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内参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和谐新灵石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经济日报   发布者:李士杰 郝光明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09年12月03日 10:30


凡是惠民政策,灵石要先执行;凡是惠民措施,灵石要先落实;凡是惠民试点,灵石要先争取;凡是惠民工作,灵石要先完成。全力构建——和谐新灵石


2007年对于灵石的发展来说可谓是转折之年。经过了2007年充满挑战、十月艰难的“爬坡过坎”,灵石的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向好的健康态势!进入2008年,灵石县经济的各项发展指标在晋中市遥遥领先,在全省的排名也迅速前移。在这样一个发展大背景下,灵石县委、县政府决策层果断提出,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大力度地发展民生事业,把关注民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决策层进一步提出:凡是惠民政策,灵石要先执行;凡是惠民措施,灵石要先落实;凡是惠民试点,灵石要先争取;凡是惠民工作,灵石要先完成。于是,涉及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就业、交通、住房等方面的一项项惠民工程在灵石迅速铺开。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改变广大农民传统养老方式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惠农惠民工程。2008年的山西,在这项工作上开始探索的县、市寥寥无几,灵石县是其中之一;但灵石县在关注民生“四个凡是”的要求下,各项工作的进度、深度以及在这些方面科学、细致、扎实的工作都走在了全省前列,并迅速领跑山西!从几个细节便知其中的原因:2008年伊始,灵石县委郭燕平书记专门就新农保工作开展事宜三次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这在整个山西县市中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而在灵石县,由杨洪县长主持召开的专门讨论新农保具体工作的会议至少不下三次。党、政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抓落实,极大地推动了新农保工作在灵石开展的步伐。到2008年底,全县参保人数达到应参保人数的71%,位居全省第一,县、乡、村三级网络及场所建设、档案工作等各方面工作都全省领先;2009年8月5日,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场推进会在灵石召开;到2009年6月,灵石县新农保实际参保率已达91%(年底全覆盖),19189名年满60周年的农村老人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空前高涨的参保热情以及一张张笑脸、一声声感谢……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从心里拥护这项好政策,感谢政府为他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在开展新农保的同时,灵石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也在积极探索中,具体实施方案已给县政府专题会议讨论过两次(上边没有政策依据,全省也没有一个县市已具备成熟的操作规范、标准可供借鉴,灵石县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细则多参照了新农保,一方面也上报省、市等待从上面来的政策依据),计划2010年开始试行,届时,灵石县的这一项工作又要开全省先河,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县全民都参保的事实。


生育、工伤、失业这三类保险,无论是参保人数还是基金征缴,灵石县都走在了晋中市的前列。到2009年6月,灵石县的三种保险都远远超额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投资2600万元,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灵石县社会福利中心,被民政部、省民政厅列为重点项目。这座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南侧苏溪村的福利中心,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建成后可容纳210人入住,标准国内领先,全省一流,于2009年6月开工,两年后投入使用,是灵石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关爱特殊人群的一个民生工程。同时各乡镇养老院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两渡、英武、南关三乡镇率先建成了共可容纳1207人的高标准的敬老院。


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步伐加快,力度加大,使全县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得到及时救助。灵石全县城市低保对象有2229户5183人,月发放城市低保金78万元;农村低保有5754户9487人,月发放低保金51万元。全县农村953名五保户家庭供养标准由原来1200元提高到1500元,县财政为五保户缴纳新农合参保费19060元……




2008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灵石县全面实施。作为我省第二批城镇居民医保试点,除了中央、省、市的三级财政补助,灵石县政府拿出82万元配套补助资金全力推动试点工作。当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75%,参保人数达23000人,到2009年6月,实际参保人数达25000人,工作进度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2009年底,将全力确保达93%)。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3.15%,全县16万农民到2009年6月的实际参保人数达了 15.13万人,位于全省前列。城乡医疗保险全面实施使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十分有效的缓解。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年年都有新进展。全县农村1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了新扩建,其中5个乡镇卫生院获得155万元中央扩大内需预算投资项目支持,更高标准的改造项目已全部开工、进展顺利,2009年年底全部完工。村级卫生所372个,已全部纳入正规化管理。县政府又投资100万元,完成了其中60个农村卫生所新扩建改造,均达到甲级卫生所标准,彻底清除卫生所空白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按照“三个中心、两个站”的模式积极推进,覆盖城区9个居委、5.5万人口,最终实现对城市居民 “六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县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达标率在2008年的87%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升。


积极开展城乡医疗大病救助工作,扩大对五保户、低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范围,积极落实救助资金,仅2009年1至6月份共救助626人,其中城市 126人,落实救助资金42万元;农村500人,落实救助资金116万元,除此以外,全县还有928名重点优抚对象将享受医疗补助。


在实现“病有所医”的同时又享受到“老有所养”,社会保障的阳光开始普照灵石全县人民。



教育上的事,再难也要办;教育上的钱,一分也不能少;对教育的投入,再多也不过分;教育上的事,再小也是政府责任。这四句话,足以体现一届政府关心教育、重视教育的执政理念。近年来,灵石县委、县政府将教育工作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在政府宣传引导下,全县形成了政府尽全责和社会各界多元助教的投入机制。县财政不仅能按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要求及时足额拨付各项教育经费,除此之外,每年还额外增加十多项总计2500万元的其它费用,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灵石县教育的跨越发展,在许多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立足高标准、高起点,先后投资1.1亿元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由425所调整到77所。无论是调整投入、撤并数量之大、集中程度之高,在全省都是少有的,成了省、市、县的样板工程,吸引了外省及省内许多市、县教育部门参观学习,崭新的教学楼成为灵石县各乡镇村的标志性建筑。复式校、单人校、包班校、百人以下的薄弱学校永远成了历史,教育公平在灵石得了前所未有的最大程度的体现。


投资4000多万元的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使灵石县的远教应用装备水平在全省一流,2007年,全县77所中小学高标准完成了校校通,实现了天网、地网、县网、校网一贯通。基于先进的远教网络,灵石全县95%的教师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技术,会制作课件,现代教育含量空前提高。在2007年召开的全省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表彰大会上,灵石县教育局作了典型发言,被评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先进单位”。2008年,灵石县派出8名教师参加全国整合应用优质课评选,两人获得一等奖,6人获得二等奖,充分体现了灵石县远教应用的整体水平,备受全省关注。2009年5月,灵石县教育局田应松局长代表晋中市参加了山西省教育信息化局长论坛并作了典型发言。


由灵石二中推出的“学案”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开放性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确立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教学模式添补了我省在全国一直没有典型教学模式的空白,对全省新课改起到了示范引导和推动的作用。2007年,灵石县在全省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2008年,全省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灵石县召开,先后有省内近40所学校的150余人到灵石考察学习;2009年,灵石全县各校依照二中“学案式”模式全面推进整体区域课改,并计划将此推向全省。灵石二中已开始立足已有的基础,继续努力,争取树立全国品牌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全县高中阶段教育的瓶颈问题,灵石县投资1.8亿元建设了一所可容纳万名学生就读的48轨制高中——灵石一中,全县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整合,使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普及得到实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实现 “三免一补”的基础上,2008年,灵石县拿出300万元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高中阶段的“一免一补”(免教科书费,补寄宿学生生活费),2009年,全县高中普及率达到94.2%,在晋中市率先实现了高中普及。2008年9月,灵石一中顺利通过省示范高中初验,灵石职业高中已成为国家级重点。


寄宿制学校管理在全省树立了典型。全县152名生活教师和254名炊事员的工资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每年县财政向教育局拨付203万元用于此项开支;


尊师重教,蔚然作风。每年教师节,社会各类捐赠达100多万元;2009年乡村两级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的投入达1300多万元;对学校运转经费、教师奖励、学生补助以及冬季取暖经费的补助达468万元;全县企业家们捐资成立了各种助教、助学、奖励基金……多元化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灵石全县教育均衡、和谐、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步伐。晋中市教育局鹿建平局长对灵石教育这几年来的发展给予了很高也很实际的评价:在晋中,这几年教育上能真正称得上跨越式发展的唯独灵石县。



高度重视就业,就业形式总体看好。灵石县工业企业较多,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近几年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灵石县通过大规模资源整合,大部分素质较低外地民工离开灵石,为灵石本地人增加了就业机会;其次,是新上项目和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消化就业趋势明显,许多关停淘汰企业转向服务业投资的明显转向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政策方面,灵石县推出了两批公益性岗位。2009年推出的公益性岗位涉及24个单位、68类岗位总计500多个。公益岗位主要面向“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长期失业人员和农村高校毕业生;建立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长效机制,保证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在一个月内一名成员就业;创办培训学校,采用国际比较通用的SSYB培训模式培训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就业人才,每期定额30人,2008年培训了4期,2009年计划培训10期300人。学员中大约有15%的人自己创办企业,体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2009年1至6月份,灵石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53,完成年度任务的65%(全年将达到 2100个,至10月已完成205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6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3%;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82人,完成年度计划的60%;转移农村劳动力2600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2200)的118%。灵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王秀琦局长告诉笔者:灵石县这几年就业形式总体看好,与大批输出劳动就业县市相比,灵石基本上属于就业就地消化型县。这得益于几年来灵石经济发展的大好趋势,得益于本届县委、县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


长期以来,灵石本地人的收入主要依赖遍布全县的煤矿——即煤炭及其相关产业,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及灵石县2007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黑口子”行动持续开展,煤矿数量由最多时的400多减少到217座再到91座,2009年减少到38座煤矿数量的急骤减少对习惯依赖煤炭产业致富的灵石人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之大也是空前的。笔者在对灵石群众随机采访中了解到,原本在大城市购置房产的许多灵石人因没有了后续的煤炭收入,纷纷出售保本,本地消费市场也受到非常明显的影响。但同时,在采访中还得知,灵石人的消费较以前更加理性,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收入,奢侈性消费大大减弱,盲目攀比之风明显好转。与此同时,人们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大的转变,以前灵石本地人基本都不去煤矿上班,煤矿主要是外地民工,但随着对煤炭产业的不断改造提升,对工人素质的不断提高,大多外地民工离开了灵石,许多灵石本地大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煤炭及其产业链延伸的相关产业,明显缓解了灵石本地的就业压力;在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下,煤炭资本向第三产转向非常明显。2008年,灵石第三产业的GDP占到全县总GDP的30%,尤其是旅游及相关服务业迅猛发展,灵石县委、县政府前瞻性地提出了全力打造晋商文化集聚地、国际旅游目的地、晋港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战略,随着交通区位优势的日益明显,未来灵石必定成为一个文化旅游及服务业发达的新型城市,灵石的就业趋势必将发生根本的转变,由依赖煤炭到依赖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这种趋势已开始呈现。


2008年,灵石县用于民本民生事业的投资达9616万元,比上年增长了63%,其中,2131万用于高标准改扩建中小学校舍;大力度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采煤沦陷区改造和地质灾害村治理工程,2986户、10320人住上了新建或安全的住房。2009年,全县用于民生事业项目的投资达2.5亿元,涉及各方面项目17项。其中,新建、维修和改造中小学校舍3.7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回迁住房6.64万平方米;解决0.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自来水入户35个村;实施村通水泥(油)路58.6公里(已完成)……目前,灵石全县村村通硬化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村村通公交车率达98%;村村通广播电视基本全覆盖;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便民店乡村覆盖率达100%……


“说到民生问题,通常是指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在这些方面,几年来灵石县委、县政府的重视程度、投资力度和所取得的社会效果都是空前的。但在灵石,我觉得,这几年在打击私挖滥采和整顿煤矿生产秩序、生态环境治理和构建敢于作为、求真务实政治环境等方面所发生的根本性的大转变,对灵石县今后长期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这些可谓是造福灵石子孙后代的大工程,更是真正的民生工程。在这些方面下大力气和大规模投资,充分体现了本届县委、县政府真正关注民生、为老百姓谋长远利益的执政理念。”灵石县文物旅游局杜瑞明局长的一席话和笔者在灵石县这段时间采访时的感受不谋而合。




顶:5 踩:2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2.64 (1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87 (39次打分)
【已经有6人表态】
1票
感动
1票
高兴
4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