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矿”时代的新转型
1月11日,在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作政府报告时指出,“被全国高度关注的我省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已圆满结束,山西人民期盼了多年的一件大事终于办成了,我们彻底告别了小煤窑时代,进入了现代化大矿时期。”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进入新阶段。山西煤炭工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着重强调要提高煤矿安全的保障能力和循环多元、资源综合利用的能力。
以甲醇为代表的醇醚燃料,新型的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借力资本市场为煤炭工业转型提供“给养”,山西的煤炭工业在“十二五”开始新的转型。
煤炭工业“大手术”初步完成
2008年开始的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对山西煤炭工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手术”。全省彻底淘汰了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减少近六成的矿井、超九成的办矿主体,不具备办矿能力、产业水平低下的企业主体全部退出。
大型煤炭集团成为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全省矿井个数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矿井回采率由平均不足20%提升到80%以上,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由24.8%提升到81%。
办矿主体整合,矿井数量的减少,使得山西省的煤炭产量、外运量不断提高。
2011年,山西省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分别达到8.6亿吨、5.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煤炭行业上缴的税费更是占到财政总收入的43%。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在 《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生产 “基础建设年”活动的通知》中指出,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省整合煤矿已全面开展建设改造,标志着已由整合接管的重组阶段进入改造提升的建设阶段,再用2到3年时间,全省将逐步转入正规循环的生产阶段。
“大矿”时期安全仍是第一位
山西省的煤炭工业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十二五”时期,平均单井的规模更是要达到120万吨/年,而2008年山西省煤炭资源的整合标准为单井规模90万吨/年。
山西煤炭安全监察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黄文升表示,产量提升了,安全工作的压力增大,更应该严格把关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审批,确保煤矿安全建设达标后再生产。“大型生产矿井,相应的安全标准将会提高,考评验收的政策也会有变化。”
自2008年开始,山西各地市加大了安全生产的投入,太原、长治、晋城、阳泉等市相继建立了政府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保障煤矿的安全建设。
2012年1月5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发出 《关于加强煤矿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从2012年起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纳入矿井机械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考核内容。
2012年1月6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又颁布了《山西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制度》等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政策。新规着重强调,煤矿事故灾难发生后,事发单位应在1小时内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及煤炭管理部门或国有煤炭集团公司,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2011年山西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86,远远低于2005年的0.905,低于全国平均水准0.564。
重点建设三大煤化工基地
煤炭资源整合带来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为煤炭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2年山西煤炭工业发展报告》提出,山西省能源工业转型,要以循环经济为手段,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到煤炭工业来说,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业,建设具有明显循环经济特色的煤化工精品园区。
目前,山西煤炭行业投资640亿元建设了循环经济园区20个。2011年,全省煤炭工业非煤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50亿元,增幅达60%以上。
山西“十二五”将会重点建设晋北、晋东和晋西沿黄区域三个煤化工基地,且产品各有侧重。晋北重点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粗苯加工;晋东则以煤基合成油、甲醇制汽油为侧重点;晋西沿黄煤化工基地,以现有煤化工产业为基础,发展新型特色煤化工产业。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炭分析师李廷表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之后,煤炭行业的安全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利用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山西当务之急的应该是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转型应该是摆脱单靠挖煤卖煤的单一模式,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因为对于中国来说,煤化工迟早有一天会取代油气化工。
甲醇——煤变新能源
据了解,我国现在探明的煤炭储量为7140亿吨,其中弃采劣质煤占20%以上,约为1428亿吨,若拿出10%采用多联产技术生产甲醇,可生产甲醇40亿吨。2010年,全国甲醇产能为5000多万吨,预计2012年甲醇产能可达5700多万吨。
早在1982年,山西省就将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作为煤炭综合利用的一种方向。1983年就开始在载货车上应用甲醇比例为15%的甲醇汽油,即M15甲醇汽油示范项目。1996年,山西省科研人员利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赠送的一台灵活燃料发动机,制造了中国第一辆甲醇型灵活燃料汽车——中国一号。
相关数据显示,山西省目前甲醇年产能已达到405万吨,在建项目产能400万吨。“如此大的甲醇产能,需要有更多的汽车来进行消化。”业内人士表示,省内具备再用车改造资质的三家公司,已累计改造以出租车为主的乘用车3.54万辆,其中省内1.47万辆。另外,山西目前拥有低比例甲醇汽油M15加注站达1000多座,高比例甲醇汽油M100加注站40多座,甲醇汽油调配中心6个,省级技术中心1个。
煤制甲醇,不仅在产能供给、技术上具备条件,推广应用更加清洁的甲醇,更是成为了节能减排的一种重要举措。
山西省环保厅副巡视员刘西丹表示,山西单位GDP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要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对于污染物存量的削减比例要远远大于上述目标。结合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省情,要达成节能减排的目标,煤制甲醇的推广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煤层气将成新的增长点
山西浅煤层气资源约10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储量的三分之一,在开发利用煤层气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在国家的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个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并在井下抽采方面,将在山西、辽宁、安徽、河南等省市33个煤矿企业、8个重点产煤市区重点实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规模化矿区建设。
鉴于山西具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中煤等央企,均已在山西获得了不少煤层气资源的开采权。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瓦斯防治和利用处相关人士表示,对煤矿瓦斯(煤矿内含的煤层气)的抽采利用,不仅节省了煤矿安全生产的费用,还降低了单纯开采煤层气的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晋煤集团手里有高效清洁的煤层气,已成为其六大产业板块之一,并提出要在“十二五”末,新增地面煤层气井20000口,合计形成120亿立方米/年的地面煤层气抽采能力,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年,煤层气利用量达到97亿立方米/年。
此前煤层气的开采权在中央,煤炭资源的开采权则是在地方,煤气权利的不统一一直制约着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在山西省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山西可能会实现煤层气开采权和煤炭开采权的 “两权合一”,为山西煤层气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转型需拓展融资渠道
在煤炭工业的转型中,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与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后,仍然有一部分矿井处于边生产边建设的状态,在矿井安全建设和产能提升工程上,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山西省煤监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在2009年,山西省建立的山西能源产业基金成为了国内首支能源产业基金。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在我省煤炭产业兼并重组的时候,为煤炭资源整合战略和山西新兴能源工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支持。
山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孙秀玲表示,山西在全国能源经济中具有重要位置,同时又是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重要物资通道,可在晋商银行的基础上,组建全新的股份制银行——山西能源发展银行,可以减少省内资金的外流,为我省经济的转型提供资金给养。
2011年,焦炭期货和甲醇期货分别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两种商品均是以煤为原料,山西更是占据国内焦炭的半壁江山,两种期货的上市交易,为山西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