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星河湾里,尴尬的首届太原国际红酒节
受邀参加在星河湾举办的首届太原国际红酒节,琳琅满目的红酒与熙熙攘攘的人流,终究掩盖不住会场中无处不在的尴尬。
所谓的国际红酒节,在我看来叫做红酒行业山西经销商大会还算贴切。没有国际一线品牌的捧场,仅靠山西几个代理商与酒庄,撑不起红酒节的光彩的门面。或许,当策划者把红酒节作为赚钱的噱头开始时,尴尬便已经不可避免。
因为接受了一家来自澳大利亚红酒代理商的冠名,主办方险些为他们的草率付出泡汤的杯具。就在开幕前夕,还在上演参展商纷纷退出的闹剧。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是红酒商,每个人都恨不能成为节日主角,让澳大利亚这样一个不知名的红酒品牌冠名,怎么说都让其他红酒商都有点为他人做嫁衣的尴尬。
幸好,传说中要退出的怡园酒庄等红酒商最终出现在了现场。开幕式地点放在太原最高档的楼盘星河湾,想来主办方也是想借此体现红酒的那份尊贵。但是,无论是寒冬的季节错位还是星河湾过于富丽堂皇的欧式风格装饰,反而让红酒失去了那份不言而喻的优雅。
对红酒参展商来说,这样的节日便是广告的舞台。但是,赤裸裸的广告词,让他们对红酒的解读让人味同嚼蜡。当红酒只是一种饮品,而无法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时,所谓的品鉴,其实只是故作高深的摆谱儿。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无酒不成宴。白酒在中国的历史很悠久,即使如此白酒文化到现在也没搞出多大名堂。酒壮怂人胆,解酒发挥,酒后吐真言,这便是中国白酒在现实中的功能。于是,中国人喝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拼酒量的习惯。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出血。喝酒喝到要命的程度,中国的白酒文化越来越像一把杀人于无形的刀。
几千年在白酒文化中浸泡出来的中国人,终于在红酒面前遭遇到尴尬。当我们的物质丰富到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舶来的生活方式开始受到狂热的追捧。宝马车的商务形象在欧洲深入人心,但在中国却成为暴发户用来炫耀的座驾,据说宝马车的欧洲老板一边数着来自中国的大量钞票,一边大摇其头。对很多人来说,追捧的只是产品的外在形象,压根没考虑消化其中的文化韵味。像宝马一样,红酒从进入中国开始,同样遭遇到这样尴尬的命运。
豪饮的中国人,可以为法国的正宗红酒一掷千金,但却无法接受红酒蕴含的优雅态度。在红酒节上,当经销商千篇一律宣扬自己的产品产地如何与众不同酿造工艺多么先进时,红酒节从开幕那一瞬间便沦落成为了产品推广会。
根深蒂固的白酒文化与中国人群聚而欢的生活习惯,相信让红酒还将会在中国遭遇到长久的尴尬。就目前来说,除了餐桌上的消费,红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更多体现着礼品的角色。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外来的文化糊弄人。关于红酒,有一句很动人的语言:舌尖到心灵的旅行。很可惜,我们现在还停留在暴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