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树诚信理念 再现晋商风采
走进太谷县最早成立的综合性经营市场东海市场,市场内103户经营户店门外悬挂有金色照人的“信用商户”牌匾,其中一经营主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信用商户比普通商户更多的是行业自律,总想投机取巧不讲诚信的做法,最终吃亏的还是咱经营户。如今,我店的回头客大多是冲着我的"信用商户"牌匾来的。”
诚信理念亟待重树
素有“旱码头”、“中国华尔街”之称的太谷县,是晋商主要发祥地之一,一度是山西乃至全国的金融、商业中心,解读其辉煌的秘诀在于儒商精神,而儒商精神的精髓在“诚信”二字。
当昔日晋商执全国金融之牛耳的耀眼光环渐行渐远、当今日晋商发展遭遇资金匮乏瓶颈、当信贷部门因缺少有效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而导致信贷盲目发放、当经营者缺少社会公认的信用标志,都在自我守信的基础上渴望对方信用良好等等社会共性问题日益突出,工商行政管理局作为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率先承担起推进和加快“信用山西”建设的重大责任,为当代晋商人营造诚实守信的经济环境,重新树立起“诚信”经营价值观念,再现晋商“君子取财有道”的辉煌风采。
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太谷县工商局作为山西省在晋中市工商局信用建设的试点单位,从2007年起着手开展具地方特色的信用建设。该局立足自身职能,深入全县企业及中小型商户进行信用调查,掌握市场一手资料,总结出当前市场的迫切需求是呼吁信用、渴求信用,并根据太谷县总体经济实际情况,通过信息共享、数据交换、信息查询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完善了企业及商户诚实守信的经营自我约束机制;找准切入点,携手信用部门,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创新企业融资模式,为其发放贷款,解决了企业及商户融资难问题。
信用评定让经营户获得信用贷款。太谷县工商局与信贷部门多次商讨,共同出台《太谷县信用市场、信用商户评定方案》,工商部门负责资格把关、信贷部门负责发放信用贷款,根据各自的职责展开信用市场和信用商户的评定,打造以经营诚信和金融诚信为核心内容的信用建设。首先,对全县各市场的经营户进行摸底、把关,对凡具有一定诚信度、证照齐全、无违法经营行为、未接受过工商部门处罚的商户,由工商部门推荐给信用联社,信用联社经过实地考察,再与工商部门共同对经营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确定信用额度,最后两职能部门共同为商户联合授予“信用商户”牌匾。在信用市场评定中,凡市场内“信用商户”达到全部商户的70%,则该市场可被评为“信用市场”。
随后,信贷部门将根据“信用商户”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不超过授信额度的小额贷款,在授信期内经营户如果使用了信用贷款且能按期履约,则每隔一年其授信额度会扩大一倍,不能按期归还利息,逾期3个月则取消信用商户资格,逾期2个月降低50%的额度,逾期一个月降低30%的额度。
手续便捷、利息低的信用贷款对于资金短缺的经营户,犹如雪中送炭,许多商户在资金这一瓶颈问题解决后,纷纷扩大了经营规模,收益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据测算,被评为信用商户的经营户,其经营额比一般经营户普遍高20%—30%。
东海市场是太谷县最早的综合性市场之一,共有经营户150余户,在信用市场建设中,该市场被评为首批信用市场,市场内的103户经营户被确定为信用商户。市场经营户程原深有感触地说:“自从被评定为信用商户后,确实体会到了好处,去信用社贷款就如同拿自己存折取钱一样方便,现在我的信用额度已从开始的2万元升级到8万元,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大,经营额由过去的每年20—30万元变成现在的每年60—70万元。”“年检制度”让信用商户保持荣誉。为保证信用商户评定工作的连续、规范、真实,太谷县工商局对信用商户实行了严格的年检制度。他们按照信用监管体系的要求,将企业按ABCD分类,并将监管记录录入工商业务平台,作为其在信用商户年检过程中的重要依据。由信用社对其一年来的账务来往情况进行评定,而后共同决定是否允许该信用商户通过年检,是否继续将信用商户的荣誉续展,从而维护了信用商户的真实性、守法性。自2007年以来,全县累计被评定为“信用商户”的820户经营户全部通过年检续展荣誉称号。
“信用档案”为信用商户打造信用品牌。为了能动态跟踪信用商户及信用市场的相关情况,太谷县工商局坚持严格审查、谨慎评定、公开评审、实事求是、成熟一户发展一户的原则,科学有序地推进信用建设工作。他们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市场及信用商户档案、台帐,对所有的信用商户基本情况进行备案,通过与工商所联动,对信用商户的经营行为、经营效果及信用状况进行跟踪调查记录。此外,他们还发挥职能作用,多方位、多角度地当好市场和商户的“服务员”。2009年以来,他们以“百名工商干部进千户企业”工作为载体,在为信用市场和信用商户提供工商登记事项预约、上门服务和法律法规咨询服务的同时,热情帮助信用商户建立信用档案,使经营户能在日常经营中获得信用品牌和商标品牌、行为自律和信用建设、品牌无形资产的扩张和经济效益上升“三同步”。
诚信理念促成共赢
信用建设的开展,使太谷县的信用市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太谷县东海市场、太谷县正林农资超市两个“信用市场”,到现今的太谷县佳佳百货商场、太谷县富太百货商场等四个“信用市场”;从2007年始的195户“信用商户”到现今的820户“信用商户”,基本形成了以市场带动商户,商户回馈市场的发展链条。商户进入市场进行经营活动可以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而市场借助信用商户的良好声誉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如此,信用商户的建设使工商局、信贷部门和商户三者关系更加密切,经营者从信用社获得了资金支持,扩大了经营规模,而信贷部门盘活了自身的信用资金,获得了贷款利润,同时信用商户在进货渠道和售后服务上都能自觉处理好各种环节,极大地规避了消费纠纷的发生,使工商部门的消费投诉案件大幅降低。
信用建设创新发展
太谷县工商局在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中,把信用建设与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把信用建设与服务企业走出困境、渡过难关、改善经营环境结合起来,把信用建设与工商队伍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提高队伍素质结合起来,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开展信用信息数据整合、加强信用信息及网络安全等,初步形成了信用建设制度框架。
一是创新监管方式,提高执法效能。注重信用信息数据质量的控制,利用信用信息数据确立企业的信用等级,并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实施有差别的管理和服务,提高企业守法经营意识,增强行政执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也规范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从而促进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行为,提升工商队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信用形象。
二是开展活动,弘扬诚信。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倡导全县企业积极开展“诚信立业、创牌兴业”活动,协助政府及职能部门对会员企业树立市场信用道德理念、强化企业自律意识教育,通过诚信理念和品牌意识推动企业提升企业信用,且将企业、商户信用等级情况列入考核其入评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名优标志等荣誉称号的重要指标之一,推动企业注重信用品牌形象,努力营造诚信守约的信用环境。
三是加强分类监管,及时惩戒失信。严格贯彻执行省局制定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实施办法》、《信用信息锁定管理办法》,对于在日常监管和巡查中发现的企业的良好信息、失信信息实时记录到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并依照办法的规定进行信用信息锁定。各业务部门根据被锁定的信息,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基层所根据被锁定的信息以及企业信用分类等级制定巡查计划,进行分类监管,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激励诚信、惩戒失信机制。
四是制定信用计划,推广诚信领域。在信用建设中,还存在农村市场商户分散、地域广阔、中介行业经营不规范、不诚信行为长期存在等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信用建设推广计划,把诚信理念从城镇市场向农村市场推进,把“信用市场”、“信用商户”荣誉牌匾从城镇悬挂到农村,真正实现全县社会的信用建设。