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谱写新篇章 太原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太原,一座具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文明古城。自2008年1月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以来,全市广大军民并肩携手,巩固提升,对标一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双拥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打造富有太原特色的"双拥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鲜明特色的双拥之路。
双拥机制更完善
太原市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列入各级党委、政府责任目标,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做到全局工作与双拥工作统筹推进。工作中,建立了"三变三不变"的双拥工作机制:领导变,创建双拥模范城的目标不变;机构变,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制度不变;人员变,维护国防利益的责任不变。充分发挥全市双拥工作领导组牵头抓总的工作职责,不断强化指导、协调和督查职能,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发展成员单位41家,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军地双方共同负责、部门行业齐抓共管的双拥工作运行机制。
为进一步落实双拥工作责任,太原市创造性地出台了《关于双拥标兵(模范、先进)单位奖励办法》,对荣获国家、省、市双拥先进模范的单位,可给予全体员工1至3月工资额度的奖励,从以往的指令性工作到各单位主动自觉工作,形成了生动活泼的群众性工作局面,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各部门做好双拥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国防教育入人心
太原市重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近年来,先后投资六千余万元对牛驼寨太原解放纪念馆、双塔烈士陵园、黄坡和郑村烈士陵园加以维修改造。此外,还修建完善了太原市国防园、省军区军史馆、560团团史馆、北联干休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值得一提的是,由阳曲县国税局投资新建的解放太原支前纪念馆是全国首家县级支前纪念馆,充分说明了国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各基层单位纷纷自发做工作,认识高、动作大、效果好。
在进一步将 "特色招牌"做好做优的同时,太原市开通全国首家烈士褒扬网站--- 太原革命烈士褒扬网,并对全市革命烈士陵园的历史资料进行全面整理,收集了7367名安葬在太原市陵园和太原籍烈士的相关信息,为群众祭奠烈士提供方便。今年3月,太原警备区和市国防教育办公室联合创办了 "手机国防报",以手机短信的形式,每周两期向军地领导、武装工作者、基干民兵、专业应急力量队伍发送资讯,促使广大武装工作者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太原市还充分利用春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国防教育日"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全市军民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今年,太原市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红歌会、演讲比赛、书画摄影主题展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成果,调动社会各界关心双拥、支持双拥、参与双拥的热情。各级宣传部门纷纷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开辟双拥专栏、专题,大规模宣传太原市在双拥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弘扬双拥光荣传统,讴歌军政军民团结。
拥军优属心连心
太原市始终把支持部队建设摆在双拥工作的重要位置上,牢牢把握"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方针,高度重视地方建设与部队建设之间的合作和支撑关系,大力支持国防和驻并部队建设,有效解决了优抚对象和现役军人军属的后顾之忧。
2008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累计为部队建设投入资金4.8亿元,是近年来投入资金最多、支持力度最大的时期。除了在基础设施上为部队战备训练提供方便,太原市还在文化、教育、科技和法律各个领域加大拥军力度。在此基础上,先后制订完善《太原市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太原市拥军优属规定》等政策法规。
在优抚工作方面,仅2008年以来,全市共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金1.8931亿元(其中解"三难"资金1678万元),下拨优抚医疗补助资金1454.8万元,为千余名随军未就业家属发放生活补助金800万元,为城镇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276万元,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以县为单位统一标准,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优待金最高的达每人每年七千余元。
去年一年,太原市共接收军转干部60名,其中计划安置55人,自主择业5人。2008年以来,全市各级共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86人,接收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八千余人,为418名退伍军人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发放自谋职业补助金1094万元,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两千余名。
军中绿花别样"红"
近年来,驻并部队先后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三万余人次参与西山万亩生态园、环城绿化带和园林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后植树八十八万余株。各单位都有自己的"兵"字号工程:山西省军区机关在环城高速东环段建了八百余亩的植树基地,太原警备区在东山建起了占地近千亩的"民兵植树造林基地",预备役高炮旅在小店区高速口建成一个"预备役"生态园区,驻并团以上单位都建有规模300至800亩的植树基地或造林基地,为三晋"蓝天碧水工程"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支持企业发展上,驻并部队广泛开展共建活动,在企业员工军训、帮助退役战士提高就业技能等方面,主动靠前做工作,实现了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驻并部队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后完成军地赋予的军警民联合演练、奥运安保、重要时节警戒等急难险重任务八十余次,成建制用兵四万余人次。在抢险救灾、处突维稳、扑灭林火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先后成建制动用一万余人次,扑灭二十余起山林火灾、参与两次矿难救援。奥运火炬太原传递、国际马拉松比赛、国庆六十周年期间,驻军各单位动用兵力警力1.58万人,出色地完成了警戒执勤任务。此外,驻军单位积极响应太原市"建文明城市、当文明市民"活动,严自身、树形象。特别是在南方受灾、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中,驻地官兵先后3次以献爱心或交纳"特殊党费"的形式,为南方雨雪冰冻和四川地震灾区捐款五百四十余万元,献血8万毫升。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当卫士,驻并部队积极协助公安部门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太原作出了贡献。此外,支持农村发展教育事业被驻并部队作为拥政爱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年来,他们先后援建希望小学34所,在"1+1"结对资助贫困生活动中,捐资一百二十余万元帮扶贫困学生一千余名,帮助困难学生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
基层双拥活力涌
自2005年以来,太原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拥军优属"认亲结对献爱心"活动,多年来坚持不懈,不断将活动引向深入。组织全市三级781个共建单位,与近两千名重点优抚对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重点解决革命功臣的生活难、住房难和医疗难问题,在此基础上,在全市和驻并部队中广泛开展了 "四拥四支四好"活动,引导地方各级大力开展政策拥军、法律拥军、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活动;选征好入伍的、服务好在队的、培训好复转的、使用好优秀的;引导驻并部队大力开展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支援急难险重任务、支持和谐社会建设、支持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活动,进一步把全市广大军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合发展上来。
2008年,由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牵头,在"两新"组织中开展了"新晋商万企联万户感恩行动",用切实行动感恩回馈社会,在全市社区成立社区双拥工作站,充分发挥好志愿者服务队、拥军优属服务队等拥军服务组织作用,力求给官兵和军属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太原市挂牌成立的全省首家"军人家庭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广泛开展"爱心关怀进军营、进家庭"活动,为军人解决了生活烦恼。此外,市总工会、妇联、文化、广电等部门每年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拥军活动到军营,全市军民共建单位每年举办各种各样的联谊活动一千余次。
军民共建结硕果,携手发展谱新篇。如今,一浪高过一浪的双拥热潮,推动着太原市双拥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愈来愈浓的鱼水深情,续写着太原市双拥工作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