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养蜂人:晋城泽州钱保法建起山西省首家蜜蜂博物馆
18岁时,对蜜蜂产生兴趣;22岁时,开始琢磨着养蜂;20年后,成为村里唯一的“万元户”;2007年,建起蜂业综合开发园区;2014年,筹资建设了山西省内首家、华北地区屈指可数的蜜蜂博物馆。这个人是晋城市泽州县的钱保法。
10月9日,在泽州县金村镇孟匠村,年近七旬的钱保法笑着对记者说,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许多人来参观刚开馆不久的蜜蜂博物馆——蜂彩世界博物馆。养蜂数十年成了土专家 1946年,钱保法生于泽州县柳树口镇东下村。说起与蜜蜂结缘,钱保法记得是18岁那年的夏天。当时,经常有外乡人带着一箱箱蜜蜂来村附近山上放蜂。钱保法就蹲在蜂箱前,看飞舞的蜜蜂发呆,“那时候心里就想着,我也要养蜂。”
1968年,他花24元买了一箱土蜂,“24元是我半年多的收入。”可好景不长,春天买来的蜂,到秋天幼蜂全死了,其他的蜂也飞了。后来他才知道,蜜蜂和人一样也会生病。半年收入打了水漂,可钱保法却不死心。次年,他又买了一箱意大利蜂。一来二去,蜜蜂还真养住了,可近20年时间过去了,蜂蜜产量一直很低,每年到头,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效益。
上世纪80年代末,钱保法进城买到一本《蜜蜂》杂志。回家翻阅,他才恍然大悟:20年养蜂没效益,就是吃了不懂技术的亏。按照专家的建议,通过自己的实践,钱保法终于掌握了养蜂知识和技术,尝到了甜头。1993年,他养的3箱蜂,每箱产蜂蜜近200斤。1998年,钱保法养的蜜蜂已有30多箱,蜂蜜产量达到5000多斤,收入3万元。在当时的东下村,“万元户”可谓凤毛麟角。
后来,靠养蜂致富的钱保法当上了泽州县蜜蜂科技协会会长,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蜂土专家。攻克养蜂难题带领农民致富 “南方度夏,北方越冬,是养蜂中的一大难题。”钱保法说,在北方如何让蜜蜂越冬,是个难题。按照以往传统的做法,都是“暖冬”。
有一年冬天,他看到一养蜂户在蜂箱外砌了砖,砖墙里又放了麦秸,蜂箱里外都进行了包裹。因为箱内温度高,蜂还在到处活动,未结团。
养蜂户无意间告诉他,还有三箱蜂未作保温处理。钱保法在蜂封箱前观察发现,箱内结团好,蜂体光亮,没有死蜂。他顿时眼前一亮,让蜂农对三箱蜂保持原样,不作保温处理,等来年看是啥情况。
“凡是保暖过的蜂,箱内蜜也吃完了,蜂也无精打采。”次年临近春天,他又来到这户蜂农家中,看到的情形让他惊喜万分:未保暖的蜂,不仅没死,而且活蹦乱跳。他意识到,蜜蜂原来是“宁冷勿热”,对封箱保暖过冬的传统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违反了蜜蜂的生活习性。随后,他又开始在自己的蜂场搞起了试验。连续两年试验后,他这一“反常规”的做法,使一直困扰蜜蜂越冬难题得以解决。
消息传出,钱保法的经验开始在晋城推广。攻克了大难题,钱法宝对小技术创新也不放过。“过去三五天一取蜜,蜜蜂被惊扰,产量也不高。”钱保法多次琢磨试验后,采取抽脾取蜜的办法,一周以上取一次蜜,既降低了蜂农的劳动强度,又在稳产高产基础上,保证了蜂蜜的质量。
“同行是冤家”这句话,在钱保法看来却是“同行是朋友”。名气越来越大,前来取经学习的养蜂户就越多。“只有大家都挣钱,我才能挣钱。”钱保法有自己的想法:“中国的蜂产品市场很大,而养的蜂不是太多,是太少了。养蜂人应该是朋友,拧成一股劲,解决养蜂难题。”
2002年,泽州县蜜蜂科技协会成立,钱保法被推举为协会会长。他上任后开始组织养蜂技术培训,起初会员只有十几人,每年培训一两次。蜂农大多是山区农民,交通不便。每逢培训时,钱保法不仅为会员管一顿饭,临走时还发20元路费。如今,协会会员越来越多,已有260多人。
在钱保法家中,记者看到一本《太行山区蜜蜂定地饲养技术讲座》的小册子。很多蜂农文化不高,为方便蜂农学习,钱保法将自己养蜂的经验与教训总结成书,印制5000余份,免费发给会员。“我当年走过的弯路,不能再让其他人走。”考虑到有蜂农不识字,他又刻成光盘,使蜂农直观易学。在他的带动下,如今泽州县养蜂规模已达1000多户,有2万人从事养蜂,蜂箱数量为3万余个。
鉴于多年来在推广农业科技,带领农民致富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钱保法被泽州县委县政府授予“新型产业带头人”,被晋城市委市政府授予“科技推广能手”。2005年,省科协授予他“全省十佳科普志愿者”;2006年,他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2009年,他被科技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建成开发园区品牌打进市场 2004年,在泽州县蜜蜂协会基础上,钱保法创立了一个以山区蜂农为主体的蜂产品生产加工组织,名为泽州县盘松蜂产品开发合作社。2005年,合作社成功注册了“盘松”牌商标。从此,钱保法的蜂蜜产品进入晋城各大超市,并打入长治市场。2006年,“盘松”蜂蜜通过了国家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
2007年,钱保法的蜂蜜被迫退出市场。“当时国家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而我的产品没有进行QS认证。”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钱保法虽没退缩,但对如何取得市场准入,他心里也没谱儿。
办厂需要场地建厂房。他在泽州县金村镇孟匠村租下了8亩土地,设法买到比较便宜的建筑材料。钱保法自己上阵,又叫了两个会泥瓦活的亲戚,一砖一瓦地建。由于资金不够,一直到2009年,工程主体才全部建成。钱保法的“盘松”蜂业综合开发园区面积3600多平方米,各类用房有80余间,集蜂产品加工厂、种蜂厂、蜂具厂、培训中心、农家书屋于一园。建成了设计生产能力年产15万公斤的加工蜂蜜灌装线。“我用了不到70万元,建了200万元的厂。”钱保法说。
2009年,钱保法的蜂产品通过国家食品市场准入QS认证,成为晋城市蜂业最早获得市场准入的企业之一。当年年底,省名牌农产品评选委员会公布2009年山西名牌农产品名单,“盘松”牌蜂蜜成为全省当年评选出的20个山西名牌农产品之一。
2010年,在晋城、长治的市场上,久违的“盘松”牌蜂蜜再次亮相。当年6月,“盘松”牌蜂蜜产品又成功打入北京市场。几年来,合作社开发生产了槐花蜜、荆花蜜、枣花蜜、山楂蜜、杏蜂蜜、土蜂蜜等系列产品,甚至还有板蓝根蜜。同时还研制开发出多种新型功能性保健食品,其中,开发生产的“绿蜂宝”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创建“博物馆”科普蜜蜂知识如何让众人零距离地接触蜜蜂,了解人类养蜂的历史、蜂文化及蜂产品价值,尤其是培养中小学生对蜜蜂科学、生物学的兴趣?如何让养蜂致富的思想无拘无束地生长在岁月长河里?思来想去,钱保法脑海中产生筹建“蜜蜂博物馆”的念头。
去年6月,钱保法在北京香山脚下参观中国蜜蜂博物馆时,就像一个闯入蜜蜂王国、闯入梦幻中的孩童乐不思归。今年3月,他再度进京考察筹建蜜蜂博物馆相关事宜,最终北京蜂胶研究中心同意提供相关资料、标本和技术指导,钱保法负责场地、模具和展板制作等。经过半年多的筹建,8月底,全省首家蜜蜂博物馆——“蜂彩世界博物馆”建成。
9月5日,钱保法的“蜂彩世界博物馆”开馆,设展厅13间,面积400多平方米。为此,钱保法花费了50余万元。博物馆分蜜蜂生活史、发展过程、蜜蜂家庭、蜂蜜酿制过程、人类采集蜂蜜史、太行山养蜂资源等八部分,通过图片、图表、标本、实物、景观模型等手段,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不同种类的蜂体标本,和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毒、蜂蜡等蜂产品,藉此传播人类源远流长的养蜂发展史、蜜蜂的生物学知识、蜜蜂种类、天敌、现代养蜂科学技术和蜂产品应用等。为吸引并培养中小学生对蜜蜂科学、生物学的兴趣,钱保法不仅用“蜜蜂精神”“蜜蜂品格”熏陶孩子们的道德情操,还自己制作了许多卡通形象的蜜蜂,以增加趣味性。“养蜂46年,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活得充实、开心。”钱保法觉得,有关蜜蜂还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开,这也是他今后生活的一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