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学苑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商业模式病(五)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商界财视网   发布者:晋商网编辑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1年11月09日 09:01


 

沉重的“被模式”

沉重的是,与20世纪末商业模式之风的第一轮盛行相比,当前中国商业对模式的迷恋,颇带着几分无奈的挣扎。成本与资金的压力,使得企业经营者不得不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商业模式。

温州高利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开始以新的眼光认识这一曾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风向标的市场。而除了被挥霍的那部分财富之外,企业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以及融资难的现状,成为民间高利贷盛行的重要原因。

东莞一家机械配件公司,给华为等企业做通讯设备的代工。这家年销售400万元的企业,却为20万元的周转资金发愁:找银行,因为没有固定资产不给贷,找民间渠道,利息高达2分。

摆在中国中小企业面前的现实是,那些四处涌动的资本完全“用脚投票”,一个互联网行业新兴的商兴模式,能够引来无数资本的疯狂竞逐,却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传统行业;众多天使投资争抢着为一个甚至只在纸上的商业模式一砸几千万元,却没有人愿意借给埋头苦干的小企业20万元度过危机……

当企业必须迅速获取资金以保障生存与发展时,模式被当作救命稻草。对于模式的过分强调,或许也已经成为企业一种被动选择。大企业面对强烈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打造与众不同的竞争力;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劣发展艰难,需要迅速突围,解决生存之道。安全感的极度缺失之下,急功近利成为浮躁却现实的选择。

技术、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创新力的等各种资源的短板,也是模式之风盛行的重要原因。在这个靠创新求生存的年代中,受实力限制,无法通过技术与管理取得突破的企业,自然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上。他们也许明白模式不是万能的,但更加笃信没有模式是万万不能的。

而在这场模式的狂热中,还有一种力量加速了模式的升温,那便是诸多的营销专家与咨询机构。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大多借助或完全出自于这些“专业机构”之手,商业模式成为咨询业最重要的产品,而企业的直接管理者,很多不是行业专家,而是“模式专家”。当一个彩妆企业的CEO不知道MAC、Bobbi Brown等知名彩妆品牌,当一个电商总裁甚至不了解物流市场的现状,对于模式的偏执,便注定凌驾于产品与市场之上。

商业模式的报复

从一路凯歌的三株集团到踌躇满志的顺驰地产,一个颇有深意的现象是:越是看似精密独特的商业模式,往往越会产生最终打倒企业的反噬力。

一个尴尬的现实却是,中国的商业模式信徒们,迷恋模式,依赖模式,但从本质上对模式并不尊重。反映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上,并非遵循商业模式本身的规律法则,而是尽一切可能地通过模式的设计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让商业模式为我所用。

然而,每个人都逃不过为自己的作为埋单。任何算计模式者,必将受到模式狠狠的报复。

PPG:生于模式,死于模式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互联网行业,PPG都曾经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榜样。

作为一家销售衬衫的企业,PPG当年的模式是:不用投资建制造厂,将生产、物流环节都外包出去,仅保留设计、质量监控和直销的功能;不开设任何一家门店,只通过邮购目录和网络直销衬衫。

这种典型的轻资产运作,产生的是强大的价格竞争力。当一件原价300元的衬衫只卖150元时,在最辉煌的年代里,PPG的衬衫的出货量每天超过1万件,其业绩足以抗衡销售门店达两千多家的龙头老大雅戈尔。

然而仅仅五年时间,PPG便在业内销声匿迹。压倒这个带着光环的企业的,正是其当初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

生产外包的形式与低价的策划,使PPG始终未能找到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终端市场上一直对PPG衬衫的质量怨声载道。为了平息市场的非议,PPG不得不通过大量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重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这又直接削弱了低价所带来的有限的利润。当消费者的注意力从“买模式”转到“买产品”时,PPG就注定被自己依赖的商业模式打败。

点评:商业模式的各种构成要素中,创造价值才是真正的基础与核心。PPG在模式上过度注重价格优势,而忽略了产品质量,失去了核心价值的商业模式必然为市场所抛弃。

比亚迪:成本至上的代价

在最近一年时间里,比亚迪深陷一连串的危机:经销商退网、销售高管离职、大规模裁员、利润销量和股价齐降、央视曝光“气囊门”……

比亚迪模式在于:通过逆向开发,低成本推出新产品,然后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获得产品在制造环节的成本优势,最后通过市场销量的高速扩张实现规模化收益。正因如此,在比亚迪的经营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不惜一切代价实现销量上的快速扩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疯狂向经销商压货,比亚迪为改善自身的现金流,还推行中国汽车界最特立独行的向经销商返点方式——以同价值的现车返点给经销商而不是现金。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本已告急的库存指数,绷紧了经销商的现金流,更让区域经销商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而一直坚持“逆向开发”新产品的策略,本质却是模仿与抄袭。由于推出的每款产品都有较重的山寨痕迹,使比亚迪的品牌美誉度和溢价能力低于大多数自主品牌。为获得成本优势而自造零件,失去的却是对品质的控制。

王传福曾将比亚迪的模式总结为,蔑视既有规则并打破一切规则。正是这种着眼于利润的对规则的无视,最终使得比亚迪商业模式中的种种弊端集中爆发。

点评:渠道体系与资金链,是商业模式的报复最常作用的两个方面。而其可怕的反噬力在于,企业危机爆发的源头,往往正是其赖以成功的最重要的竞争力。过于依赖模式,已经让中国企业如此脆弱。一旦模式上的任何环节出了问题,危机马上呈崩盘之态。

 




顶:4 踩: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3.25 (8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6 (50次打分)
【已经有12人表态】
6票
感动
2票
高兴
4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