这里是唐蕃古道、丝绸南路的必经之地,是历史上“茶马互市”的重镇。有汉族同化少数民族的情况,也有少数民族同化汉族的情况,但两者相比,前者是主流,也是中华民族黄河与长城的文明确定,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族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民族先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越快,中华民族黄河与长城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明,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发展,终于成为世界第一大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

  相传: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如同亚当、夏娃创造西方文明一样,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的“开天明道”之功,发挥着这一“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根基。我们应该说,伏羲的“开天明道”之功,延续久远,生命力极强,也是奠定了黄河与长城文明.,使得“社会教育”蔚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华民族黄河与长城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明,是中华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结晶。

  唐代历史学家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记》中载: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中华民族开创的黄河与长城真实的文明,融会于“天人合一”的人文内涵构筑,是因地制宜,因险制塞,有形皆有法,融理法为一体。

  《易经》中说:“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坎之时用大矣哉”是很关键的。在思想观念方面,伏羲画八卦,立占卜筮术,形成了中华哲学发展衍变的一条文化主脉;造书契,代结绳之政,实现了中华民族认识的大飞跃,开启了中华文字的起源。而这种设计构思自然现象的思维模式,经过千百年时间和空间有秩序的规律固定化,不仅成为中国古代人文文化融会于建筑“规天为图,矩地取法”的理论依据。它能展示出黄河与长城山水朝阳形态多样,一阴一阳的辩证关系,推理演化为动与静、柔与刚、美与善的辩证哲理。从中黄河与长城山水朝阳形态多样独特的变化范例,这在中国人文历史和古今世界建筑中世所罕见,真正是目前无法取代和无法估量的文物遗产。也因此成为我们中国文化“立人之道”的一种模式化。中华民族黄河与长城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明,奠定了中华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我们应该怎样来自觉认识中国历史上西部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怎样来恰当定位长城精神与黄河文化?我们应该让世界人民了解真实的中国传统黄河与长城山水朝阳形态多样的文化精神,它们是具有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理”与“法”人文内涵,又是具有守“德”的品位精神。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与境内的游牧民族长期战事不断,截至目前从我已经查阅到的文献史料、资料看,特别是接近黄河与长城的中国西部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古来兵戈征战,形成民族融合史不绝书。对于中国黄河“母亲河”与长城文化的时代精神的了解,也应作实事求是的分析,不可一言定论。这也是当年中华民族在《国歌》上发出感叹的缘由之一,不然的话总是隔了一层。

  (4)中华文明的黄河与长城文化设计构思是“天人合一”之理。


  研究祁连山自然环境地形发现,汉代以前,湟源为羌人聚居地。汉民族进入湟源后,发现此山野牦牛很多,便称它为野牛山。但海南、黄南、青海湖周围的蒙古族、藏族群众叫此山为“阿妈梭日格”,即“大家的妈妈”。这个奇怪的称谓却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渊源。这是最早中国先民发现祁连山的自然规律和利用自然规律,并且她们是以“天人合一”人文思想设计构思与大自然相结合。同样她们是中华民族根据祁连山的一南一北对称的“天阴在南,阳在北”自然环境地形,结合中国地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自然环境的神奇特征。中国西部地域辽阔,虽然自然环境地形复杂,水流山脉众多,但其分布却很有规律。古人云:“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确切地说,中华民族是观察祁连山山脉水流的自然环境走向,寻找追踪山系来自何处,水源来自何方,于是有了黄河“母亲河”在南属阴;万里长城在北属阳,形象阴与阳的辩证关系,推理演化为动与静、柔与刚、美与善的辩证哲理。

  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先生也说:“中国建筑之个性乃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面而已”。这里我们会发现,中华民族能从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最原始的民族融合,想到运用天与地的法则,形成古代的钱币,叫“布幣”,形象上凸为天,下凹为地的天地观念。又从最古老的传说“天为圆,地为方”,形成了古代铜马钱的外圆内方之理, 完全符合“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符合民族融合“抱圆守方”的法则。《周礼》有“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之说。例如,中国黄河与长城山水朝阳形态多样的变化范例,它们以独特的“黄河与长城”文化与祁连山相互间巧夺天工,形成了“天人合一”人文思想双重特性兼具的整体形象。不仅能够凝聚中华民族的创新力量,还是有着中国西部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大融合的进步意义。

  有人说:“自然现象之理,与人类最有关系的莫过于时间和空间的规律”。对此,什么是可久的“良法”;什么是能常的“美意”,需要我们人类自觉的认识和恰当的定位。同时,上古时代,祁连主峰一带为古昆仑山,古人对此有明确的断定。《括地志》说,“昆仑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 “昆仑”和“祁连”的语义都是“天象之大”,所以祁连山还有个名字:“天山”。 蒙古族、藏族崇拜大山,历史悠久。先民们以“天人合一”人文思想丰富的想象和思维感悟自然,给大山赋予智慧、灵气和权威。中国西部黄河源头是祁连山依南与巴颜喀拉山间支脉各姿各雅山麓的泉流,正是这里的涓涓细流开始了它那万里行程。黄河穿过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弯弯曲曲地流淌在平坦开阔的高原草甸、湖沼之间。古人以为“草木有情,万物有灵”,中国地理有形皆有法。黄河“母亲河”与万里长城又是中国先民“生”与“德”连接的奇迹。中华民族的先民认为“母亲河”山水朝阳,具有天地之大德,万物之根源。

  中国有历史记载:夏、商、周三代有“道”之时不曾修长城,而修筑长城始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问题在于,修筑长城,为什么始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其实,这种对中华民族黄河与长城的阻隔是有重大的问题。中国古代有一种传统认识:“征服与隔离都不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有效途径”。 这些矛盾应该如何解决?因此,能否为解决这些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维模式来? 弘扬中华民族黄河与长城的文明,我们正是以其固有的接近黄河与长城本质的创造性和实践性,越简单的东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质,这也是中华民族整体社会心态的最直接反映。中国黄河与长城山水朝阳形态多样独特的变化范例,是以其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和认识世界的科学精神,感召着一批又一批龙的传人,投身祖国的文明发展,投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事实证明,中华民族结合中国西部祁连山西高东低的地形,开创形成 “天人合一”人文思想,由祁连山南侧山水朝阳的雪山、冰川汇集到大通河的涓涓细流,从高原东下注入黄河;而中华民族构建长城在祁连山北侧,因属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中国黄河与长城山水朝阳形态多样独特的变化范例,又是在汉代例四郡设两关,南有阳门关,北有玉门关的模式形象化等,讲的也是这黄河与长城一阴一阳为体独特的变化道理。

  现代人不可否认,应该做的坦荡和真诚,我们也可以拿黄河与长城统一之美在和谐设计构思的人文内涵,来相互比较西方国家设计构思的建筑和文化;来相互比较现代社会设计构思的建筑和文化,从中让人们得到进一步自觉、理性和客观的认识了解,而不要忽略了长城与黄河的人文精神的社会价值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再有,中国黄河与长城山水朝阳形态多样独特的变化范例,中国古代人们思维方式多数受到了《易经》“天人合一”人文思想的影响,认为将任何事情放在易学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可以发现它们规律性的东西。别具一格的黄河“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源头。这也是中国文化强调形成 “天人合一”人文思想“有生才有德”的观点。实际上,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黄河“母亲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的长城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文明奇迹。

  (5)是治水英雄大禹开创着黄河与长城文化的文明先河。

 

  赤水,历史上称“浊河”,今称“黄河”。《山海经》中有“赤水之后,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昆仑之丘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庄子》中有“黄帝游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是说昆仑山在黄河之北,过黄河就是昆仑山,有“黄河直与昆仑通”之说。中国西部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九省区于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 5464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河。它横贯中国北部大地,千百条支流伸向山山岭岭,形成75.24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万里长城在司马迁《史记》中有明确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二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从实际情况看,中华民族黄河与长城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如今还养育着亿万炎黄子孙。

  众所周知,所谓“南有秦汉,北有强胡”,这是在两千二百多年前就已经被秦始皇统一为中国的领土。中华民族的文明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征。人们对治水英雄大禹开创着黄河真实的自然山水形成的审美意识,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机缘。我们应该明确地说中国风水并不完全等同于迷信,它也包含诸多自然科学道理,可能今天我们还无法探尽其中的一些奥秘,比如被纳入世界遗产的武当山道教建筑,就是依据传统自然风水而建。当然,中华民族黄河与长城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明,作为中华民族一种传承了千百年的文化,在今天,我们有必要将其保护、传承下来,留待后人研究。这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历史上,中国黄河“母亲河”与长城文化就是一个文化整体,她们又像是两条巨龙,在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成为中华大文化的精魂血脉。具体地说,更希望找到中国黄河“母亲河”与长城文化的遗存,能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更为重要的资料。主要有以下两个象征方面相比:黄河发源在祁连山依南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万里长城开创在祁连山依北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令人惊醒。祁连山依北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已在明显恶化,沙化形势日益严峻。相比黄河“母亲河”,是生命的源头,是文明的源头,是历史的源头。黄河“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相比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忠实地记录姿态各不相同,神态各有差异,世界只有一条黄河“母亲河”,中国只有一座万里长城。

  人们对治水英雄大禹开创着黄河真实的自然山水形成的审美意识,这不会只是一个简单的巧合。正因为早期人类经历了多次大洪水,才有了大禹这样的治水英雄横空出世。所以我认为,祁连山原始生态珍贵,人文地理资源独特。我不是历史学家,历史学的知识也很浅薄,但通过一段时间资料的查询和探究,还是觉得自己的推测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想,并且找到了黄河与长城的一些佐证来证实我的推测:中华文明的黄河与长城文化设计构思是以“天人合一”之理。中华民族伟大的治水英雄大禹活动过的地方,是大禹故里。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是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就是黄帝,这样推算,大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4000年前的大夏河流域和黄河两岸,应该是黄帝部族活跃的地方,而《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新语·术事》也说:“大禹出于西羌”。西羌活跃的地域也正是如今的甘青地区。

  蒙古族、藏族崇拜大山,历史悠久。将大山视为神,既求降灾又望赐福。于是,野牛山便成为了安多藏区众多神山之一。但这座巍峨的神山有着独特的禀赋。青海著名的神山,如阿尼玛卿雪山的主神都是男神。唯独“阿妈梭日格”的山神是一位美艳威猛的女神。住在山下的藏族老人讲:“阿妈梭日格的肌肤像雪山一样洁白,脸如才开的莲花一样鲜活。五彩之云托着那飘动的长发,秋风一样明澈的眼波中,流动着吉祥的威严。右手执一面由青海湖幻化而成的蓝色宝镜,镜心有一巨眼即为海心山的法象,能看透天地万物,善恶美丑。左手执利剑,刃含风雷闪电,骑一头蹄踏万顷波涛的白色野牦牛。这位女神庇荫着青海湖方圆数千里的人民。所以就成了环湖群众的山神———大家的妈妈。这个奇怪的称谓却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渊源。

  清代藏族大学者松巴益希活佛,在其著述中提出,古代青海湖神是一女神,名叫“赤雪洁姆”,意为“万帐王母”。法力无边,名贯雪域净土。这赤雪洁姆即为西王母,也就是阿妈梭日格,也只有赤雪洁姆才能担得起“大家的妈妈”这样一个神圣的称呼。黄河“母亲河”与万里长城真实的自然山水形成的审美意识,她们共同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孕育和浇灌了上下五千年的东方文明。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地域广大,它孕育了黄河与长城的文明在质朴中藏着博大;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严静穆,中国的黄河与长城则处处透着神秘和诱惑。我们无论是从黄河“母亲河”与万里长城历史上看,还是从今天看,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长城内外社会经济的发展,依然在证实中国黄河“母亲河”与长城文化就是一个文化整体。

  从中华民族真实的文明角度看,中国黄河“母亲河”与长城文化就是一个文化整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的精神不断丰富,人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加之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人们对自然山水形成的审美意识的自觉达到了空前的阶段。这个时候,人们不仅仅把山水当作人类繁衍生息的物质资源,而且开始把黄河与长城真实的文明,当成纯粹的审美的客体看待。笔者认为,中国黄河“母亲河”与长城文化就是一个文化整体。她们是决定了中国人的审美取向,她们是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取向。

  追溯中国西部历史上的文明源头,她们是传承了人类的文明,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只可惜,如今,也是一些媒体社会的极端功利思想,急功近利的短视,不计后果的商业炒作行为。一些人只图虚名,“费尽心机”仍是一头雾水,也就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一些人只会炒作中国西部长城风光摄影作急功近利的宣传,不惜浓彩重墨,大加渲染,什么跨越长城?什么飞跃黄河?实在是大错、特错。其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虽然黄河与长城无言向人类述说,可往往遭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毁灭性的重创,这是历史上罕见的一幕。也会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的,每一个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都会为之万分担忧。我们必须要真实地了解中国西部历史上文明的发展趋势,必须要真实地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

  所以我们不应该割断中国历史上西部黄河与长城的历史避重就轻,造成现代人功利思想抬头的错误认识:一是不把中国西部长城历史真当回事,出现戏说、胡说、乱说,本身就不在乎昆仑山是今祁连山的历史真不真实。一是几十年来割断长城文化和黄河历史陷入的误导,比虚假的造假还可怕。给予读者的误导严重诋毁了中国黄河与长城、西部昆仑山是今祁连山的历史形象。我们要从中国历史上西部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民族创业的和谐精神,中国西部人“诚信”精神的综合素质体现整体的透彻理解,中国历史上西部民族开创着以“人文而教化天下之理”,这一象征最高品德的文明先河。我们要从中国西部黄河与长城历史文化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上,激发起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

 

  欢迎各界长城专家、文化学者来电来函不吝赐教、共同探讨中国西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就是一个中华文明的文化整体,开创着“诚信”这一象征最高品德的文明先河。

  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教。    联 系 人:宁夏赵明景

  电话:13895486817, 邮箱:z_m_j1956@163.com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湖滨小区20#-2-402
 
TAG: 土地 赵明景 中国 中华 文明


顶:10 踩: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2.5 (4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98 (112次打分)
【已经有34人表态】
9票
感动
5票
高兴
20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